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语文阅读题观照中学生的思维现状

2017-03-06余文君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

余文君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要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的提出,给了我们更多理直气壮的支持,也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具体实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依据,我们可以在学生思维培养的路途上走得更加踏实,更加自信。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语文阅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9月13日,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呼唤近三年的“核心素养”终于尘埃落定。这个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在诸多的内容中,我特别关注六大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中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两点。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特别强调要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批判质疑”则强调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这两点,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提出了一个高水平的要求。

以往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关注点比较少。以至于,学生的思维状况处于一种非常低的水平,我从一个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角度,给大家做一个呈现。

请您耐心地读一读下面这道语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一项调查】

大江中学关于中学生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节选)

问题:做人最重要的一项是什么?

□奉献 □坚强 □诚信 □努力

调查数据显示,四个选项选择人数的百分比依次是:26.1%、26.5%、42.1%、5.3%,这表明很多同学觉得为人处事信誉最为重要,一旦有了信誉做事时必然会事半功倍。有部分同学则认为奉献或坚强最为重要。选择“奉献精神”的同学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帮助了他人,他人必会加倍偿还;信奉“坚强”的同学认为只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遇到挫折永不放弃就会成功。“努力”这项仅仅只有5.3%的同学选择,或许许多同学已经忘却了当今社会的繁荣是祖辈经过多年努力拼搏出来的,“诚信”“奉献”“坚强”固然重要,但是努力拼搏的精神依然不可忘记。

例:

12.细读材料中的画线句,你同意调查者的分析吗?请简述理由。(3分)

就此题,下表提供一个班级的答题情况。有效答卷四十五份,学生为九年级综合排名年级段前四十五名,所在学校为当地一家优质学校,总体的教学质量居区域二十八所中学前三。

同意原文分析 不同意原文分析

选择人数 35 10

理由合乎逻辑 0 4

统计数据貌似耸人听闻,但却是事实。

整理孩子们的答卷,梳理学生答题的思维状况,问题重重,令人忧虑。概述之,呈现以下几种状况:

一、呈现单向性思维状态

单向性思维,简言之,就是向单一方向发展的思维模式,是低级的思维形式。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据美国《世界新闻报》,白宫将出台一项新政策,只有素食主义者才能在美国政府内部担任官员。为什么呢?他们认为食肉者太富攻击性,有暴力倾向,而素食主义者处事比较沉着冷静,不会感情用事,也富有同情心。

这是一条子虚式八卦新闻,又是非常典型的单向思维的产物。因为他们只站在素食主义者的立场来观察问题,带着这种观点分析事物现象,往往失之偏颇了。

而今,学生的思维状态也呈现了单向状态。请看:

●持“同意”观点的同学,思维关注的重点在“努力的重要性”上,他们这样回答:

“努力是一切成功的根源,有了努力就有了动力,不努力的人是永远不会进步的。”

“因为成就都是努力拼搏出来的,唯有努力了才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努力拼搏的精神一定要有的,因为如果不努力,不用心,就做不好任何事。”

“人确实应该具有‘诚信‘奉献‘坚强,但是只有努力才能帮助我们成功,只有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持“不同意”观点的同学关注的点落在“努力不是最重要”上,请看: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努力并不一定是出色的,当今社会,做人处事更加重要。”

“努力拼搏只是对于学习工作而言,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坚强、‘诚信‘奉献的品德,再努力也是得不到别人认可的,也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显然,持不同观点的人,他们的思维落在同一点上——“努力是否重要”,所有的理由的陈述都从这唯一的角度展开,思维的纠缠点也在“努力重要”和“努力不重要”上,只从这一点出发考虑问题,思路就狭窄了。而且抑制了多角度考虑问题,最后的结果必然走向荒唐。

二、有严重的从众心理

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就是从众心理,通俗叫作“随大流”。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

在学生的分析中,这样的思维也有存在,请看答题理由陈述:

“因为文中原来说的‘努力这项仅仅5.3%的同学选择,感觉‘仅仅一词是为了强调选择的人数实在太少,所以,我感觉原作者强调的是有道理的。”

“凡是閱读题要求作出选择问答时,往往都要求作正面回答,顺着这样的思路说,往往就是正确的。”

“材料中调查报告看起来很正规,很科学的,一般表述总不会出错的。”

从上可见,学生在努力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往往怎样”的情况遏制了进一步思考,努力揣摩命题者有可能需求的答案,唯独没有自我的独立思考。从众心理主宰了个人思维,人云亦云,投机取巧,就像一棵墙头草,先倒向哪一边,然后再编造一些理由,支持自己的说辞。

三、缺少批判性的特质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形成意见、作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就存在了一种思维。上述材料中,调查报告结论的得出,包括画线句所表述的论断,都是调查者的思维结果。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它批判前一种思维,让前述思考过程接受理性的评估,也就是对思维展开思维,来考量前一个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现今,已经有了调查者的一个判定,就是画线句。对于这个论断,是否认同,就需要我们做出批判性的考量,遗憾的是,这种批判性却很少见。

请看答题情况:

“我同意原文的分析。因为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就必须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再说今天的美好的社会是祖辈多年的拼搏才得到的,所以原文说得有道理,努力很重要。”

“我同意调查者分析。因为他没有否认前三个品质,而努力也是十分可贵的品德。”

……

首先,画线句是调查者对于“努力”的选项少有人选作出的一个分析,这里存在调查者的整体思维过程。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并不是要与调查者论证同一个问题,而是要站到调查者的思维后面,来审视调查者的思维状况,有一个新的独立的思维,这样,才是对于现有的他人思维的批判,才可以体现思维的批判性。但是很多同学都是站在调查者的同一个平面上,就“努力”问题是否被重视来说话,显然,从其站位看,缺乏批判的特质。

其次,如果脱离了语境,从单独的一句话来看,画线句所做出的结论没有明显的错误,所以凭借经验和主观的判断往往会认为没有问题,殊不知,这正是命题者刻意设置的陷阱,所以关键时刻还要拨开迷雾,揭示思维的本质。就论断本身来做判定,这样的阅读毫无意义,当然此时的思维状况肯定是矛盾和模糊的。

此题回答的核心关键先要把握调查问题的要求是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所以只能够是单选。在设置的四个选项里面,我们要敏感地发现,四个数据相加刚刚是百分之一百,所以比较多的選择“奉献精神”“坚强”“诚信”是对的,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努力”相对更容易做到,而且比较侧重于个人追求,选择的人比较少,并不是大家“忘却了当今社会的繁荣是祖辈经过多年努力拼搏出来的”,而是其他三个选项更有选择的价值。显然,调查者的分析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

由上面这个小小的例子,可以窥见学生的思维,真的不是那么的好。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要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研究发现,思考并不是一个神秘、不可知、不可习得的活动,有效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习惯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基于学生的疑问来进行教学的设计。而且要给学生讨论和互动的空间,多一些思维的碰撞。以包容之心接受学生的理解,允许离经叛道,甚至容忍异端邪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路上走得从容一些,最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让他们掌握有效的思考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并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如今,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的提出,给了我们更多理直气壮的支持,也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具体实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依据,我们可以在学生思维培养的路途上走得更加踏实,更加自信。

参考文献

[1](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思考的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马佩.辩证逻辑[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