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3版参考答案:

2017-03-06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艾蒿芒种豆花

《臧谷亡羊》

1.(1)全,都;(2)书本;(3)什么;(4)丢失。

2.B

3.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4.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5. 这篇寓言的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否则必然会败事。也可说明许多事情原因尽管不同,而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

《棘刺雕猴》

1.(1)喜欢;(2)雨止天晴;(3)用;(4)住处。

2.C

3.(1)有个卫人自称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

(2)燕王很高兴,用方圆三十里土地的俸禄来供养他。

4.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5.示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施展骗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发现骗术终有破绽,只要细加分析和追究,一切谎言都将原形毕露。

《王勃展才》

1.(1)谦让;(2)流传;(3)停止。

2.C

3.(1)天边的晚霞和湖边的孤鹜相并而飞,秋水和蓝天交相辉映,浑然一色。

(2)于是马上隆重宴请他,欢饮直至散场。

4.衬托少年王勃的才华非凡。

5.示例:(1)在关键时刻要善于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2)后生可畏,不能只以年纪、相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3)谦虚是美德,但必要时该毛遂自荐还是要毛遂自荐,因为机遇不是永远在你身边。当然机遇也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的。王勃不是一时气盛,实在是文才盈怀,否则何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才之句(意近即可)。

《自论书》

1.(1)同样;(2)变成黑色;(3)专心,沉迷;(4)之于。

2.B

3.须得书,一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

4.(1)如果我专心到像他这样,未必不如他。

(2)懂得这种妙趣的人,作每件书法作品都会如此。

5.意趣、意旨、气韵、神韵、风格等。

第24版参考答案: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種心灵修复)。

2.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3.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4.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季节十二帖》

1.示例:芒种农夫插秧图;小暑玫瑰花开图;白露登高眺远图。

2.“挣扎”原指用力支撑。在这里用来说明玫瑰花开花的过程很艰难。

3.示例:木棉一边在风中起舞一边想:“树,别了。有了你的支持,才有我火红的绚烂。兄弟姐妹们,我来了,这个冬天没有寒冷,因为我们的心紧紧地靠在一起。繁华落尽后,不是落寞,而是一地的璀璨……”

4.示例:我最喜欢“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的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一句,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芒种时节特有的优美景致,句式整齐,语气渐强,突出了作者对芒种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1.“我”拒绝帮助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买火车票的请求,激励他自立自强最终走向成功。

2.示例:这个故事让我受到心灵的触动,我不该一次次乞求别人的施舍,我怎么这么没出息啊,我一定要自立自强。

3.人太过于依赖,有时候甚至于丢失自尊去乞求施舍,如果受到拒绝,可以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激励自我奋斗的精神,从而走向成功,实际上是最好的帮助(意思对即可)。

4.先是非常热情,接着热情骤减,最后断然拒绝。因为“我”感到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5.示例: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是父母捧着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时缺乏独立性,缺乏吃苦精神。读了文章,认识到过于依赖,真的是在自我毁灭,今后,我们要与昨日的懒惰告别,自立自强。

第29版参考答案:

《山水豆花》

1.作者认为人总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故说人是硬的;食物则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故说食物是柔软的。

2.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豆花鲜润、嫩滑的特点。

3.(1)作者从香港原住民不愿搬迁、平静的表情上看到了香港原住民质朴、忍耐的性格。(2)香港原住民的特点与山水豆花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山水豆花与原住民性格相互映衬。

4.三次吃山水豆花,第一次最为详尽,原因是:(1)作者第一次品尝山水豆花,因此对山水豆花的色香味都进行了详尽描写。(2)第一次吃到的山水豆花原汁原味,带着青草的气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使得作者初步领悟了“山水”的含义。(3)后两次品尝山水豆花,一次是作为对比,一次是作为验证,两次都是用来补足作者对山水豆花的感悟,故略。

5.(1)是对山水豆花的精神实质的高度提炼,升华主题,深化主旨。(2)呼应了开头“食物是柔软的”的感悟,又是对其的一种深化和提升。

《采一把艾蒿回家》

1.联想到:(1)《诗经》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艾蒿的青年男女)。(2)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乐事(或故乡的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事)。(3)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充满艾蒿气味的童年)。(4)若干年后儿子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

2.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普通和朴实,把艾蒿比成“婴儿”,更表达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3.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者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也会在端午节怀念艾蒿的味道,因为她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艾蒿芒种豆花
艾蒿坪听雪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蚕豆花
芒种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媳妇跳井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