纳洛酮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2017-03-07张学琼周凡蓉
张学琼,周凡蓉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纳洛酮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张学琼,周凡蓉*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如诊断或高度怀疑阿片类药物过量,则停用阿片类药物,给予纳洛酮静脉推注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病情未缓解则在5~10 min后再次缓慢推注纳洛酮0.2 mg,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疼痛刺激,之后酌情调整滴速,救治时勿一次使用过大剂量纳洛酮。观察本组患者纳洛酮用药情况和救治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经纳洛酮救治后瞳孔针尖样缩小、呼吸抑制、嗜睡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止痛效果满意,且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并不少见,采用纳洛酮救治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反应,确保止痛治疗顺利实施。
纳洛酮;晚期癌痛;阿片类药物;药物过量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其总体安全性较高,疗效满意,受到了临床医师们的广泛认可[1]。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会伴发恶心、呕吐、便秘、瘙痒、头痛、头晕、尿潴留等明显不良反应,成为制约其在临床中应用的最大障碍[2]。如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导致患者昏迷、嗜睡和呼吸抑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阿片类药物滥用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过量致死现象也较多[3]。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是救治阿片类药物过量的特效药物。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洛酮在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0岁,平均(64.9±11.5)岁,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且无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疼痛症状:骨转移癌所致疼痛12例,转移性肝癌肝区疼痛8例,胰腺癌腰背部疼痛4例,宫颈癌盆腔疼痛、皮肤转移癌局部疼痛和食管癌胸骨后疼痛各2例。其中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10例,接受盐酸吗啡缓释片12例,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行止痛治疗8例,并使用吗啡注射液、吗啡缓释片或氨酚羟考酮分别控制爆发痛。
1.2 阿片类药物过量判断
用药过程中出现针尖样瞳孔、呈渐进性加重的呼吸抑制(患者出现呼吸浅慢,每min不足6次)、嗜睡或昏迷、肌肉松弛和皮肤湿冷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症状和体征,此时应高度警惕阿片类药物过量。如临床检查无法判定是否阿片类药物过量可试验性应用纳洛酮,如之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即可确认阿片类药物过量。
1.3 治疗方法
如诊断或高度怀疑阿片类药物过量,则停用阿片类药物,给予纳洛酮静脉推注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病情未缓解则在5~10 min后再次缓慢推注纳洛酮0.2 mg,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疼痛刺激,之后酌情调整滴速,救治时勿一次使用过大剂量纳洛酮,以免引发爆发性疼痛。
1.4 观察指标
观察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主要表现、本组患者纳洛酮用药情况及其救治效果。
2 结 果
2.1 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主要表现
阿片类药物过量时本组患者均有瞳孔针尖样缩小、呼吸不同程度抑制、明显嗜睡等表现,24例患者有全身湿冷、局部皮肤苍白等表现,7例患者血压较平时明显降低。
2.2 纳洛酮用药及救治情况
本组患者经纳洛酮救治后瞳孔针尖样缩小、呼吸抑制、嗜睡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止痛效果满意,且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目前,三阶梯疗法受到了国内外临床工作人员的广泛重视,癌痛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强阿片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有效缓解或解除了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折磨,使其生存质量明显改善[4]。临床医生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成瘾是其最大顾虑,虽有研究表明疼痛是阿片类药物的天然拮抗剂,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极少出现精神依赖,躯体依赖也较为少见,安全性较高[5]。但患者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迅速,加之其脏器功能受损,导致止痛治疗难度加大,也较为棘手。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不理想,而盲目增加用药量或合并使用苯妥英钠等对肝药酶活性有影响的药物均可能加大用药风险,导致其安全性降低。临床应用中阿片类药物过量现象并不少见,虽总体程度不重,但可对患者预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其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能有效阻止吗啡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并具有激动或激动拮抗混合活性,可通过血脑屏障,静注用药后可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中枢及外周作用,有效拮抗和逆转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6]。纳洛酮是阿片类药物过量的特效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此类药物过量所致的昏迷和呼吸抑制。在未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情况下此药无药理学活性,无耐受、依赖或戒断症状。研究证实,使用阿片类药物过量导致患者死亡通常须1~3h,此时给予及时救治可迅速解除危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纳洛酮经静脉给药后作用迅速,起效速度快,可在较短时间内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呼吸抑制,瞳孔针尖样缩小、呼吸抑制、嗜睡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止痛效果满意,且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与报道相符[8]。
综上所述,阿片类药物是癌症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其止痛效果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此类药物过量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应用纳洛酮救治安全、有效,利于止痛治疗的顺利实施。
[1] 刘慧龙,李虹义.纳洛酮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487-1491.
[2] 李芸蕊,苏 莉.强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8):64-65.
[3] 付 晖,王 芳,陈建国.癌性疼痛的药物控制及治疗新观念[J].中国药师, 2013,11(10):41-42.
[4] Christensen HN.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use of laxative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Scand J Pain,2016,11:104-110.
[5] 叶序卷,任国胜,姚 兰,等.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制约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5B):81-83.
[6] 刘慧龙,李虹义,刘端祺.纳洛酮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15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02-1505.
本文编辑:李 豆
R730.5
B
ISSN.2095-8242.2017.017.3320.02
周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