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课程《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的建设与实践

2017-03-07秦传香王建军戴礼兴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与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秦传香+王建军+戴礼兴

摘要:本文描述一门新开通识课程创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享了《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教学方法。想要达到教与学的良好融合,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修养,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几轮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课程建设;通识选修课;教与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26-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在学生接受特殊的、专业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个综合性的了解。[1,2]1999年李曼丽等人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提到:“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2]为了推进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苏州大学从2014年起正式启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计划,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为: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提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经典原著阅读;建设有地域特色和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五大模块: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科技与发展。通过跨学科的体系设计,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跨领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包容性理解能力。2014年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申报数量达93门,经过专家组两轮评审,隶属于科技与发展模块的《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成为立项建设中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并于2015—2016学年开始对全校学生开放选修。

在认真开展本课程的项目建设工作过程中,笔者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几轮教学实践中对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改进,希望能够与相关老师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来开设全校性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

一、《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的体系建设

1.课程的建设目标。《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面向于全校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建设目标是普及生活高分子材料常识、推广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分子材料;科学认知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合理健康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从而提出新问题和新思想,推动我们国家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出发,给学生介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2课时)。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第二章 “衣用”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纺织行业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高分子材料),了解一些服饰用涂层高分子材料和皮革高分子材料。

第三章 “食品”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食品行业用塑料(塑料薄膜、塑料瓶、塑料餐具)高分子材料,了解天然高分子(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合成高分子(食品添加剂)等食用高分子材料。

第四章 “家装”高分子材料(10课时)。介绍塑料家具(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了解涂料(墙饰涂料、木器漆、家电粉末涂料)和粘合剂。

第五章 “户外运动”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轮胎、篮球、运动鞋),了解高分子基复合材料(运动自行车、复合材料赛车)。

3.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开设《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是希望通过学习来加深学生对周围高分子材料的了解,知道其利弊及正确使用方法,让高分子材料更好、更安全地为己所用;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世界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创造高分子材料与人的和谐环境。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考核不是一张试卷来决定,而是建立多元成绩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高分子材料,教学成绩的最终评价体现出全面性和激励性。指标包括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40%)和期末小论文(40%)三大方面。(1)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会明显地体现在课堂表现中。(2)针对“衣食住行”中可能碰到的高分子材料设定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高分子材料去学习,找其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及这类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然后分组讨论汇报,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给予评分作为平时作业的成绩。(3)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期末让每一个同学对某一大类高分子材料进行综述,引用实例,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分析其利弊和发展潜力,写出自己对材料改进的需求和建议方案,按照科技小論文的格式编排、撰写和打印。

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设有24个学院(部),全日制本科生约26000人,分属于134个本科专业。2016年有6500余名本科新生(理科生有4428位、文科生有1654位、体育艺术生有512位)入校,他们会从全校开设的上百门通识课程中选修课程,为了调动学生对《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参与积极性,授课教师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完善课程的课程信息,吸引学生上网点击选修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按照本科生教学手册进行选课,2016年版本的教学手册中注明:修读通识选修课程所获学分计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通识选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程的修读学分要求为10学分,新生研讨课程≤4学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对学生开放的通识课程高达159门,要让一门课程吸引学生的眼球,首先其公示的课程信息得有吸引力。学生须在规定时间段内上网进行选课(选课网址为http://xk.suda.edu.cn),为了了解修读课程的课程信息,学生在选课前可登录教务部课程中心,在首页点击“课程资源”,选择相应课程,浏览课程的基本信息;也可于选课时在选课页面上点击该课程的“课程信息查看介绍”。笔者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很好的初次印象,课程网站信息不断更新完善,除了看到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情况外,学生从教学大纲中可以了解本课程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从互动栏目中的论坛中知道目前讨论的侧重点。

2.充实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选课的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可能处于“零”知识的状态,所以上好第一堂课,激发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很重要,不仅不会让学生萌发退选的想法,也会让以后的授课和师生互动轻松很多。[3]一般以提问题的方式开始第一节课程,让学生主动地去想想其周围的高分子材料,会发现这类材料无处不在。然后开始逐步从“衣食住行”中选择典型示例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和基本性能,引用工业发展史中的故事(如:发明家查尔斯·固特异与橡胶、固特异轮胎的故事),告诉学生高分子材料其实并不那么神秘莫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能够拉近学生与这类材料的距离,想着去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程。

常见的小分子(如:水、酒精、盐、醋)一般由几个或几十个原子组成,分子量也在几十到几百之间。而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量特别大(至少要大于1万)的物质,一般由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原子组成,所以讲述高分子材料的概念时需要避免与中学化学中概念相混淆。可以采用形象逼真的图案来描述大分子链、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运动,例如:珍珠项链来比喻高分子链、分别用蜡烛和鸡蛋来描述热塑性高分子和热固性高分子的热性能。[3]

除了引用大量故事和形象比喻描述来活跃课程气氛之外,授课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有课堂提问,还有鼓励学生上讲台讲授选择的作业题目,与师生们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高分子材料的故事。学生们都会珍惜演讲的机会,讲授的PPT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在汇报后提问题进行探讨,彼此受益颇深。演讲结束后,当场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给演讲者评分,作为平时作业成绩。演讲者在收集资料准备PPT过程中能够学到好多知识,还发挥了主动能动性;加上这个成绩在最终课程成绩所占比例较高(40%),所以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3.及时调整课程网站上的相关信息,让网络平台成为活跃的第二课堂。如今的大学生对网络比较热衷,也容易接受网络教学。通识课程在立项建设的过程中,教学团队需建立本课程的网站,及时对学生开放。网站上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团队、教学进度表、教学录像、教学资料和互动栏目。教学进度表需要根据学年校历和课程表安排及时更新;教学资料也随着教学实践实时编辑、补充,包含有教学课件简洁版、常用高分子材料相关网站链接和参考视频,学生可以在线观看相关公开课程和视频,强大的搜索引擎也可以帮助学生从网站信息中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科普知识和专业要领;互动栏目有作业和论坛,师生可以在该栏目中讨论问题,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三、教与学的融合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氛围,教与学这个统一体一直是高等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问题,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师生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课程教育质量。本课程建设中的师生互动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答疑,也涉及课后邮件往来和课程网站上的论坛交流。授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得到选课学生的认可,才会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授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造诣、人文素养,针对授课对象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1.任课教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讲台上的教师的授课风格时刻感染着台下听课的学生,上课内容准备越充分,学生对老师的可信度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1)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平时必须注意个人修养的加强,坚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正确的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公平对待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良性发展为己责。(2)要喜爱《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对高分子材料这门学科有强烈的学习研究兴趣;目前授课的教师都是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专业老师,既要关注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也要关注新型高分子材料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或对环境治理造成不利影响方面的技术报道。(3)通识课程上讲授内容需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选修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容易拉近学生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还上网搜索其他高校老师开设类似课程的授课视频,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资料,领略大师风采,比如:浙江大学郑强教授讲授的《绚丽多彩的高分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尔强教授讲授的《现代生活与合成高分子》、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戈教授讲授的《材料类专业导论—高分子材料》、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励杭泉教授讲授的《高分子世界六日游》。

2.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课间汇报。爱因斯坦提倡“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中主张生成式学习,提出“学校的精神生活包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开展积极的活动,以便在集体中进行知识的交流”。[4]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周,就开始让学生自选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题目,让他们一边从课堂上学习,一边自己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提醒他们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促进他们自发地运用课程知识去解释现实问题。汇报较多的题目有:环保型生物降解塑料;安全装修用的塑料件、涂料、防水材料、粘合剂;服饰用天然纤维(棉、麻、丝、毛)、合成纤维、再生纤维(lyocell纤维、大豆纤维、牛奶丝)、新型纤维及其纺织品(形状记忆纤维、防弹衣)。

在学校教务系统大力支持下,授课老师团队认真备课、搭建《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网站,授课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从多个角度去给学生评定成绩。几轮教学实践证明:让授课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主动挖掘高分子材料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终了解多种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晓平,梅红.LiberalEducation、GeneralEducation以及素质教育——当今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30-34.

[2]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96-101.

[3]范丽娟,程丝.高分子化学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9,(4):72-76.

[4]陈余丹.《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19-121.

Abstract:This article shared both main teaching content of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in on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Polymer Materials in Our Daily Lif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eaching accomplishment actively and methods are further needed to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 interest in participation of studying well. Teaching practice during the past semesters shows that students had high learning interest and teaching effect was good.

Key words:course construction;general education course;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i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教与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