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2017-03-06殷伟荣
殷伟荣
(一)
诗与词是不同的文体,对此王国维先生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简单来说,诗与词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内容来说,“诗言志”,诗歌主要叙写个人志向,多是宏大的主题,建功立业,理想抱负等等,如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表达诗人对社稷与民生的关切;王维早期的边塞诗,抒发建功立业的愿望等等。词因为是起于宴席上娱乐助兴的歌词,则多是男女情爱,缠绵悱恻,所谓“词言情”,如柳永的多数词作,无一不是一己情爱的悲欢离合。从艺术境界来说,诗歌境界宏阔深远,杜甫的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深秋天地阔远宏深的景象。而词虽也讲究境界,但和诗相比又有所不同,所谓“诗之境阔,词之境长”。
在藝术形式方面,词有定调定句,且篇幅有限,最长的莺啼序不过250字,“形方面的好说,如词常用长短句,有调,声韵变化多,宽严因地而异,词语可以偏于俚俗等,都有案可查;诗就不然”,(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诗体中的律诗则讲究对仗粘对,格律要求较严,绝句格律虽不及律诗严格,但也有一系列的要求。只有古体诗,句可长可短,字可多可少,韵可押可不押。诗与词区别多多,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就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组织教学活动?我们的看法是,坚守文体固有特点,聚焦文体特质,阐释文本精义。
苏教版必修二选有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是典型的词体,之所以说是典型的词体,是因为,这首词无论是语言运用,内容表达,都符合词的特点。此词抒发家国飘零,晚景凄凉之感。从词体特征来看,此词情感婉约,深沉的悲愁溢满全篇。其次,遣词造句深合词体要求,如词中最大的特色,叠词的运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能揭示李清照运用叠词对于强化抒情的作用,但叠词的运用也和词作为音乐文学的特点有关。第三,这首词语言浅近易懂,不避俗语白话,但又能由俗趋雅,俗中有雅,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都是词体所具有的语言特点,而在诗里如此使用,便为打油诗,或非诗。清彭孙遹《金粟词话》论道:“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这些词体固有的特点,要求教者要有意识地开展适当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细细体味,感受文本的独特魅力。
(二)
诗与词固然是不同的文体类别,但在文学史上,在不同的作家手里,这两种文体的界限时有交叉互通,互侵互犯,故而有晚唐诗如小词、东坡诗“句读不葺之诗”之类说法。这种文体互侵的现象,一方面赋予了不同文体别样的魅力,使一种文体具备另一种文体的风味;另一方面,因为界线模糊,使得诗词这两种文体各自的审美特性无法彰显,同时还会引起解读的障碍。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太注意文体的界限,不就诗词文体的不同区别而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便无法深入作品内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题材。这两首词中的咏史怀古的题材,是诗歌里常见的内容,代有作者,左思《咏史》、阮籍、曹操、李白、杜牧、李商隐都有不少篇章,直到宋朝都是诗人笔下屡屡涉及的题材。苏轼和辛弃疾不僵守文体藩篱,打破常规,用词的形式表现咏史怀古的内容,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人生喟叹,注入词体中,对于表情达意也是一种创新。
在形式技巧上,两首词也突破词惯常的表现方式。唐五代以及宋初的词,直抒胸臆,用词学专家叶嘉莹的话说是“重感发”,即多由内心冲口而出,不寻章摘句,掉书袋,显学问,如李煜、冯延巳,他们的词不假雕饰,直接感发。而在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中,运典隶事成家常便饭,尤其是辛弃疾,经史子集,无不可以阑入词中。这种用典使事的写作手法,其实是诗歌中常用常见的一个技巧。《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史典故主要有三国时周瑜的事迹,苏轼运用此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如果说这还不算什么,那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达七个的典故,孙权、刘裕、廉颇等历史名人的史实,便非常态了。词的语言,诉诸歌者演唱,为了便于传唱和理解,原本浅显易懂,不能过于深奥难解,典故的加入,虽说可以增加作品内涵,拓宽意境,但同时它也使得词的内容越发艰深,难以解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词体中的这种写作技巧的利弊与源流有清晰的认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风格悲壮豪迈,不是词婉约缠绵之风的常调。如果追溯词体格律与词牌创制的本来风貌,这两首词原本的风格并非如此悲壮豪迈。《永遇乐》词牌起源,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念奴娇词牌的起源,据说由天宝年间歌伎念奴的名字而来,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这两种说法,虽然不是定论,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是,事关风月,情感缠绵,绝非如今所见慷慨豪迈之调。这从侧面表明,这两个词牌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嬗变。而词的主打风格其实是以婉约为宗,这也是王国维所论:词自晚唐以来,以清切婉约为宗。或如张中行先生所言:婉约是正,豪放是变。这两首词风格的不同凡调,可谓诗体侵入词体之一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就两首词的风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慷慨悲凉的情感,探究这种风格嬗变的背后内蕴。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固定的文体特质,教师要做引路人,循着文体路标,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