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2017-03-07郑宝钧李秀英陈林木
邓 潇,郑宝钧,李秀英,陈林木,刘 燕,陈 超*
(1.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 泸州 646000;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42;4.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中西医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邓 潇1,郑宝钧1,李秀英2,陈林木3,刘 燕4,陈 超1*
(1.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 泸州 646000;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42;4.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联合用药越来越普遍,现将近年中西药配伍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良反应;中西医联合;研究进展
随着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广泛受到业界的认可[1-3]。但据文献报道,中西医联合用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临床运用[4-5]。为了解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中西药配伍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的研究
以往很多的人存在思维上的误区,认为中药,特别是中草药,无毒副作用,但历代医家在临床中,明确中药有毒理作用,比如古人总结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由于技术的限制,中药缺乏系统、长期的研究,没有明确的大样本的询证依据。中药是一个复杂的集合物,通过化学工艺形成制剂后其药理作用更为复杂,中西医联合用药后受个人体质、医生认知水平、药物用法用量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不良反应更难以预知[6-7]。通过检索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我们做了以下分析:
1.1 药物不良反应与制剂之间的关系
目前常用的剂型有多种,包括传统剂型、颗粒剂、靶向给药剂型、脉冲式等。据临床文献报道,口服剂型使用最为广泛,占处方总数的71.65%,注射剂其次,占21.77%[8]。临床报道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合应用时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的比率最高,可达29.0%[7,8]。可能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高反应性相关,中西药联用可能引发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同时用药剂型或种类的改变也可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采用茵栀黄联合维丙肝、病毒唑等多重药物合用时易导致患者发生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机制在于茵栀黄形成制剂后活性成分复杂,难判断易过敏人群,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升[10]。临床研究表明部分药物经炮制后,难以检测其中的有效成分,导致某些重要剂型发生改变,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1.2 药物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
中西医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在药物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11-15]。磺胺类、碱性较强的西药与酸性较强的中药联用,会发生酸碱中和,导致西药失效,中药疗效降低[9];西药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与含鞣质中药联合应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质,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影响,导致药物效能降低[11];含金属阳离子的中药或中成药,与西药四环素类抗菌素同时服用,会产生一种很难溶解的物质,对药物的吸收和疗效造成影响;西药溴化钾、溴化钠等不宜与含汞的中药或中成药联合使用,两者相互反应生成有害物质;中药鹿茸、甘草等成分中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与激素合用后,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中西医复方制剂是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产物,由于这类制剂缺乏基础研究,对处方药物的配比、用药剂量、相互作用缺乏临床支撑,为安全用药留下隐患[12]。
1.3 药物剂量、配伍及服用方法不当
药物剂量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部分医生对于中、西药药性不熟悉,或错误的认为中药药性较弱,联合用药时盲目增加用药剂量,或大剂量的叠加用药,造成患者产生多种药物不良反应[7,11]。药物煎、服方法直接影响药物的性能,临床用药时,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煎、服方法及时间操作,部分慢性病患者在服药期间未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或未遵守医嘱服药,都可能会导致药源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发生[15]。此外,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也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比如当患者具有肝肾功能障碍时,应选择减少毒副作用的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2 应对策略
2.1 规范和加强管理中西医联合用药
为了确保中西医结合的健康发展和用药的合理性,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管理部门应从法律层面加强监管,严格把控药品质量,设立道地药材追溯机制,完善药品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监管作用;在药典或指南中对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指导,规范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医疗机构监测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16,17]。
2.2 不良反应处理。
临床上以机体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其中,轻度应马上停止用药,该类患者无需特殊处置。中度患者需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了解损伤程度,给予对症处理。而重度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器官损伤,因而需及时准确的给予急救处理,然后严密监测,并以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为依据进行对症处理[9,18]。
[1] Scheid V: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Lancet 1999,354:SIV10.
[2] Tang JL,Liu BY,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cet 2008,372:1938-1940
[3] Unschuld PU:The past 1000 years of Chinese medicine. Lancet 1999,354:SIV9.
[4] 周德胜.中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14-115.
[5] Ouedraogo M,Baudoux T,et al:Review of current and“omics”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toxicity (genotoxicity,teratogenicity and nephrotoxicity) of herbal medicines.J Ethnopharmacol 2012,140:492-512.
[6] 刘年华.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109-110.
[7] 赵 妮.1100张中西药联用处方的配伍合理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03):191-193.
[8] 向 萍,赵国荣.医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剂型分布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10):84-85.
[9] 林丽勉.中西药联合的不良反应探讨.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58-59.
[10] 朱莉萍.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783-784.
[11] 林天涯.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北方药学,2016,11:100-101.
[12] 吴嘉瑞,董 玲,等.中西药复方制剂不良反应信息数据挖掘研究.中国执业药师,2011,12:10-12,15.
[13] 李 恩.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几个问题[J].疑难病杂志,2012,11(1):1.
[14] 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许金荣.中国医药指南.2016(08):210-211.
[15] 陈继佳.浅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药学与临床,2014,5(8):147.
[16] Zhang B,Peng Y,et al:GAP production of TCM herbs in China.Planta Med 2010,76:1948-1955.
[17] Heuberger H,Bauer R,et al: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in Germany.Planta Med 2010,76:1956-1962.
[18] Xu et al.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3,13:132.
R969.4
A
ISSN.2095-8242.2017.068.13459.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重庆市卫计委科研项目(ZY201702094)
陈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