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可以这样欣赏叙事散文

2017-03-06程予东

关键词:同乡余秋雨赏析

程予东

作家筱敏说:散文作为一个容器很宽敞,可以说是广阔无边的文体。从柏拉图式的对话录到波德莱尔式的诗,从尼采式的思想断片到赫尔岑式的浩繁叙事。确实如此,因为它的广阔,因为它的不使劲儿、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所以被认为是文体里的轻骑兵。语文教材里散文所占的篇幅是最多的。它的分类也比较丰富,像常说的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哲理散文,随笔式的)。初中教材里,叙事散文又是主体。曾经从五个方面(把握情感、探究情缘、厘清情物、品味情语、赏析情艺)给学生讲过散文的赏析路径,但是效果不是自己所预期的那样理想。鉴于此,笔者赏读了众多的叙事散文,阅读了名家散文教学,自己摸索,以期寻求一个快捷的接近通道。概览叙事散文的教学欣赏,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情

以余秋雨的《信客》为例,文章一共写到了两个信客:老的和年轻的。和老信客有关的事情首先是他对年轻信客讲述了自己的失误,以自己的教训告诉年轻的信客要谨记职业道德,以信为要,警示年轻信客不要步自己后尘。其次他对年轻信客讲述了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路途的艰苦,以切实的经验给年轻的信客指点,为的就是使他早点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信客。文章重点写的是年轻信客的经历。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遇到同乡客死异地,自己作为代理人来处理后事。二是自己送信给同乡人,却被诬陷。

二、文中的人对人和事的态度看法怎样

文中的人一般指作者(因为叙事散文多体现作者的经历生活情感等),但是余秋雨的《信客》却是一个例外,他写的是别人的故事,自己是一个叙述者。这时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要看文中的人了。此文写到了两个信客,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人对人的态度。我们注意到年轻的信客死后,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试想年轻信客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讨论而知,那是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这样的理解是源于自己做了信客,感受到了做信客的艰难负重。

三、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事有什么看法,情感倾向如何

当别人对老信客心怀没有根据的揣测时,余秋雨补充了他的家境,那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看似皮里阳秋,不置褒贬,其实细究起来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别人的信口雌黄是否定的,厌倦的,对老信客被怀疑是深表同情的。另外作者笔下对老信客躲在破草房里的情景描写,无不透漏出对他人生际遇的深切悲憫。他也觉得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在这样的语气里,传递出的是对信客责任感的认同,和对他艰辛付出的肯定。在第三部分年轻信客被诬陷后感受到信客之路太过凶险打算不再出门时,作者写道:这时人们才想到他的好处。一个才字,把作者内心对信客的怜惜和对别人的微词一并表达了出来。

四、读者是从何处感知到作者对人、事的情感态度的

这需要读者从文本细处寻找,精研教材,在内容上和语言表达上着手。善于倾听文本细处的声音,从语言回到语言。

五、读者对散文中写到的人事有什么看法情感

这需要关联到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在教学年轻的信客被同乡诬陷,最后被打且又被投到巡捕房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是自己糊涂走错了人家。如果你是信客,面临这样的遭遇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使学生置身其中,谈谈自己的做法。有声明要算账回家乡把自己的委屈所见统统告诉同乡家人的,也有忍气吞声的,自己残忍自己放同乡一马的,这该是人生观道德观念的碰撞。

此刻,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年轻的信客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维护做人的尊严,而喊来自己的同乡为自己的行为当证人时,你怎么看待他这样的做法?学生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普遍的。追问学生,可是如果这样做了,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认为理上站得住了,但是同乡的情谊却失去了。这是情和理之间的矛盾。结果认同当两者不可调和的时候,宁可自己心里窝火也要担待。这是多数人的看法,却也招来虚伪的批判。问那些认为此种做法虚伪的同学,怎样做才是合宜的,他们是既不想让自己受丁点的委屈,又不想失去同乡的情谊,出现了和现实相比较远的理想主义为人处事法,忽略了生活本身的残酷。反问如果你是那个同乡,希望信客怎么做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赞赏信客的做法。

这固然体现了人本性中的趋利避害本质,但是也在换位思考的时候,更多地肯定了信客此举是深得人心的。这之后,同乡所作所为就是对信客的感激回报,正体现了信客忍辱负重宅心仁厚的人格魅力。

六、读者对作者有怎样的看法和态度

我们说散文往往是叙述自己的生活、人生、情感。作者本人就是事件的亲历者。像朱自清的《背影》,我们可以从朱自清的心理行为来感受他对父亲的情感。但是余秋雨的《信客》是讲述别人的故事,自己是一个旁观者。此时我们要关注的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了。信客这一职业是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现在早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现实。不过我们觉得信客这一职业虽然消失了,但是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自我,善良宽厚,尽心尽责的一类人,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却不会随之消失。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四周,拥有这样精神品质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共同构成我们品格努力的走向。这就该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了。

六个方面存在层递性,一般是先了解文本内容,熟悉写到的人事是什么,最好能简练概括,然后才可以讨论其他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此种路径的赏析,既给学生阐述看法提供了平台,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又可以针对这种多元理解展开讨论,在对话中碰撞观念。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此会最大程度地体现。

猜你喜欢

同乡余秋雨赏析
选个累人的店铺
余秋雨投其所好
余秋雨投其所好
幸福的一闪念
幸福的一闪念
陈埭镇同乡总会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