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子还乡圆七彩生态梦

2017-03-07文图张国盛

绿色天府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莉山鸡夫妻俩

○文图 / 张国盛

学子还乡圆七彩生态梦

○文图 / 张国盛

在乡亲们眼里,26岁的大学毕业生熊清海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从打工仔到养猪场场长,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然而,中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精神振奋了他,他毅然放弃了这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与妻子一道回到地处大山深处的老家——古城村,走上了养殖 的艰辛创业路。

七彩山鸡

笔者驱车从广安城区来到50公里外的恒升镇,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经过茂密的南家山林区,最后到达了古城村。在一片茂竹修林中,一幢用树竹搭建起来的鸡舍出现在了眼前。笔者看到,熊清海正与妻子张莉一起,忙碌着将一只只扑动着翅膀,色彩艳丽的成品野鸡装进笼中,准备发往成都市场销售。熊清海告诉我,他与妻子张莉都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他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张莉读的是动物饲料与营养专业。2012年7月,熊清海毕业后,先在成都一家饲料公司打工半年,做生猪售后服务工作,随后又到旺苍县一家畜禽公司任养猪场场长,年薪近6万元。张莉毕业后则留在成都一家畜禽公司作猪场技术员,年薪也达到了5万余元,夫妻俩的收入可观。

为了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5年3月,熊清海在得知养殖野鸡很有市场“钱景”后,与张莉一同回到老家,靠两人打工余下的钱,加上从亲戚朋友借来的资金,共凑足15万元,修建了一个占地两亩多的养殖场,并取名为“七彩山鸡养殖场”。2015年4月,他们从上海引进首批2000只七彩山鸡鸡苗进行饲养。从此,夫妻俩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小小的养殖场里,每天起早贪黑,配饲料、清扫鸡粪,精心照料着这群寄托着自己梦想与希望的“小宝贝”。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创业刚刚起步,残酷的现实犹如一盆冰水将夫妻俩浇了个透心凉。一周后的一天早晨,熊清海走进鸡场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800多只鸡苗横七竖八地死在地上。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熊清海的心情跌落到了低谷,糟糕透顶。这该如何是好!坚持还是放弃?“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创业哪有不交学费的!”在妻子的鼓励下,熊清海冷静下来,分析原因,检查设备。他说,“设备缺陷导致鸡场温度过高,虽然安装了温控报警器,但那几天实在是太累太困了,夜里根本就没有听到报警声。”

熊清海饲养七彩山鸡

在改进设备后,熊清海和妻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剩余的小鸡仔养殖上。依托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到2015年9月份,首批七彩山鸡已长到2.5斤至3斤重,可以出栏上市销售了。最初,熊清海将七彩山鸡运到50公里外的广安城区市场零售,连续跑了10天时间,却一只都没有卖出去。“七彩山鸡每只卖100元,而广安本地同等重量的鸡只卖70元左右,群众难以接受每只七彩山鸡高出30元的价格!”熊清海意识到。零售市场走不通,熊海清并没有气馁,他与妻子通过网络及朋友继续寻找销售渠道,最终于2015年10月份联系到成都专门做野鸡销售的客户,并开车向对方送去了首批300只七彩山鸡。

让熊清海高兴的是,客户对他提供的野鸡品质特别满意,主动要求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销售难题解决了,熊清海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通过电话告诉了妻子,夫妻俩都非常高兴,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们不仅增加在温室内养殖脱温鸡,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商品鸡的养殖规模。

2016年初,在鸡场新引进一批鸡苗后,养殖场扩建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当年3月,熊清海夫妻俩买来树竹及铺设在屋顶的隔热材料等,开始搭建400余平方米宽的鸡舍。经过夫妻俩4个来月时间的努力,到7月29日,一栋新的鸡舍终于盖起来了。望着辛苦建成的鸡舍,想着马上就可以引进4000只山鸡了,夫妻俩心里特别开心。然而,好事多磨,就在当天半夜,突如其来的狂风吞噬了这一切,照着手电筒,看着刚盖好的鸡舍在自己面前倒下,两万多元的本钱就这样没了,夫妻俩感到特别无奈。在毫无预兆的天灾面前,张莉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擦干泪水后,她拨打了远在他乡妈妈的电话,笑着告诉了妈妈这一切。妈妈安慰自己的女儿:“没事,鸡舍倒了,重新再盖就是了。”简单质朴的语言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和鼓励。休整两天后,夫妻俩意识到,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能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倒,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获得成功。随后,夫妻俩决定,暂停修复被狂风毁坏的鸡舍,认真搞好当前存栏的山鸡和脱温鸡养殖,等资金宽裕的时候,再搭建更为牢固和规范化的钢架大棚鸡舍。

为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山鸡品质,熊清海和妻子还在养殖场旁边的空地上种起了2亩多蔬菜。平时,他们把菜叶和玉米等食物一并丢进鸡舍内让七彩山鸡吃。“七彩山鸡比本地土鸡的肉质更细嫩,味道更香浓,这里面有养殖‘秘诀’哦!”熊清海告诉笔者,除育雏鸡从脱温室出来后的35天时间,可以喂专门采购的饲料外,此后直到出栏前的4个月左右时间,都是喂菜叶、草料、玉米及糠壳等食物。同时,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还要把山鸡从鸡舍中放出来,让他们在布满“天网”的“运动场”上溜达溜达,跑一跑飞一飞,舒展一下“筋骨”。

为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熊清海还通过微信群在朋友圈中发布自己养殖的七彩山鸡信息,将山鸡吃食、追逐、腾飞及销售等图片发到群里,让大家分享。2016年底,熊清海夫妻俩共出栏商品鸡3000余只,其中1000余只通过微商成功销售,还向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出售脱温鸡1万余只,毛收入达到30余万元。

进入新的一年后,熊清海与妻子张莉决定,投资8万元建设400平方米宽的钢架大棚鸡舍,为扩大养殖规模打下良好基础。熊清海说,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把养殖场办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林下养殖基地,并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内的留守老人在房前屋后的树林或竹林中搭建小型养殖场,帮助他们每家养殖10至20只山鸡,并逐步扩大规模,让七彩山鸡养殖真正成为造福父老乡亲的致富产业。

责任编辑:马苏烜

猜你喜欢

张莉山鸡夫妻俩
追寻两份立功喜报背后的故事
是讲述,也是辨认(外一篇)
会跳舞的山鸡
冬天里的温暖
On Some Teaching Method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生孩子
池奕民养山鸡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