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与认知双主线的教学设计

2017-03-07荣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线

【摘 要】通过情感和认知的双主线设计可以对高中革命史教学进行深度的构建。认知主线可以厘清史实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历史史实发展的时空构架,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带领学生在纷繁芜杂的历史现象背后探究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逻辑。情感主线可以承载历史学科的重大社会功能,为立德树人而教,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与认知;主线;高中革命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71-02

【作者简介】荣进,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226001)教科处主任助理,高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

在目前的高中革命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教师在讲授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渐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教师情绪饱满,慷慨激昂,但是却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舞步”,使其与教师合拍。这样的革命史课堂是低效的,也就是说,目前在对中学革命史的教学处理上显然有值得改进之处。

在革命史的研究中,随着研究视角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传统的革命史研究的路径和内容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兴的社会史研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革命史理论的超越,建构起更加“有血有肉”的历史。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设计方面也就应该注意到研究领域的新变化。另一方面,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情感要素的课堂的出现。教育部新研制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何成刚,2016)事实上,核心素养的实现不是靠“知识灌输”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教师积极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情感要素,进行有情感温度的教学设计,构建有情感氛围的历史课堂。

围绕对学校的“情感教育课堂”的认识,笔者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注重认知和情感双主线的设计。将纷繁的叙事通过线索的设计更好地贯穿统一,以期为学生描绘出一幅更加可感、具有教学实效的革命史画卷。

一、认知主线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在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发动的旧式民主革命运动,下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就内容分析,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小专题,其实就是“认识无产阶级领导的斗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主题。

主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内容包括“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以及国民革命;

主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内容包括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

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内容包括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和革命的胜利。

本节课属于主题一,自然就应该围绕“新”和“崛起”两个关键词展开教学。

这样就将教学设计进一步梳理,突出主線,简化流程,通过“新”“崛起”两个关键词,力图完成对课文的解读,落实全课的结构线索构建和重点、难点突破。第一部分“新的革命开端”,抓住“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新阶段这一核心,其“新”体现在三个方面:广泛的群众性、斗争的坚决性、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同时还表明,由无产阶级这一新的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之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低潮中“崛起”的新的革命运动。

第二部分“新的革命政党”,总结“新”的表现:新的政党性质(无产阶级政党)、新的革命方向(社会主义)、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国情的新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带来中国革命的新的面貌。正因为有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必将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崛起”。

第三部分“新的革命实践”,体现在:革命出现了新方式(两个革命政党、四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新形势、新成果。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这一设计,有助于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也能够体现教材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成为贯穿课堂各教学环节的主脉。

在这样的教学主线的梳理和设计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对教材的精心解读是保证教学内容高质量的前提。“教什么”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与文本对话是做好课堂对话的先决条件。知识逻辑严密、线索清晰明了地构建起课堂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教学内容。

二、情感主线设计

本课不仅要关注革命史观,更要立足于近代化潮流,从民族复兴的视角和高度来看,而不是仅仅强调阶级属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革命史的教学会更具有时代意义。

此处的核心素养的落实就可以具体体现为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关于“家国情怀”,《课标征求意见稿》中认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因此,本课可以从中国近代“民族复兴史观”来立意,落实“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民族复兴史观”是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解读近代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史观。在民族复兴的视角下,中国近代革命史是中华民族历尽苦难、奋勇抗争、救亡图存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发展、进步和复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包括“五四运动”等一系列事件串起来一条民族复兴的历史轨迹,也是“家国情怀”的很好的诠释与落脚点。

在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中要更富有智慧和艺术性。例如,对“五四精神”的诠释。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诠释非常空洞,往往是直接给出“五四精神”的内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样的处理不如通过补充史料来进行,比如国内各阶级自发参加运动的史料,由学生去感受、体会这样的“五四精神”。对于“五四精神”的核心思想“爱国”,可以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例子来讲,可以在爱国精神上再作进一步渗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在教学延伸部分,笔者设计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给青年学生的青春寄语,带领学生从民族复兴的视角感受体悟“五四运动”以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凸显“五四运动”对于当代学生的现实作用。这种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为中华民族崛起、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读书的情感。

也就是说,这部分的情感主线的设计是同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的革命开端”,在这个部分抓住的是“爱国”和“学生”两个关键词,使学生认识到在爱国大义上学生是不落人后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第二部分“新的革命政党”,抓住的是“新”和“革命”两个关键词。力图使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是区别于以往的任何政党的新的存在,革命性是其最大特点。第三部分“新的革命实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革命值得期待又充满艰难。

猜你喜欢

主线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牵手绘本,绘出多彩的课堂
校企一体化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读为主线 整体感悟
让数学课堂“瘦身”
关于党建主线的理论思考和历史考察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
于点线之间探寻作文构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