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习语对比
2017-03-07闫旭
闫旭
【摘 要】英汉习语都是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后被传承下来的语言精华,所以在各自语言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两者在习用性、定型性和整体性上有很多共通之处。然而,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加强英语学习者对其文化差异的研究与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汉习语;相同之处;特性;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78-01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逐渐提炼出来的固定表达,也被称作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一词在英语中被译做“idiom”,源自希腊语,意为“一种特殊性的表现”。在现代英语中,表示某种语言的习惯性表达,某国或民族所特有的语言,特定地区、社会或阶层所特有的方言,也包括名家名作的语言风格等;汉语中较多学者将其称作“成语”“熟语”“习语”。学习者在翻译英语习语时,能够找到与其相对应的汉语习语,由于习语承载了历史、地理、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特征,只有真正了解字面表意下的文化内涵,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地将原文形象的联想、修辞以及特有的民族风格翻译出来,并做到信、达、雅。
一、英汉习语的相同之处
(一)习用性。习语即社会里相沿习用、口习耳闻,长期为大众所熟知的习惯用语。从空间和时间上看,习用性意味着习语应用的广泛性及使用的长久性。习语伴随语言经历了历史的变迁直至今日。
(二)定型性。它指习语内部结构形式的相对固定性,要求词素的位置不能任意变换。汉、英习语都有很强的定型性。英语中的burn a hole in ones pocket不能将pocke换成purse。中文的“三从四德”“车水马龙”也不能随意变换数字及词序。
(三)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习语是以整体来表示一定的意义,并且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习语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切勿望文生义。曾有人把汉语成语“胸有成竹”错译成“there is a bamboo in the chest”。
(四)音律性。很多习语不仅内容精辟、寓意深刻,而且读来节奏感强。从结构和读音分析,这类习语具有对称、押韵的特点。如英语中Love me,love my dog.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汉语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
二、英汉习语的差异分析
(一)地理差异。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等特点的差异,会造成人们不同的劳动和生活习惯,从而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内陆,所以,汉语中“挥金如土”,英国由于四面环海则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来表达。中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有“东风报春”“紫气东来”等。英国属于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就有了雪莱的经典之作Ode to the West Wind。
(二)喜好差异。不同的喜好偏好也会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如汉语在使用包含“狗”的习语时多为贬义,有“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欧美则爱狗如爱子,如Every dog has his day.I am a lucky dog 等。中国人视龙如神,龙代表了威严与吉祥,如“望子成龙”;英语中,龙却与恶魔同在,the old dragon却是恶魔的代名词。
(三)宗教差异。英汉使用者所持有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导致习语的差异。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九重天”中的“九”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在佛教文化中,佛度众生,有关“佛”的习语也很多,如“临时抱佛脚”——make effort at the last moment;在欧洲国家的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住在第七层天,所以the seventh heaven是无限欢乐的至善之地。
(四)历史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见证并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大量源自经典文学作品或涉及到历史上的人与事的习语,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时便不能进行直译。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翻译时就有必要将“诸葛亮”进行解释说明a wise man;英语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古代经典战役等文学作品。
三、结语
习语为语言的浓缩形式,包含了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文化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英汉习语的共性与差异的研究还会进一步深入。希望本文能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一些信息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习语。
参考文献:
[1]艾朝阳.英语谚语词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56.
[2]包通法.谚语的文化沉淀的认识与翻译[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3,(4):3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黎健敏.从英汉文化背景看动物的文化内涵差异[J].北京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1):32.
[5]潭江竹.谚语的语用连接意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1):10.
[6]谢庆芳.英国谚语探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3):27.
[7]張舒汉.英汉习语文化含义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6):5.
作者简介:
闫 旭(1986-),女,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