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美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在小说《穿裹尸衣的女人》中的体现

2017-03-06陈羽

戏剧之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路易莎玛利亚死亡

陈羽

【摘 要】通过对智利短篇小说《穿裹尸衣的女人》的分析,挖掘拉丁美洲女性主义文学在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这位拉美女作家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穿裹尸衣的女人》;智利;女性主义文学;死亡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62-02

《穿裹尸衣的女人》是智利女作家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更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穿裹尸衣的女人》是由这位女作家鲜明的精神特点和与众不同的思想与才华结合出来的梦幻般的作品。

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出生于1916年6月,她的曾外祖父曾是德国驻圣地亚哥的第一任领事。所以,从邦巴尔的母亲家族来说,他们都是德国兹瓦尔帕莱索的后裔。在邦巴尔大概8岁的时候,第一次动笔写诗。193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桑切斯,这个对她一生都影响深远的男人。两人的感情只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桑切斯渐渐疏远她,直至两人分开。几年后,因为朋友聚会,邦巴尔再次来到桑切斯的家,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她悄悄走到主人的卧室里,看到了储存的枪支等军火设备,邦巴尔随手拿起一支枪,对准自己的脖子扣动了扳机。幸运的是,大家及时发现了她,把她送到了医院,邦巴尔被医生抢救了过来。又几年过去了,当邦巴尔再次碰到桑切斯的时候,她选择把枪口对准这个让她伤心的男人。随后邦巴尔被带到了警察局,本来是要坐牢的,但是桑切斯对法官讲,他可以对此事件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因此邦巴尔被无罪释放。这次事件对她触动很大,因此,她决定离开智利这个伤心地,去往美国生活。

1938年,邦巴尔撰写并出版了《穿裹尸衣的女人》。在美国生活期间,她结实了法国公爵拉法艾尔,并和他生育了唯一的孩子布瑞吉特。拉法艾尔帮助邦巴尔在美国出版了很多作品。晚年,邦巴尔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智利。

通过对这位女作家生平的分析,不难看出,邦巴尔虽然家境殷实富裕,但感情的道路却是坎坷的。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女性主义而不是女权主义色彩,都是由她的感情经历有感而发的。

《穿裹尸衣的女人》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具一格的美感。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已经去世的、穿着裹尸衣躺在灵床上的女人。作者以一位死者的视角和思维为中心点,铺开整部作品的内容,使作品层面立意新颖独特,别开生面,在模式和风格上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和别致的情调。整部作品充斥着女主人公游离的心绪、活跃的生活轨迹和游荡的情感思绪。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在很多层面上都增添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审美内涵和力度。

女主人公在这部作品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她的存在模式是“死亡者”,她的整个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躺在灵床上。如此,当整部作品以她的心绪展开叙述时,就形成了一种悲剧式的戏剧场景和叙述结构,类似于普罗米修斯式的经典模式。《穿裹尸衣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始终是作品的核心部分,她“一动不动地仰卧在灵床上”,缥缈中,生命虽然已经逝去,但心灵和思绪仿佛还存在着。静静躺着的已经死去的她凝神遐想、心绪飞扬,依次来到她灵床前吊唁和哀悼的人们不停地刺激着她的情感,因此引出了她生前的回忆,同时也引发了她的无尽感慨。她的女儿、老保姆、情人、父亲、妹妹、痴情的暗恋者、儿子、丈夫等家人和朋友依次出场引发的回忆,真切地还原和再现了女主人公悲惨的一生。

在这位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婚姻对于女主人公而言,始终充满着痛苦的经历。对于《穿裹尸衣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安娜·玛利亚而言,在她的身边,先是有给了她第一次爱情体验的表哥堂·里卡多,后来有始终对她执着追求的挚友和知己费尔南多,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她却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安东尼奥,虽然安东尼奥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坚定与慎重。在这段毫无爱情与生机的婚姻中,每次两性间亲密的身体接触,都毫无例外地让女主人公对她丈夫产生发自心底的排斥和抗拒。

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可以说与作者邦巴尔本人的经历密不可分。邦巴尔本人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同时还有她那对她形同陌路的唯一的女儿和凄惨的晚年情景,给她极其敏感的心灵笼罩了一层又一层阴影。但是作品中这些不幸的痛苦体验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应该来自主人公自身因素。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卡罗尔·吉列根在总结了之前所有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后说道:“男女对于关系,尤其是依赖性问题的体验是不同的……既然男性通过分离,而女性是通过依赖来规定的,男性的性别认同便受到亲密关系的威胁,而女性的性别认同则受到分离的威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人格大部分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确立起来的,所以对于女主人公来说,她们如果对于婚姻还有期待,那就应该是能与自己的丈夫创立起一种亲密且紧实的心理关系,从而避免分离时可能会受到的威胁和伤害。很显然,邦巴尔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娜的生命体验是支离破碎的。

幻想的世界一定是完美无瑕且甜蜜的,虽然美丽,却又非常脆弱。为了使自己尽快逃离这个美丽而不真实的幻想世界,邦巴尔选择用笔代替自己去到另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中——死亡。死亡的世界是邦巴尔为自己不完整的生命感情建造出的一个更为彻底的安居乐园,更是她坚定不移地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完美的爱情世界的强烈表达。即便平静地卧在灵床上,女主角安娜·玛利亚依然可以看得到、听得到,并且感受得到。

《穿裹尸衣的女人》这部作品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思路,通过一个已经死亡的躺在灵床上的女人对自己一生的回忆,重点讲述了她悲惨痛心的感情之路。艺术有时候就是这样,尤其是文学作品,是一种反观,是作者自己去阅读自己主演的人生路,有喜有悲,悲欢离合。

在拉丁美洲文学和电影中,生死界限不明,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在由印第安原始部落传承下来的文化理念中,人的世界和鬼的世界是并存的。死亡是生命的延续,是人生命的另一部分。从这一点看来,《穿裹尸衣的女人》的确有非常浓厚的拉丁美洲色彩和气息。同时,邦巴尔本人也是拉丁美洲女性主义文学的领头人,在当时的拉美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没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一样,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照顾家庭,不能上学、不能工作,甚至很少出门抛头露面。所以邦巴尔只能通过文字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这就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女性主义文学多指由女性作家亲自撰写的文学作品,以表达自己生活和感情中的喜与悲,不同于女权主义文学,它是女性作家创作的关于妇女生活题材的作品。而邦巴尔就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再现了本人悲惨的人生和坎坷的情路。

邦巴尔塑造的这一女性形象特点,简单归纳有这几点:第一,作者运用了内倾化的写作手法,在心理层面上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绪。第二,邦巴尔非常善于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来刻画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她总是能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通过这些描写,把自己悲惨的一生再现出来,包括家人,包括朋友,也包括情人。

邦巴尔能够做到通过一部短篇小说,有机地构成她的一生,如此复杂而充满感情纠葛的故事情节,被她完美地浓缩进一部西班牙语短篇小说中。邦巴尔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描写了人物的情感、每件事物的客观象征,更是将感情与情景融合在了一起,借物抒情。这种干净细腻的才情与风格着实令人钦佩。

参考文献:

[1]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萨特.文字生涯[M].沈志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羅兰·巴特.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汪耀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路易莎玛利亚死亡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3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4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2
路易莎·阿兹维多 作品1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玛利亚重现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