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生活 提升素养

2017-03-07周荣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专业成长

【摘 要】贴近生活是中学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价值取向,只有道德教育生活化,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政治教师;专业成长;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78-01

【作者简介】周荣,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江苏盐城,224000)教研室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反思多年的教研生涯,我们许多初中教师的思品课教学,往往停留于道德认知层面,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道德灌输与说教,缺乏对人的生活的关注。道德素养、人文精神本是生活的结晶,但当我们单纯把它们作为知识传授,不在与生活的联系中去理解、习得、生成,或根本不顾及它们对生活和学生的意义时,只能是一堆僵化的、虚浮的东西。社会生活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或转变,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而且抽象、枯燥的道德观念、法律条文、经济理论、哲学道理,如果离开了鲜活的生活实际,既不易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能从情感上吸引学生予以关注。更重要的是,教学脱离生活,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甚至人格走向孤僻,冷漠、封闭,进而缺乏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学生在贴近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素养的提高、观念的转变甚至行为方式的转变,往往是其他途径所难以达到的。

当前“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核心素养。而无论是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还是已开始更名的“道德与法治”课,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学科所要达成的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中学政治课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让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周静老师的教学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就是“接地气”。她能紧贴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经历生命的过程,参与生活的体验,激发内在的情感,升华思想,内化品德,整个课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的教学给了我们如下启示:一是从课程资源角度看,必须要从生活入手,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不断拓展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视野。二是从学生素质提升角度看,必须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生活,训练学生的思维。三是从主体生命价值角度看,必须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热爱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只有这种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我体验、反思、积淀和生成,自觉建构的课堂教学,才能逐渐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體味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

周静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疏离人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世界、偏重于生硬灌输的弊端,拉近教学与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的发展需求,才能增强其亲和力,提高其可信度,强化其实践性,使课堂充盈应有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专业成长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