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在“未来教室”的历史课
2017-03-07周云华丁飞
周云华+丁飞
【摘 要】“未来教室”中的新技术、新设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和趣味。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课堂教学需要营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频繁的氛围,而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的李莜老师在“未来教室”开设的一堂历史课较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多媒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59-02
【作者简介】1.周云华,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常熟,215500)教研员,高级教师;2.丁飞,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中级教师。
近日,笔者观摩了由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李莜老师在“未来教室”开设的《〈清明上河图〉赏析》一课。在新设备、新技术的支持下,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诸多创新设计和独特构思,成功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趣味盎然的历史新课堂,让我们全面领略了多媒体技术对于历史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令人耳目一新。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展示更多样
相比传统的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内容无疑更加丰富、多样。依靠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展示出希望学生了解的信息,也能更方便地展示出希望学生探究的问题,而且信息的展示和切换都非常的快捷,利用好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教师不但省时省力,还能顺利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而“未来教室”在这些优势之外,其在细节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宽敞的教室中,左右两排六张圆桌让学生分组围坐,中间宽敞的走道可以让教师自由地在学生中穿行,这样的布局营造了一种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的环境。喇叭、麦克风等完善的音响系统的设置,让所有人都能“听得清”;取代黑板的两块巨大触屏和各小组边上的独立触屏,以及完善的灯光控制系统的设置,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清”。这些设备为打造历史新课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笔者认为,李莜在这一堂课上最大的亮点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教师和学生各自的风采,并促进两者互动交流。例如,李老师将展示的任务交给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等来对知识进行呈现,而她自己转而承担起了引导学生探究的任务,“驴队驼的是什么啊”“开封在什么地方呀”“是为什么呀,这有什么不同啊”;承担起了调节学生情绪的任务,“今天同学们都很神气啊”“大家和美术老师打个招呼”“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承担起了控制课堂节奏的任务,“同学们把头抬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请同学们看自己边上的分屏”。
李老师没有像传统的课堂上那样,从教师嘴里滔滔不绝地冒出许多的历史知识,也没有留给学生一个匆忙写黑板的背影,她只是讲着简短的话语,穿梭在学生之中,留给学生的总是充满自信的笑容,而学生的目光却总追逐着她。这时的李老师真正地由一位讲述者变成了一位组织者、引导者,以自身的魅力和风采感染着学生,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借助多媒体,学生也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上课前,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制作成PPT课件,彰显个性;不少学生还用视频编辑工具对自己的采访视频进行了加工,使其更加美观生动。学生的行为及过程还是一种展示、提升的过程。在课堂上,当李老师请学生上去做“小老师”时,上台的学生因为准备充分,底气十足,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也不用担心“忘词”,轻松地向同学展示自己,在展示中收获成长。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评价更全面
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激励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良性的评价活动具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李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机会,学生敢于展示自己,就是给他们进行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另外,李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让学生在触屏上进行练习,计算机对每名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评判。这种方式,既节省了校对答案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被教师当众指出错误的尴尬,会减少学生的抵触、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展示和练习都具有可视性,这也便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好的部分大家一起学习,不足的部分大家一起来改进。
良性的评价活动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面评价。李老师的课上有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让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各组的触屏上进行答题,其他同学在边上进行帮助和补充。借助“未来教室”的设备,每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都是可视的,每一名学生的答题过程都是可视的,每一组的答题结果都是可视的,李老师不但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看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不足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最后做出的评价必然是非常全面客观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补充更及时
在历史新课堂中,学生的课堂活动应是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探究新问题、不断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保证这一过程的顺畅既有利于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又能使学生的获得体验不断累积,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以供学生学习,补充新的信息以供学生探究,补充和修正新的结论以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由于教材中对《清明上河图》基本信息的介绍比较简单,李老师就借助多媒体,利用学生自主演示的机会,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绘画风格等信息补充进去,紧接着又播放《清明上河图创作过程》的视频对学生展示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补充,整个过程既流畅又生动形象地补足了学生缺少的基本知识。
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对“村柳周围”这一个场景,李老师先展示了图片让学生進行观察,紧接着提出了“驴队驼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李老师又引入了一段当时的史料,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最后学生顺利地得出“驴队驼的是薪柴”的答案。正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李老师才能够将各种信息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地展示出来,从而顺畅地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借助多媒体,还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比如在上述李老师组织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一个小组的代表在触屏上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解题过程,从而及时地帮助他发现和改正错误,及时地帮助他补充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真正地做到了合作探究。活动结束以后,李老师也能够就学生上传的答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补充,使学生获取完整而正确的结论。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都表明在历史新课堂中不应让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唱独角戏”。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繁的氛围,“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而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将方便我们这一目标的达成,让我们无限接近心目中最理想的历史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