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的公交和一万元的血透析
2017-03-06杨柏
杨柏
新年未到,年轻人已争相在微信上发节日的祝福,但我却在厦门琢磨上述标题涵盖的两件事的意义和深刻关联。家有老人因糖尿病引发急性肾衰,住进了医院,经过医生会诊,确定要做血透析。我放下手中赶写的书稿,赶赴厦门。“一元人民币20站公交”是我从厦门第一人民医院回妹妹家乘坐一次公交的价格;“一万元一次血透析”,是父亲第一次做血透析的一笔账单。
嚴格意义讲,这两件事并没有太多关系,各自单维度信息的含义也不一样。
一元人民币是一个人乘坐20站(还可以多几站)城市公共汽车的价格,这是让人惊讶的一个数字。一是因为它低于深圳公交价格,深圳的公交车上车2元,远一点路程的价格会累积上加。二是它低于贵阳公交价格。贵阳公交起步价格与深圳一样,2元钱内跑的路程与厦门一元差不多。
我在香港上过两年班,知道同样的一段距离,香港的双层巴士收费会不低于一0元港币(按当时汇率相当8元多人民币),而随着距离的加长,收费还会多上去,其价格反应了巴士公司的经营方法是力图让价格覆盖成本+关联经营(如流动广告)溢出利润。
厦门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市场化改革的经济特区,其公交车收费价格比贵阳低一半,其背后可能隐含着一组经济信息:收费低于成本,公交公司实际亏损;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多种经营,有其它收入来对冲低票价;政府对公司的这种对冲经营有政策性照顾(变相补贴)。前者属于市场化运营,后者属于市场+政府,或许是政府大于市场的保障模式。
父亲的第一次透析大约进行了一一个小时。一组专家根据病情作了诊疗方案,在病人的大腿根部进行静脉穿刺,紧接着护士送来了一张账单,第一次费用一万余元,加上2天前进入住院的检查费、一级护理费,3天的账单已累积约一6000元,大幅超过了老人每月领取的离休金。
这些账单让很少进医院的我们产生了一种震撼。一是深感一个人,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家庭落入贫困的威胁;二是深感医疗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不少待解读的信息:因“肾衰”的导入,病人和其家庭已无可避免进入细分的血透专业医疗市场;病人和家庭加上医保或保险组合的财务支付能力,成了一个人的生命线,生命的存活与否基本由保障性资金量的多少决定;我国医疗市场这种专业治疗可能利润惊人。
一个人的平安从来都不是一场免费午餐。假如一个国家没有一张有效运行的医疗保障网,那作为一个病人个体,已经暴露在疾病风险的面前。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建构全民医保的基础网络和保险市场,就是为了防止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这是一项涉及亿万民众的民生工程。
其次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医院的收费和利润率的合理性可能需要第三方考量。网上有人介绍自己制作设备血透,一次的成本只有几百元。作为行外人,也不难判定真这样做会存在巨大风险,但在个人财务的窘境的情况下,不排除有人会觉得横竖一样,不如选择冒险一搏。当然,除了负面信息,高科技医疗实际隐含定价权,它的创收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但医疗服务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目标的人文性,这定价权是否合理就值得反思。(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