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兰:“6S管理”推进医院规范化建设
2017-03-06
高国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2014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的十大新闻人物、荣膺“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称号。
今年国办印发的《2015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那么该如何推进医院规范化建设?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指出,6S管理能够保证医院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差错事故,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
作为北京率先开展6S管理的企业医院,航空总医院在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打造重点科室等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探索。
三种新型管理方式大幅提升医院门诊量
为何要把企业的管理章法引入医院的管理中?高国兰坦言这是“逼出来的改革”。据介绍,自2002年国家经贸委、卫生部等六部委下發《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以来,约2000家企业医院试点剥离,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企业医院7068家,占医院总数的33.8%。如此众多的企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属性不明确,长期游离于政府所办公立医院之外;二是品牌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三是企业医院长期得不到政府在财政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因此,造成很多企业医院“环境一般,收入中等,管理不规范。”“要想在三甲林立的北京生存,解决企业医院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实施差异化战略,改进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此,高国兰开始“对症下药”,对医院管理开始推行6S管理,品管圈管理及KPI考核。
打造北京首家对门诊输液说“不”的医院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然而在我国,门诊“吊瓶一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门诊不输液、无感染不输液,可以去投诉,欢迎来理论。”去年航空总医院成为北京第一家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普通门诊除儿科外,所有门诊医生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病情紧急的转急诊科治疗,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审慎开具静脉输液。“我做这件事(取消门诊输液),是把社会效益放在医院效益之上。”高国兰院长说,她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尽力去做回归医疗本质的工作。“现代输液治疗是从西方传来的,西医输液最初针对的只是抢救病人,至今在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国外很多大医院没有输液室,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就医观念的不正确,是目前国内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决定在航空总医院取消普通门诊输液前,我们面临着很多压力。”高院长说:“比如医生的管理及知识更新,医院收入的合理化引导,医生向病人解释会加重工作负担等等,都是管理者要提前考虑到位的,最让人不可把控的也是最现实的是来自‘坚决要输液患者的压力。”
然而这一举措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理解支持。据了解,取消门诊输液一年多来成效明显:日输液量由原来的门急诊输液300-400人降至急诊输液60-70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同比下降2.74%,门诊药占比下降6%,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病例由去年同期的6例降至1例。
高国兰说,用通俗的话讲,不仅过度输液问题管住了,而且患者的药费负担减轻了,抗生素用得少了,用药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未来我们还将把这一举措继续下去,并按照医改的要求,努力把航空总医院打造成北京最值得百姓信赖的医院。”
医院发展的痛点在于抓学科建设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学科,抓学科建设,没有人才是没有发展的。”在高国兰看来,医院发展的痛点在于学科建设。为此,高国兰在院内提出完善学科、细分专业、重点打造特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