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建立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2017-03-06杜涛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101
杜涛(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101)
论如何建立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杜涛(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101)
企业的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如何使企业更富创新活力也成为企业家们所探索的问题。在维持企业高的创新活力方面,企业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从个人层面的创新技能及企业针对这些技能特点的文化要素对推动企业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效法各大成功的以创新型著称的企业的做法,我们也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创新;创新思维;企业;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对于全球经济,创新是生命之源。2010年国际商业及其有限公司(IBM)针对1500名CEO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创造力在未来的“领导能力”中位居榜首。创新的想法能够革新产业,创造财富。历史上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大白了索尼的随身听;星巴克凭借咖啡豆和氛围击溃了传统的咖啡店;全球性互联网电话公司Skype运用“免费”策略,赢过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英国电信,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创造一种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始终在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创新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高水平上实现的,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型思维。
创造性思维通常是人脑在认识客观对象时,不受程式化的逻辑模式约束,不经严格的逻辑推理和演绎的过程,而基于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深切的主观感受,通过潜意识的顿悟直接把握认识对象,对其作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最可贵的人类思维形式。其本质是人类的思维革新,因而创造性思维又称为创新思维,是由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组成的综合性思维。
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常常因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判断力强、洞察力敏锐等特点,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能够提出多种角度的解决方法,因而能为企业创造更强的竞争优势。可以认为,具有上述思维品质的人就是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创新者。
2 创新的要素
列兹尼科夫等人的研究证实:人的创造性行为只有25%~40%是遗传因素决定的。那么意味着其余的创新技能是习得的。
2.1 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的创新的要素包括联想、发问、观察、交际、实验。而且创新者一般是富有创新的勇气的。
2.2 企业层面
《商业周刊》关于世界上最创新的100家公司榜单是反应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带来新产品、服务或市场的一个榜单。这里有一个创新溢价的概念。创新溢价是指投资者预期这些公司会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市场,结果显示亚马逊举手,苹果公司位列第二,谷歌名列第三。
创新在企业层面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为企业目标服务,才能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的企业要素包括人才(即创新人才)、程序(建立鼓励创新技能的程序)和宗旨(树立鼓励所有人创新和巧妙冒险的文化宗旨)三个要素。
3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组织的风气、风格,在组织内部垂直的影响和横向作用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对企业组织的运转时一种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而且能够创造组织气氛和组织环境。
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提到,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对该组织早期采取的解决方法有很强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创始人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对于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力。
4 企业文化中利于创新的要素
4.1 对“犯错误”宽容的态度
亚马逊的CEO贝佐斯说:“不应该循规蹈矩。在该打破惯例的时候循规蹈矩就错了。”许多公司宁可“不作为”也不“犯错误”的态度是很危险的,会使得企业失去活力,失去竞争力。对新方案首先给予积极的接受态度,更有利于企业富于创新的人提出并实施他们的新想法。
4.2 对创新人才“人以群分”
创新型公司的领导人往往是创始人企业家,这些人擅长发现,勇于创新。他们也更加倾向于招聘同样对创新抱有热情和灵敏嗅觉的创新者作为员工。而在不同的职位层次和关键部门,让创新者之间建立团队关系,让他们“形成气候”,将会增加创新团队的内聚力,会增加其留职意愿,并且在相互切磋与交流碰撞中产生有利于公司发展新产品新业务的新想法。
4.3 将领导人的创新特质融入企业文化
大多数创新型公司都塑造了一种反映领导人个性和行为习惯的文化。例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乐于问“为什么不”和“为什么”,苹果公司的员工也是如此。在亚马逊和Salesforce.com都有类似特点。事实证明,这些文化特点能够帮助这些公司取得非凡业绩。
4.4 有意识地建立强调创新的企业宗旨
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和组织创新的相关因素,组织应该建立思想鼓励员工尝试新想法的指导宗旨(1)创新是每个人的责任;(2)破坏性创新是公司创新人物的一部分;(3)调遣许多组织得当的创新项目小分队;(4)巧妙冒险,追求创新。
以上这些宗旨组合在一起,反映了创新领导人勇于创新的态度,也会有效鼓励员工积极实践新想法。举例来说,在最创新的公司,研发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任务。相反,公司希望几乎所有人,包括高管团队,都能够想出新想法,就使得创新成为一种集体努力。
4.5 注重企业内外交流
前面提到过个人创新的因素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人们通过与不同岗位、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个体和企业进行交流而触发新的想法。不论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还是企业员工与其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流,都有可能触发创新点。所以,企业文化中应当融入鼓励交流的成分,并且在组织制度的设计方面也应有所体现,这样,才能给创新以充分的发展条件。
4.6 建立享有充分授权的项目小组文化
由于激进的创新往往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因而充分授权往往成为制约因素。综合起来,就是要建立享有充分授权的项目小组文化,以利于不断发掘新产品新服务。如亚马逊有一条“两个披萨团队”的宗旨,意思是团队要小到吃饭只需要两个披萨(即6~10人),各个团队就可以高效运转,搜寻产品和服务。而谷歌也提倡㢟3~6人的小团队,形成授权得当、机动灵活的组织局面,使得小项目源源不断地产生新产品。
5 建立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如上所述,将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各个文化要素努力融合进企业的文化,就是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的途径。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点:
5.1 富于创新精神的或能够激活员工的领导者
多项研究表明,领导者会对于企业文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初创者。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反复实践所加强的经验会不可避免地融入企业文化血液。不难推断,选定富于创新精神的领导者,或者让善于创新的人身居担任领导职位并充分享有足够的权利,能够有效地促成团队和组织,甚至企业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另外能向组织成员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的领导者,向员工表明对他们能够实现高绩效标准和绩效结果抱有信心,会对组织额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5.2 促进组织内部沟通及内外沟通,实现多元化信息交流
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沟通、交流,不同背景的员工通过交流,往往能够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进而产生新的想法。因此,实现组织内部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将会对刺激组织的创新活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多元化信息交流,组织可以有以下方式:
5.2.1 采用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成员沟通是多向的,有利于信息交流。
5.2.2 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沟通作用
非正式组织作为组织的非正式侧面,在组织信息沟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员工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沟通往往限制更少、顾虑更少、途径更加多元,所以沟通常常能刺激新想法的产生。充分调动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能促成他们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促使员工在更深层次上产生创新思维。
5.2.3 利用培训、学习等活动为非正式的沟通提供机会
培训和学习常常会使组织内不同部门,或者不同组织的成员有机会交流,这会有助于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
5.3 通过多种方式传达一种开放的态度
创新型组织往往具有类似的文化。他们鼓励试验,奖励成功和失败,并且赞赏失败。他们的文化常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糊性;(2)容忍奇思妙想;(3)尽量减少外在控制;(4)容忍风险;(5)容忍冲突;(6)强调结果甚于手段;(7)强调开放系统;(8)提供积极的反馈。
通过多种渠道,如讲话、企业内部文件、处理具体事情时的方法和态度等隐性方式,将以上态度充分传达给企业员工,将大大有利于鼓励创新的氛围形成。
6 结语
世界正在飞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日新月异,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在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上不断进取,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工智能、大健康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都昭示了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够生存的时代的到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出更多方法激发企业的创造热情,会是更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1]Ibm.Capitalizing on Complexity: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tudy[J/OL].2010.[May 18].
[2]Zhang X,Bartol K M.Linking Empowering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creativity: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trinsic Motivation,and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J].Academy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0,February:107-128.
[3]埃德加·沙因.论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2011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杰夫·戴尔,赫尔·葛瑞格森,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基因[M].2013年2月第1版.中信出版社,2013.
[5]秦秋,程冷杰.创新思维及其能力培养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6):227-231.
[6]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7]王利平.管理学原理[M].2009年12月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