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地质中油气藏构造分析
2017-03-06江楠李玉萍邓彤芸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江楠 李玉萍 邓彤芸(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沉积地质中油气藏构造分析
江楠 李玉萍 邓彤芸(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本文通过分析油气藏在沉积地质中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油气勘探在我国目前发展的程度,本通过探讨希望给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着一些启发和思考。
沉积地质;油气藏;构造分析
在我国的古书上记载,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油气开发和地质勘探的记录。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石油需求量的猛增。长期以来油气资源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往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开采区域在海洋和平原地区,近几年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石油所处的形成地带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本文主要分析了沉积地质中油气资源的勘探,希望能够为我国油气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形成油气藏在沉积地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只有稳定的构造环境才能形成盆地,经过漫长的沉积时间将盆地进行了不断地改造和叠加。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中盆地沉积由不稳定变得稳定,烃源岩在盆地沉降和沉积中形成,促进了古生物的繁衍生息,奠定了油气藏形成的基础。第二,沉积的相带和体积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富集程度,远古时期成熟的于烃源岩分布在海洋的深海交叉中部和浅海的沉积相带中。由碳酸盐岩台地相、浊积相、深浅海(湖)、相浅海相、滨海相、三角洲相构成储集层,只不过这些不同的相带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同油气资源的条件储存;第三,大型油气田主要由长期性隆起形成,在烃源岩长期沉淀作用下,古隆起盆地构造层长期抬升形成了有效的油气资源储藏和酝酿空间,封闭空间形成的越早,就会促进更多断层的孕育,很多大型油气田都具有时间较早且距离较长的石油移动通道,由此看出长期继承性隆起是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必要条件。第四,油气的聚集和运移需要不整合面,溶洞、裂缝均属地表的不整合面,长期在自然作用下不断增大形成特殊的油气聚集带。油气的流通、渗透长距离通道以供油气运输由不整合面提供。多类型地层覆盖在盆地之上,这种不同岩层的差异更容易造成底层变形、产生次孔促进油气的产生和长距离运移。不整合面连接远古储集岩和生油岩,并孕育了大面积断层形成有效不整合圈闭储备油气,起到了一定的纽带作用。
2 油气藏在沉积地质中的形成条件
(1)油气藏生油岩
油气藏生成的物质基础便是生油岩,生油岩主要由烃源岩转化而来,古气候、热史和埋葬史是分析烃源岩的主要方面。大地构造在时间、湿度和温度共同作用下形成持续的盆地沉降,沉降能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厚重的沉积物并且促进烃源岩在高温下有机成熟的转化,当成熟度较好的烃源岩处于半潮湿或者半潮湿环境为古生物生存提供有利环境,最终提供可靠地油气藏形成的物质保障。
(2)油气藏储集层
储集层作为油气藏基本要素之一而存在,长时间的盆地沉积促进厚实的沉积物形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共同构成储集层,渗透率和孔隙度是评价储集层的两个重要参数,只有较大的孔隙度才能促进大龄油气资源的聚集,高渗透率决定了油气藏在空隙通道中流通是否通畅,二者也是油田产能评价的主要因素。
(3)油气藏盖层
盖层也叫隔绝储集层,位于储集层之上,对于油气藏的聚集起到保护作用。构成盖层的岩石主要有致密灰岩石、石膏、蒸发岩、页岩、泥岩、盐岩。其中能够与碳酸盐共存的蒸发岩能够提供较好的密封性给油气藏,因此保护性能最佳。盖层具有非常好的排替压力,因此盖层的封盖油能力也较强,他们能阻止来自地表渗透进盖层的水,蒸发岩能够通过较高质量的封闭性阻止石油达到盖层,防止油气外漏。
(4)油气藏运移
自然作用可以是天然气和石油发生移动即油气运移,这样便会促进油气富集在较为合适的位置,促进油气藏的形成。通过油气藏运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掌握油气藏的分布情况。扩散和渗滤是油气运移的两种基本方式,油气的整体性机械状态流动是渗滤,主要流动方向为从高到低。高浓度油气向低浓度油气做分子运动则被称作是扩散,油气藏通过油气运移始终保持储存平衡。
(5)油气圈闭
当油气藏形成后便不再需要移动,圈闭能够为油气藏提供较大的密闭空间防止其继续移动。圈闭范围越大形成的油气藏富集程度就越高。目前我国油气藏圈闭类型主要有三种:复合圈闭、底层圈闭和构造圈闭。影响圈闭有效容积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闭合高度,另一个是闭合面积。溢出点等高线所圈面积等于闭合面积,溢出点是指流体受到压力外散的点。圈闭的溢出点和最高点的距离被称作闭合高度。闭合高度和面积与有效容积成正比,闭合面积和高度越大形成有效容积便越大。
(6)保存油气藏的条件
遮挡物、圈闭和盖层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必备三个条件,其中良好条件的圈闭能够有效保护富集的油气资源免于遭到破坏,如果破坏了油气资源的圈闭就会导致油气外泄,随着油气的不断运动油气最终消耗殆尽。
3 结语
总之,形成油气资源的六个因素相辅相成,各因素和条件相互补充,最终促成较大型或者储量可观的油气藏或者油田。
[1]孙磊.塔河油田THN1区块三叠系中油组气藏描述[D].长安大学,2010.
[2]柴琳.关于沉积地质中油气藏构造的新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
[3]李会娟.三维地质建模及裂缝预测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