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以文育人”
2017-03-07陈南菲
陈南菲
摘要:当今新媒体技术将大量西方思想和文化潜移默化渗透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核心内容到传播方式、从思想观念到日常行为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应从环境、学生和教师自身三个层面积极应对,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供创新方案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37-02
一、利用新媒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术为我用,巧用科技占领思政新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新媒体正是将这一宝贵资源更直接地带入青年人眼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理念是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生生不息的资源支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唤起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孝悌”的道德观念凝聚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
2.以古鉴今,保护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应当肩负起保护传统文化的重任,而当前新媒体技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避免一味使用现代科技来“铺陈”传统文化,而是利用大学生熟悉和推崇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化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中的提炼,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3.今为古用,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对青年人也提出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要求。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主力军,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和蓬勃朝气正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各方面特质。在高校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是第一步,利用新媒体技术无国界、无时空的传播特质,让全球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关注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是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远大目标。
二、利用新媒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思考
1.净化思政网络空间、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注重传统文化主导。冲破“虚拟”、唤回“清新”,是新媒体时代净化思政网络空间的首要任务。高校应关注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真实需要、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贴近学生的“虚拟空间”情感体验和了解学生的“虚拟关系”心理健康状况,既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也要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加强“基建”、面向“创新”,是新媒体时代开拓思政媒体工具的主要内容。“两微一端”的文化传播中,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推出具有与传统媒体一脉相承的特色新媒体产品,线上线下两两结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传统”、主导“文化”,是新媒体时代引导思政主流的多元支撑。针对当今传统文化被“过度娱乐化”现象,以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为载体,以承载丰盈民俗传统的各类传统节日为依托,以饱含人文情怀的中华传统人物事迹为支撑,探索适合大学生自主运营和管理的线上教育平台。
2.培养大学生新媒体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新媒體媒介素养、规范大学生新媒体运营队伍。不忘“道德”、坚持“初心”,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首要前提。当前新媒体道德规范中最受关注的几大问题为:(1)捏造无真实来源的媒体信息吸引大众眼球;(2)无鉴别随意转载分享,扩大虚假信息传播;(3)盲目夸大事实,过分渲染新闻;(4)刻意传播垃圾信息和污秽言论等。面对道德意识缺乏、公民意识薄弱等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求是”的传统美德根本教育,结合法律法规意识的普及和宣传,努力培养大学生新媒体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大学生用独立批判的眼光看待传播媒介的内容,将自身新媒体媒介素养培养融入现代社会公民素质部分。规范大学生新媒体运营队伍,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高校一方面要培养专门的新媒体学生骨干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和把关;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新媒体小队”对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参与程度,使得校园官方新媒体更深入学生群体,更接“地气”,更能发挥其影响力和公信力。
3.完善教师新媒体专业素养、探索传统文化平台建设、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结合“古今”、迎来“新意”,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源头活水。探索传统文化平台建设的德育实效性,应当强调“古为今用”,将源远流长的传统精髓和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例如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当代奥运健儿的结合正是传统文化平台中的大胆实践。女排姑娘们面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饱含热泪后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华——爱国情怀;郎平教练带领队伍团结一心披荆斩棘是注重团队的精神——集体主义;全体队员小组首站失利前途未卜之下仍充满斗志是《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时做到“中西结合”,使传统文化内容在高校各大领域熠熠生辉。2014年习近平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比喻中、澳两国虽然远隔重洋,但志同道远、惺惺相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动人金句,“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这些诗词广受中外媒体追捧,而大学生们却少有人知。从相关发言和报告的英文翻译版本中着手,结合大学生四、六级考试每年一次的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作出中英对比推送新媒体平台上,配合相关领导人熟练运用诗词和翻译官风采等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打造“四六级中华诗词月”,既配合大学生学习英语准备考试的节奏,又将传统文化成功带入大学生视线中。
创新“互动”、珍视“情义”,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长效机制。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更加注重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的创新,真正利用好“新媒体”这把网络双刃剑,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开放包容,尊重并重视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应静心倾听大学生们发出的各种声音;利用新媒体传递的各种文字、图像、音乐和视频等来深化大学生对主流思想的认识,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多样性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冷静应对和客观分析各种外来思想。(2)以情动人,建立全新师生在线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影响制约高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应以心相交、以情动人,与学生之间实现真正意义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传统文化中的提倡“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也正是新媒体时代师生相交乐在相知的最佳体现。
三、優秀传统文化借力新媒体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师应从环境、学生和教师自身三个层面积极应对,把净化思政网络空间、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注重传统文化主导,培养大学生新媒体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规范大学生新媒体运营队伍,完善教师新媒体专业素养、探索传统文化平台建设、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等有效途径和方法落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供创新方案和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蓝皮书: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016)[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
[2]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Abstract:Western ideas and culture are already beginning to infiltrat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man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is full of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now is facing huge challenge of from the core content to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and also from the ideological concept to daily behavior.We should stand at environment,students and ourselves the three sides 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address it.It is meaningful of 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and provid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ality promotion project.
Key words:new media technology;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latform construction;innovative consci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