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花舌音演奏技巧及其运用
2017-03-06潘雨桐
潘雨桐
【摘 要】竹笛花舌音技巧最初广泛应用于梆子戏和其他地方戏曲的伴奏中,新中国成立之后竹笛花舌音技巧在笛曲創作、演奏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竹笛花舌音演奏技巧以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利于竹笛演奏技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竹笛;花舌音;演奏技巧;应用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00-01
花舌音是让舌头在口腔中迅速震动并出现连续的碎音,是竹笛、笙以及唢呐等乐器经常使用的演奏技巧之一,也被称为“打嘟噜”。它与二胡的抖弓、弹拨乐器的轮指以及滚奏所产生的效果非常相似,都具有戏曲性的特点。在北方梆笛演奏中,对花舌音演奏技巧非常重视,擅于用其来表达情绪、体现风格,与传统的演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对竹笛花舌音的演奏技巧以及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促进花舌音演奏技巧的广泛应用。
一、花舌音演奏技巧分析
花舌音演奏技巧是竹笛等一些民族吹管乐器所具备的一项特殊技巧,与弹拨乐器相比,吹管乐器的发音较为连贯,而花舌音技巧正是在发音连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将发音的持续连贯改为了碎音的串联,进而丰富了竹笛音乐的内涵。通过花舌音的运用,使音符变得快速而连续,形成了一串串密集、具有弹性的颗粒音。一般情况下,运用花舌音技巧时,气息的力度越大,竹笛演奏的音量就会越大,弱奏通常不会使用花舌音。另外,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在竹笛中使用花舌音演奏技巧,可以将欢快热烈、悲愤激昂的情绪表达出来,如果将其与颤音、飞指等演奏技巧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更加强烈的音乐效果。
二、竹笛花舌音演奏技巧的应用
(一)热烈欢快情绪的体现。通过分析花舌音演奏技巧的音乐效果可知,花舌音不仅可以用在欢快、愉悦的旋律里,还可以用在表达特殊情绪的旋律中,而且在快乐、热烈的乐曲中应用得比较多,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在詹永明的《笛子基础教程》中提到:花舌音的效果和弹拨乐的轮指效果极为相似,比较适合用在北方风格的笛曲和欢快热烈的笛曲中。冯子存在《喜相逢》中就应用了花舌音演奏技巧。
除此之外,冯子存的《五梆子》也对花舌音技巧进行了有效应用,充分表现出欢快热烈的场景。在《五梆子》刚开始的4个小节中,编曲者就应用了花舌音,目的是要体现华北梆子音乐豪放的特征。之后与气滑音演奏技巧结合在一起,更是体现出华北人民乐观、粗犷的性格,表达了热烈欢快的情绪。
(二)诙谐幽默情趣的体现。花舌音演奏技巧还经常在诙谐幽默、俏皮有趣的笛曲中出现。其中,河北笛曲编曲家杨立中所创作的《海青歌》就对花舌音演奏技巧进行了有效应用。
(三)鸟禽鸣叫的模仿。对于我国的民间吹管乐器来说,模仿鸟禽鸣叫是它们惯用的手法,而使用竹笛来模仿鸟鸣时,花舌音技巧自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笛曲有刘管乐的《荫中鸟》、尹明山的《百鸟音》,当然还有其他竹笛家的作品。
在赵松庭创作的笛曲《早晨》中,也使用了花舌音技巧,该曲中连续的、递进的附点十六分节奏型,将百鸟争鸣的场景模仿得惟妙惟肖,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四)悲愤激昂情绪的表达。除去上述几种花舌音演奏技巧的应用外,还有一些笛家在创作时将其用在了慢速的乐段中,体现出悲愤、激昂的音乐效果。而且,还有将其用在快板段落中,与其他吹奏手法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出激昂悲愤、强烈的情绪,如谱例1所示,是李镇《走西口》中《哭别》片段,对花舌音技巧进行了有效应用。
谱例1《哭别》
与之相似的还包括冯子存的《五梆子》,该笛曲将花舌音技巧与飞指有效结合在一起,变成了飞指花舌音技巧,将其用在笛曲演奏中,能够表现出华彩的音乐效果,被大量的笛曲创作者所引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花舌音演奏技巧凭借着自身特殊的音响色彩以及独特表现力,在各种乐器中广泛应用。花舌音演奏技巧能够将音乐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对欢快的气氛、悲愤的情绪进行烘托,使音乐与大众生活更加接近,充分表现出竹笛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