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俗节庆研究
2017-03-06龚莉
龚莉
【摘 要】“三月三”节历史悠久,是海南省黎族、苗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节庆日,也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本文就“三月三”节的由来,活动内容及传承价值做简要研究。
【关键词】三月三;由来;活动内容;传承价值
中图分类号:K8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58-02
说起“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海南本土的黎族、苗族人民老少皆知,它不仅是海南省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苗族年轻人的美好日子,俗称定情日、谈情说爱日,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海南黎族、苗族人民会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
一、节日由来
“三月三”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录。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苗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携带山兰米酒、竹筒米饭,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中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1]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直至黎明。三月三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上古时期,在海南省最西边的昌江县,黎民们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全村人和家畜都被洪水淹死,只有一对兄妹幸存,哥哥叫莫来,妹妹叫兰英。兄妹二人为了繁衍后代,哥哥决定去寻找妻子,妹妹决定去寻找丈夫,他们约好每年三月三再回到此地会面。好几年过去了,两人寻找失败,找不到人就意味着种族无法延续。妹妹心里着急,又苦于无其他办法,万般无奈之下,她只有忍着疼痛用锋利的小石子将自己的脸刺成一个一个小疙瘩,然后染上黑色,在某一年的三月三日,主动找到哥哥以求结为夫妻,哥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答应了妹妹,种族延续得以完成。从此,他们相亲相爱,男耕女织,繁衍后代。这便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功绩,此后每年三月三日,他们都要带着糯米、各种小吃和自己酿制的山兰米酒,从各个地方赶来聚在一起纪念祖先,载歌载舞,用舞蹈和歌声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这种节庆习俗一直持续到现在,“三月三”节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昌化江畔有一棵大榕树,树洞里有一条千年蛇精,它兴风作浪,攻击人畜,搅得黎民百姓不得安宁。一天一位美丽的黎族姑娘俄娘到江边洗衣,蛇精趁她不注意张开血盆大口一下把她吞入肚子里,俄娘的相好阿贵悲痛万分,决心要救出俄娘,杀死蛇精,为民除害。于是在三月三这天,他带上弯刀弓箭进树洞救俄娘,却被蛇精吃掉。俄娘痛不欲生,发誓要替阿贵,替全村人报仇,终于趁蛇精喝得酩酊大醉之时,拔下头上的簪子,用尽全身力气刺进了蛇精的心脏,杀死了它,而自己在与蛇精的生死搏斗中因流血过多也牺牲了。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俄娘,把这树洞取名为俄娘洞(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俄娘洞是山洞)。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青年男女都会聚会在俄娘洞,唱山歌,跳山舞,用歌声表达对俄娘的缅怀之情,同时也用情歌寻找心爱的人儿。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胞居住区,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海南省琼海市会山苗族居住地加脑村有一种饭叫做“五色饭”,秀色可餐,香甜可口,名扬琼海。这“五色饭”是苗族人民在欢庆古老传统节日“三月三”时必备的食品。关于苗家在这一天要吃“五色饭”的由来,我有幸听到了当地居民流传的这样一则传说:相传,远古时期,苗族的祖先住在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有一地主大户,地主老爷为人凶狠毒辣,专门欺压老百姓,百姓们苦不堪言,方圆百里的人都怕他。老爷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个个英俊潇洒,且心肠极为善良,他们总是偷偷地帮助村里的老百姓,给他们送吃送穿送银两。老爷发现后勃然大怒,不顾念父子之情,下令家丁把他们五兄弟抓起来关进柴房,准备明日用家法伺候,五兄弟趁人不备先后逃出家门,朝着太阳西下的方向走,约定到南方的武陵山相会。兄弟五人一路受尽各种磨难,历经艰险,终于在三月初三那天,陆续到达约定地点相会。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了庆祝劫后逢生,从山上采摘五种不同颜色的野生植物的叶汁,把糯米染成不同颜色,然后像包粽子一样制作五色饭,象征五兄弟重新团圆和新生。后来,兄弟五人又开始离别,分头到各地去生活,娶妻生子,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苗族后代便是他们的子孙。叙述苗族祖先迁徙的历史古歌中唱道:“日月向西走,江河往东流,顺着日落的方向走啊,爬山涉水来到西方。”海南的苗族是明代从广西凌云县和思恩州陆续迁来的,继承了“三月三”吃“五色饭”的习俗,表示对苗族祖先的崇敬。[2]从“五色饭”的起源引入苗族祖先艰难的迁徙历程,还有苗族古歌的傳唱,不仅表明“三月三”节具有祭祀祖先、崇拜祖先的功能,也再次显示了“三月三”节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活动内容
在“三月三”节到来的前半个月,海南黎族、苗族人民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工作。男人们上山打猎,打得的猎物可以用盐腌好密封保存起来,以做祭品;女人们提早买好糯米,在家做粽粑和各种小吃,还要杀鸡宰鹅,粽粑和鸡也是祭品的主食,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祭祀一般由氏族里最有威望的老人主持;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在这一天也不会闲着,他们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节日这天,黎族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带着粽粑和各种小吃,从四面八方欢聚一堂。白天,老人们聊着农家趣事开怀大笑,孩子们吃着东西在人群中穿梭蹦蹦跳跳,小伙子们和姑娘们一起开始祭祀活动。夜晚,熊熊篝火在山坡上、河岸边燃起,姑娘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漂亮裙子,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打着赤膊、腰扎红带、手执方巾,开始欢庆活动,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了古老独特的竹竿舞、招龙舞、盘黄舞、打柴舞、打猎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唱起了传统的郎有情妹有意的情歌,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在这样一个古老传统的节庆习俗中,眉目传情、心心相印,收获了爱情,觅得了心上人。“三月三”节对于海南黎族、苗族青年男女来说,它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更是一个情满黎苗家山寨的日子。
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节庆内容变得多样化,组织方式也由原来自发性的群众组织到政府主办。2015年海南省政府在“三月三”节庆活动中共安排十大活动内容,分别在昌江县和五指山市举行,昌江主会场举办开幕式“山海黎乡·纯美昌江·激情‘三月三”主题文艺晚会,原生态民歌比赛及表演,黎錦苗绣技艺展示及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趣味活动,旅游欢乐季活动,特色商品美食一条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闭幕式主题文艺晚会。分会场五指山黎峒文化园将举行祭祀黎族先祖抛隆扣的庆典活动。可见除传统节目外,现代和时尚元素的表演活动也占有一定比例,丰富多彩的内容增加了节庆的吸引力。
三、传承价值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传统节日“三月三”的传承价值不可忽视:首先,它是海南地域文化最具体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海南地域风情在逐渐减弱,地域文化在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特色文化,“三月三”传统节庆习俗不仅可以让世人了解海南地区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了解海南黎族、苗族本土特色文化,而且还是世人了解海南历史的一扇窗口。
其次,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各民族的团结凝聚力起了关键作用,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对于各民族来说,增进了民族情感,深化了民族认识,能使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和平统一,获得高度的认同感。
再次,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的旅游业发展火热,“三月三”节因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已逐渐成为很多市县吸引游客的节庆活动,发展为传统文化活动为基础,现代商贸活动为延伸的形式,不但继承了昔日黎族、苗族传统歌舞表演,还增加了时尚现代歌舞、书法、绘画、学术交流、文物展览等新的内容,时尚元素越来越浓厚,海南独具特色的黎苗饮食也成为了海南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三月三”节已成了集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及节日欢庆为一体的节日,成为海南黎族苗族人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盛会。伴随着黎苗儿女奋斗求索的脚步,这一独特的民族节日越来越被众人所熟知。“三月三”这一节日庆典,不仅具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而且为海南旅游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3]
参考文献:
[1]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1630785-1723996.
html
[2]周翔.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习俗演变及现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5).
[3]陈成宁.今日海南,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