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评论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2017-03-07于泽夫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探讨

于泽夫

摘 要 简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同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也为广播新闻评论的长远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

关键词 探讨;广播新闻;评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1-0122-02

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广播作为一种媒介的载体,遇到了淘汰的风险。广播曾具有快速播放信息的特点,人们可以在短时间获取较多信息量,但是手机等工具的不断普及,广播的听众已不如以往。所以要想让广播继续作为一种媒体的载体,就必须在日益变化的高科技时代有所革新,具有存在价值。所以就需要对广播现阶段的处境有所了解,同时要突出重点,广播的重要作用就是进行新闻评论。因此在提升吸引力,以及创新性方面进行整改。

1 中国广播新聞评论发展状况

1)相关单位结构不断健全。如今广播评论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广播评论在广播传媒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很多地方台还建立了专门的广播评论机构,并且不少省级以上的地方台还设立了一些场所专门用于广播评论的写作,其主要是针对当今新出台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与此同时,诸多的广播评论机构在自身的施行和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发展,逐步健全。比如说2000年中央台将《新闻纵横》和评论部这两个节目合并,从而衍生出了中央台新闻评论部这一个新的机构。紧接着,江苏台、青岛台、湖北台等诸多地方台都设置了专门的广播评论的机构,并且非常专业的广播评论团队相继组建成功,广播评论发展的愈发正规,由此可见不仅正规化的广播评论在我国发展起来了,而且广播评论在发展的过程中成就显著[1]。

2)规模与数量有所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台带头示范广播评论,在它的鼓励下,各个地方台也逐渐开始兴起了广播评论,广播评论也得以发展,这大大改变了广播评论只在中央台进行的历史,形成了广播评论在中央台和地方台共同发展进步,共同繁荣的发展局势。20多年来,各个地方台送出大量的广播评论,并且获奖的广播评论里地方台占据很大的比例。从我国广播评论发展态势来看,自行编写并播出广播评论的都是一些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台,有些电视台还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播出一些专门设置的评论性节目。这种从中央发展到地方,从单一的中央广播评论再到各个地方的具体评论性节目的发展,足以说明我国的广播评论节目在广播节目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来看,广播评论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3)广播新闻评论地位有所提升。在我国早期的新闻类节目的奖项里并没有评论类的奖项,1980年的第二届全国好新闻的评奖中,才首次增设了仅仅作为评论节目的统一评奖的评论类项目奖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广播评论才被单列成为评奖项目。与此同时广播评论与专题和消息等体裁的分量旗鼓相当。广播评论成为一种比较独立的体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并逐渐成为进行信息传播宣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因为各层领导的重视,广播评论获得诸多的资金、政策的支持,发展速度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广播评论自身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展的方法。其评论形式的发展改善表现出广播评论强大的进步势头,新闻评论的节目日渐增多。

2 中国广播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1)评论观念有待提高。虽然社会各界对广播评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有提高,但广播评论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评论观念依旧十分淡薄,这使得广播评论的发展道路阻碍重重。例如,一些广播电台口头上总是说很重视广播评论,但终归说一套做一套,所说的重视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里去。更有甚者,有些电台照搬别人已经发出的广播评论自己播出,对于自己专属的广播评论并不关心。评论观念的淡薄加上电台自身的不重视导致全国整体的广播评论发展不均衡,严重限制了广播评论的发展。

2)评论水平值得重视。广播评论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广播评论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很多广播电台已经可以自主撰写评论的新闻稿件,也可以自主评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近年独立评论的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所增强。但全国的整体平均水平还是很低,还有待提高。与一般的报刊的评论相比较,广播评论的内容里一般性的广播评论较多,缺少分析准确、一针见血且有较大影响力的评论,广播评论在分析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方面还需下一番

苦力。

3)相关人才得不到补充。由于广播评论发起较晚,专门进行广播评论的人很少,大多数电台还没有制定出良好的评论机制,使得很多评论人才外流,受到广播评论工作特点的影响,专业的广播评论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灵活转换角色的技能。社会力量对广播评论工作人员的支持尤为重要,广播电台全面的建设对广播评论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播电台有必要建立起一个拥有足够实力和水平的专业评论团队,并不断补充和强化团队的力量,如此一来,在社会上就有足够的价值和说服力,广播评论就走上了康庄大道。

4)有些评论受阻于地方部门的保护。作为舆论监督平台,广播的新闻评论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并非所有的新闻评论都能被播放,特别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当新闻评论涉及当地相关部门或政府机构时,总能受到“打压”,这使得广播新闻评论只能颂其德,而不能说其过,广播新闻评论不再具备其本应存在的价值。同时发现,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由于相关部门未能尽职尽责而出现的事故时,容易出现采访困难,发稿难以及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的现象,这加大了舆论监督的深入的难度。地方保护是广播新闻评论的主要阻力,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严重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支配着广播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使得广播新闻评论成为其宣传的工具。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官员贿赂电台领导的现象,旨在为其掩盖事实,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进行阻止,这使得广播新闻评论的价值不再让民众所认知,使得广播新闻评论成为一种形式,严重影响着广播新闻的发展,同时也误导了听众。

3 对广播新闻评论的若干意见

1)广播新闻评论的形式要创新。广播新闻评论的形式有两类,即通过电台的主持人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评论和通过电话连线等非电台工作人员的评论。相关工作人员的评论是常规的,而非工作人员的评论是随着电话的发展等出现新的形式,如微博留言等。无论何种评论方式均对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们恰恰也在形式上制约著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第一种评论方式存在的不足是播音员进行评论的朗读,播音员不能理解写作者的意图与情感时容易出现评论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而通过电台外的人来评论会使节目的观点性变弱,参与人数过多而使之较难控制,过多的讨论使得观点的逻辑性与深度达不到预想结果。所以需要对广播新闻评论的形式进行创新。首先有必要开辟专家学者评论专栏,专家学者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进行符合逻辑思维的评论,而现实中广播新闻评论只限于进行电话采访,没有开辟专家学者专栏让他们完整的进行观点的表达和阐述。还有必要设置记者博客专栏,让听众了解故事的背景,以记者采访的特点进行内容的丰富。主持人评论可以设置多个主持人评论的方式,通过对优秀主持人的奖励以激励他们成长。设置听众专栏,将电台外的听众的声音通过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尊重听众的观点。设置戏剧化评论专栏,让听众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故事背景,通过音效等的配合使用,让评论更加丰富多彩。

2)广播新闻评论要有吸引力。广播新闻评论具有吸引力时才能抓住听众,才能提高收听率,所以必须通过电台独特的吸引力来提升电台的地位,所以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要传递其观点,主持人所主持的内容多数是别人所写的或者专家的观点,但是没有主持人自己的观点,所以电台有必要培养具有自己评论观点的主持人。广播新闻评论的另一个产生吸引力的方法是要传播个性思维,要有个性思维的意识,同时节目语言和主持人要有个性,内容要贴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让广播节目更具吸

引力[2]。

3)提升广播新闻评论的监督职能。广播新闻评论的关键职能是进行监督,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来督促有关部门的错误之处,同时揭露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旨在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所以广播新闻评论必须实事求是,依据客观事实进行评论,维护受害者的权益,杜绝因“关系”而使事实被掩盖的现象,要提升广播新闻评论的监督职能。

4 结束语

广播新闻评论是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渠道,其权威性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广播这一媒介的存在价值,所以有必要进行广播新闻评论的观点更新,有必要提升评论水平,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内容上要有吸引力,重点要再次明确其监督

职能。

参考文献

[1]王阳艳.广播新闻评论之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9):166-167.

[2]张明磊.广播新闻评论的吸引力[J].新闻前哨,2013(4):105.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探讨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探析
坚持创新原则,确保广播新闻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