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草原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7-03-06莫泓铭夏龄吕玉
莫泓铭 夏龄 吕玉
摘要 甘孜州草原资源丰富,然而草原生态依然脆弱。分析了甘孜州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探讨草原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甘孜州草原生态环境。
关键词 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对策;四川甘孜
中图分类号 F323.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32-02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又称为康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内有藏、汉、回、彝、羌等25个少数民族,全州行政面积15.26万km2[1]。甘孜州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境内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众多,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流经境内,且皆为长江上游的重要主干支流。州内地形复杂,以高山峡谷为主,平均海拔3 500 m,贡嘎山最高峰海拔7 556 m,与大渡河流域最低海拔落差达6 000 m以上;气候属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复杂多变,地域差异显著,温差大,同一时期平均温差达17 ℃。甘孜州天然草原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61.7%,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甘孜州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原因,土壤养分弱,土质差,土层薄,草地面临着自身内在退化趋势;再加上海拔高、气温低、强光照、热量低等因素,天然草场面临灾害天气频发、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等外在恶劣环境气候条件。牧草生长期短,草地生态不稳定,极易遭受人为或自然的破坏且不易恢复[2]。
1 草原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草原生产力下降
据调查统计,甘孜州草原大约78%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特别是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方便放牧的草地已普遍退化。退化严重的草原将演变为鼠荒地、沙化地、板结化地和杂毒草密集分布地,进而完全失去利用价值。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为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植物高度变低,密度变小,牲畜喜食的优质牧草数量种类减少,不可食植物滋生甚至蔓延成灾[3]。
1.2 草原水土流失严重
草原生产力下降进而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草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减弱,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部分草原变成荒地。由于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河流丰水期水位暴涨,枯水期流量下降,再加上洪灾、旱灾等频发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被吞噬,土地呈沙化趋势;另一方面泥沙被冲向下游,河床被填高,易诱发洪水漫延,给公路、桥梁、涵洞等基础交通设施带来安全隐患,对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威胁。
1.3 草原鼠虫害严重
草原退化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草原生物链变得简单,食物链变短。鼠虫等的天敌减少,鼠虫大量快速繁殖,甚至泛滥成灾,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甘孜州草原鼠虫以高原鼠兔、田鼠、喜马拉雅旱獭、草原毛虫、蝗虫等为主。甘孜州同时也是全省草原鼠虫害最严重的地区,以石渠、色达、德格等县最为严重。据调查统计,2014年四川省草原鼠害面积299.1万hm2,虫害面积78.3万hm2,其中甘孜州草原鼠害面积达190.3万hm2,占全省草原鼠害总面积的63.6%,虫害面积达39.6万hm2,占全省虫害总面积的50.6%[4]。
1.4 外来物种入侵
据调查研究,甘孜州草原以四川蒿草、披碱草等优质牧草为主。草原退化进程中,车前、鹅绒委陵草等一些生命力顽强且饲用价值低的杂草不断侵入,抢占优质牧草的生长环境,导致优质牧草的产量与质量下降,草原的载牧能力进一步下降。此外,诸如瑞香狼毒、紫茎泽兰等草地毒害物也伺机大肆蔓延,它们生命力顽强,快速占据地面,疯狂吸取土地中水分、养分,排挤饲用价值高的优质牧草,造成草原牧草产出力下降,给畜牧业带来严重威胁。
2 草原生态恶化主要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是甘孜州草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对草原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等。人为因素加上无法避免的恶劣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等,造成草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劣,形成恶性循环。
2.1 过度开发草原
一方面甘孜州可利用耕地面积少,农牧民为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生存条件,扩大耕地面积,对草原进行人工开荒开垦,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滥采滥樵情况时有发生。无节制无计划地掏挖药材、发菜等经济价值高的固接泥沙的重要植物。这些珍貴的药用植物,如虫草、贝母、天麻等大多以根入药,同时这些珍贵的药用植物经济价值高,为采挖它们就必须挖根,采挖后对坑洞的填埋却很少,草原变得千疮百孔、坑洞密布,在强降雨的冲刷下草原水土不断流失,草地面临牧草流失和生草层损失等压力,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另一方面对草原进行无序旅游资源开发。甘孜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大力开发草原旅游。然而在旅游开发时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出现“先开发后治理”,即“先破坏后治理”的局面。旅游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如塑料包装袋、一次性饭盒等难降解物严重污染环境。此外,为提高游客体验而修建的道路、桥梁、楼堂馆所等人文景观、服务设施及建设中所需的木材砍伐、开山采石、地下水开采等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5]。
2.2 超载过牧
长期以来,草原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天然免费资源而进行掠夺式利用,重利用,轻保护,轻管理。牧畜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必然引起草原的退化,然而当牲畜的数量超过了草原所能承受的载牧数量时,草原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草原退化为生态破坏的直接后果而出现。草原超载一方面是由于草地沙化、修建道路、旅游用地等导致草原面积的绝对减少;另一方面是牲畜数量的增加导致牲畜占有草原面积的相对减少。草畜平衡是维持草原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超载超牧造成草原负荷压力增大,牧草还未成熟时就被牲畜吃掉,破坏了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周期,植物长势不好。同时生命力更顽强的杂草快速占据草原,草原鼠兔虫大量繁殖,挖洞掘土,加速草原的沙化,使草原变成鼠荒地“黑土滩”,破坏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生产力进一步下降。草原生产力下降导致草原载牧能力降低;牲畜数量的增加将导致草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化,草原生态恶化又进一步加剧草原的超载过牧;草原生态系统进入恶性循环,逐渐失去平衡。
2.3 草原管理不科学,对草原投入不足
对草原的管理大多无序,缺乏科学管理与合理规划。加之草原监管执法力度不够,草原破坏成本低。草原上长期以来大多是传统落后的游牧方式,划区轮牧、适时休牧等先进的放牧制度尚未形成,造成了对草原“只用不管、只用不建、只用不休”的局面。对草原重索取轻投入的现象非常突出,投入产出严重不平衡,对草原的维护、休养生息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实施的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如退牧还草、草原植被恢复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于广袤的草原而言,资金投入仍然十分有限。
3 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抓住草原生态项目建设的机遇,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途径大力宣传《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农牧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到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的紧密联系。促使农牧民转变观念,积极主动投入到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中。根据《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对草原加强管理,加大草原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水平,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行为做到零容忍,严禁滥采、滥挖、乱垦现象,做到草原生态建设有法可依。
3.2 合理规划草原,以草定牧
超载过牧是造成草原退化的直接原因。根据草原的载牧能力,合理制定放牧计划,严格超载放牧。根据草原牧草的生长规律,规划“适度放牧期,禁止放牧期”等季節性放牧、轮牧政策。在枯草及幼草等草量供应量少的季节,加大牲畜出栏量,从而实现牲畜的商品化,增加农牧民收益,同时有效减少草场压力,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与自我调节。
3.3 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做好鼠虫害实时监测工作,选拔一线农牧民担任鼠虫信息测报员,及时监控上报鼠虫信息,确保鼠虫害信息畅通。三是防治结合。保护好鹰、雕、鹫等鼠类的天敌,采取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天敌保护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药、化学防治等的使用。依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围栏封育、退化草地补种、人工施肥等草原改良补救措施。
3.4 加大防沙治沙力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草原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视力度,主动公开,扩大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危机感、责任意识。建立草原保护、管理、治理制度,禁止草原植被破坏等行为发生,减少草原新的沙化、退化现象发生。充分调动农牧民治理、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建立草原沙化预警监测体系,大力推广科技防沙治沙技术。将防沙治沙与恢复草地植被结合起来,加大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牧草产量,为沙化退化草地提供恢复和休养生息的时间与空间。
3.5 杂毒草综合治理
建立杂毒草(如紫茎泽兰)综合监控监测体系,针对不同的杂毒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建立相应的防治决策体系,定期检查公布杂毒草治理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人工清除、牧草替代、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建立隔离带等方法。积极探寻有效的治理方法,减少草原牧草损失。
加大草原生态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加大草原生态建设管理资金投入,做好草原规划,合理核定草原载牧数量,减轻草原负载压力;加大草原生态治理力度,尽快恢复草原生态;加大草原管理执法力度,以预防为主,避免草原的进一步退化。
4 参考文献
[1] 莫泓铭,夏龄.甘孜藏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109-1111.
[2] 董昭林,谢红旗,陈琴,等.甘孜州草地生态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3(5):58-60.
[3] 陈和庆,范玉琴,陈坤贤.玉树州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80-282.
[4] 赵磊,周俗,严东海,等.2015年四川省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5(3):49-53.
[5] 李日欣.浅谈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1,26(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