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艺术硕士的培养现状及相关思考

2017-03-07谢雱周鹭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湖南师范大学思考

谢雱+周鹭

摘要:艺术硕士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湖南省第一家培养艺术硕士的单位,深入剖析我校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教学实践,分析当前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现状,反思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艺术硕士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培养 思考

众所周知,我国艺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两种学位类型,即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它们均属于同一层次的不同培养类型。传统学术型硕士属于研究型,培养多侧重于理论修养;艺术硕士则属于专业型,培养侧重于作品创作,简称MFA(Master of Fine Arts艺术硕士学位)。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自2005年设置以来发展迅速,但与竞争激烈的国际艺术人才市场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共培养研究生53万,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9.1%,而美国专业学位自开始设立到上个世纪90年代,获得学位的人数已经占到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的55%以上。①

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艺术学科历经近60年的建设已获得了长足进步,为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院是最早在湖南省开办美术研究生教育的单位,进入21世纪以后,我院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除取得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以及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美术)的科学硕士学位点外,还相继获得了艺术硕士(美术与艺术设计两个领域)、教育硕士(美术教学领域)、高教硕士(美术教学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点,为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培养了1300余名高层次艺术人才。

目前,我院的艺术硕士专业,在美术和艺术设计两个领域共拥有中国画、油画、水彩、雕塑以及传统工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多个学科方向,各类教学用房总面积3.35万㎡,拥有13个专业实践(实习)基地、14个专业实验室、50余间导师个人工作室,已形成了专业覆盖面广、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条件优良的艺术硕士培养格局。

一、美术学院艺术硕士的培养现状

我院自2009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来,积极学习与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的先进培养经验,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方面,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课程教学、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

1、招生现状

从我院近5年的生源情况来看,考生报名数逐年提高,报考人数保持在年均350人左右,招生人数年均控制在70人左右,招录比率近20%。此外,95.7%以上的考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领域与报考专业领域基本一致或相近,专业基础技能得到了保障。以2015年为例,我院研究生招生录取分数线美术领域高出国家线13分,艺术设计领域高出国家线7分。

在选拔考试方面,我院加大了对考生术科技能的考核力度。在初试过程中,基本技能的考核在试题评分标准中所占比重较大,近70%的权重放在对技法和实操技能的考核上。同时,在各专业方向的试题内容上,尽量做到多专业方向的交叉与综合,有侧重地选拔专业基本功好和综合素质强的考生。在复试过程中,着重考察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复试时的面试环节,加大了对考生实践工作经历和实践成果的考核。此外,在选拔的公平性方面,学校对招考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如增加每门考试科目命题的教师数,增加批改试卷的教师数等,并对保密纪律做出了明确规定。

2、课程体系

(1)美术领域

按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的要求,艺术硕士(美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及一般选修课5类,每1學分为18学时。教学方式采取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多样化方式,如团队学习、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方法,还鼓励研究生将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并以撰写创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加强过程考核。

(2)艺术设计领域

按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的要求,我院制定了艺术设计领域的课程及学分标准。课程设置加强了专业实训和实践环节,特别是基地实习、设计考察等,突出了该领域拥有众多实习(实践)基地的优势。专业必修课方面,要求最大程度地凸显各方向的培养特色,并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设置相应课程,如湘绣技法研究课程依托“湘绣创新设计”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创意设计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选修课程则本着立足专业、来源广泛、凸显特色的原则,从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其中设计作品批评、创造学、创业指导等课程设置在国内同领域院校中并不多见。

3、教学管理

经过多年建设,我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管理制度逐步完备,涵盖了从招生录取、过程培养到毕业管理等诸多类别。各类规章制度共计40项,其中,校级管理制度10项,院级管理制度5项,课程教学管理6项,实践创作与展示质量管理7项,学位论文(创作报告)质量管理5项,毕业档案资料管理6项。

4、师资队伍

我院艺术硕士现有导师66人,以学院专职导师为主体,也外聘了相当数量的兼职导师,这些兼职导师均为文化系统、出版部门和企业单位的行业精英。职称、学历结构方面,有教授23名、副教授33名、讲师10名,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导师38名,且每个方向均能保证5名及以上的高级职称指导教师。学缘结构上,近半数导师有过国外或校外学习经历,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美术(设计)院校。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导师13名,41~50岁的导师19名,51~60岁的导师20名,60岁以上的导师8名,老、中、青梯队层次明显。

5、专业实践

学校现拥有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创意设计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服装品牌策划与数字集成”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服装设计与工程”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湘绣创新设计”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省级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等。学院还拥有一大批特色专业工作室,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雕塑、环境设计、新媒体、动漫、服装CAD设计、缝制工艺、针织工艺、板型工艺与立体裁剪工作室等。此外,已经同省内外十多家知名企业、艺术机构签订了合作办学或产学研协议,如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园、美仑美术馆、长沙湘绣有限公司等。

6、人才培养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从2013、2014两届共计112名艺术硕士毕业生的情况看,其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以及艺术机构,从事教学、实践创作、行政管理岗位的毕业生比例较大,就业后职业方向稳定,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均在80%左右。

二、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取得令人欣喜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1、专业实践流于表面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强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凸显培养模式的实践性,这是其教育的基本意义。在培养方向上,艺术硕士不以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为标准,而是以作品说话,势必突出艺术实践在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我院为学生提供了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及湘绣设计等多个实习基地,以及中国画、油画、水彩、雕塑等大批特色工作室,供学生择时择地进行艺术实践。

尽管如此,学生参与实习基地和工作室的热情并不高,使得专业实践多流于表面,且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比如部分有报酬的基地或工作室人丁兴旺,而没有报酬或报酬较低的基地或工作室则门可罗雀;有获奖可能性的比赛就积极报名,没有可能性的就放弃参赛;实践活动分数计入期末成绩就积极参加,否则便敷衍了事。这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欠缺,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入职水准。

2、选修课程质量有待提高

选修课程的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有利于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艺术硕士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课程。我院美术领域选修课程开设有艺术美学、文学与诗歌赏析、书法与篆刻研究等;艺术设计领域开设有设计基础教学实务、设计作品批评、设计调查方法、景观艺术语言研究和创造学等。课程虽丰富多样,但课程质量仍有待提高,部分选修课程的内容陈旧或脱离实际,还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等。

3、国内外专业交流偏少

我院的国内外交流项目比较丰富,但针对艺术硕士的交流项目还不多。我们认为艺术硕士的国内外交流对专业人才培养、学院建设、实践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享相关的经验与成果,将教育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不断提高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有效改善其教育滞后状况,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改革和发展。

三、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相关思考

1.坚定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思路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各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学以致用的培养思路应该更符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因此,从职业要求和产业实用性出发,突出学以致用、研以致用的导向是艺术硕士培养的基本思路。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行业、企业合作项目为依托,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或实用型的教学内容或课程设置,授课教师需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及相关成果,将教学和行业紧密结合,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使课程内容更具实效性。

2.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硕士培养的先进经验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硕士培养起步较晚,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入学与毕业、教学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应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例如旧金山艺术大学的教育体系,它是美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缩影,其相对成熟的教育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如在入学方面,旧金山艺术大学MFA的入学申请与国内相比更为复杂:“首先,要求学生提供文学学士或艺术学士的毕业证明,也可以是相当于这两个学历的官方证明。其次,要求学生提供代表学生本人在申请MFA教育里的所属专业的创作作品集。第三,要求阐述进入MFA学习的目的和期望,即学习计划书。最后,一份个人简历和教授的推荐信。另外还需要寄100美元作为申请费用”。②

相较而言,我国艺术硕士的入学方式显得较为简单,只需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则万事大吉,缺少导师推荐、提交作品集和学习计划书。如此,学生更多的精力只会放在应付考试上,而缺少对艺术实践的重视,招生环节没有拉开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区别。

3.树立MFA教育品牌

美国专家丹尼尔·品克(Daniel H.Pink)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艺术硕士是新MBA”的观点。与MBA一样,MFA教育在培养模式、生源标准、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实践性环节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有较大差异,MBA的教育品牌模式能够为MFA的教育品牌的建立提供借鉴。

目前,我国拥有艺术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百所,MFA培养院校的竞争日益加大。从国外的发展来看,树立MFA教育品牌是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品牌带动质量,以质量吸引人才,以人才提升品牌。品牌是高校的无形资产之一,会带来聚合效应、光环效应、内敛效应、宣传与带动效应。③教育品牌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源于社会认可、学员认可以及学校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因此,高校MFA教育品牌不能单纯的模仿普通产品品牌,而是要从艺术硕士的教育特点出发,立足已有的教育資源和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和道路。

结语

2010年,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作为硕士专业学位的一个分类,正式迎来了全日制培养且“学历”“学位”证齐发的“双证”时代。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我国艺术学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应用型人才队伍,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自2000年开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日常管理不断完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所需的艺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正努力朝着打造艺术硕士教育的自主品牌方向发展。

注释

①孙湘明、杜洋著 《对中国艺术硕士MFA学位设置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1年,(19)。

②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Master of Fine Arts in Fine Art Online:ProgramDescription.http://online.academyart.edu/degree_certificates/mfa/mfa_fineart_figure.html

③伯顿·克拉克著 王承绪等译 《高等教育新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猜你喜欢

湖南师范大学思考
美术作品12副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