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06张红宇

湖南包装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教学模式

张红宇 盖 莹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研究

张红宇 盖 莹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服装教育界一直强调“服装人才培养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服装人才。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所在,也是检验高校专业实践改革教学模式如何与市场能够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服装专业课程内容、实践培养内容为出发点,从理论基础、教学体系建构、工作室建设流程与教学规划程序等方面,对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

服装设计;工作室制;以赛带学;产学研一体化

随着服装教育与市场越来越紧密的联系,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绝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教育,必须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1],紧紧围绕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强调以实践与市场相融合的新型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立不同方向导师工作室培养体制,有助于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设计能力与市场结合的综合素质。

1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置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服装专业创新培养的重要研究领域,代表着专业教学发展方向。初步构建起服装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为以导师制工作室弥补专业一次课堂教学中实践课时不足的现象提供最有保障的专业支撑与教学方法平台。

1.2 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

通过高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方向工作室,聘请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导师,招收热爱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专题培训及课题项目、比赛项目培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二次课堂培训,研究与实现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体制与目标。

1.3 研究“工作室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基础上,建立设计、工艺、饰品、营销、印染等相关专业工作室,招收吸引专业突出、创意突出、工艺突出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在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引导下,在4个共享(教师、设备、信息、成果),在3个结合(产、学、赛)的原则指导下,探索出一套特色鲜明的“工作室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建立设计与打版及工艺操作结合、以赛带学、基础知识与设计实践有机相结合的知识链教学方法,又创建自主特色的工作室多元化教学体系,重点探索如何有效培养服装专业大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逐步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1.4 合理解决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时设置不足的内在矛盾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专业招生发展优势是大力快速地促进了学生数量的增加,矛盾则表现在专业学习课程学时不断萎缩中,课堂知识整体传授的部分问题,将通过工作室教学,进行合理化解决,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

2 研究内容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教师设计实践项目或参赛项目,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设计与实践过程,将专业知识进行整体贯穿与应用,缩短大学生从书本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同时,有利于化解传统教学中单向被动地接受知识,使静态的授受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内容应瞄准市场,设置更为贴近专业的实用课程,针对服装的设计产业、行业比赛活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专业设置内容,将专业大赛课程引入到服装工作室教学,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科学结合,使学生在服装设计比赛或其他项目中获取实际经验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赛、项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获得更专业的指导与专业设计体验。

2.1 如何提高工作室专业教学质量

专业工作室在学校主管部门支持与带引下,培养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师资力量优势,将学校师资按需分配,合理布置在各个工作室,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往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企业经常会以影响生产效率为借口,减少学生的实际生产参与,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工作室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传授给学生一线的操作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

2.2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未来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问题,诸如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人际关系处理及如何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交流等。导师工作室制培养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参与工作室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周边师生或者企业人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学到专业技术层面的经验,还能更好地参与团队合作,同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提前适应职场生活。

2.3 如何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工作室培养制度为实现学校人才与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桥梁。高校中的工作室就如同企业的雏形,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犹如在企业的一个工作岗位,应遵守相应的工作职责。通过在工作室的培养,学生逐渐适应企业的工作融入集体,在以后毕业进入社会就业的过程中,也会更轻松地步入正轨,完成企业工作。

2.4 如何发挥团队精神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警示着人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现代服装企业中,款式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适应整个系统不同环节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必须很好地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工作室制教学中,由于不受课堂时间局限,可以让2人以上自由组合团队,这种形式方便进行协同设计实践,增强团队互助意识。通过在工作室进行专业服装设计竞赛和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提高项目与比赛的成功率。

3 工作室制专业培养内容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宗旨在于培养创意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服装设计人才, 因此更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理论, 还可以拥有创新能力和较为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利用各项新工具、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以适应市场人才需要为目标,培养具有前瞻意识的设计人才。工作室教学理论基础原则上在日常教学基础上开展进阶拓展授课。

3.1 校内教学规划程序

工作室可开展专业理论基础与提升课程:

(1)《服装效果图提升》,课程进阶到不同风格的精细描绘技巧。

(2)《计算机软件提升》,课程教学进阶到设计项目、设计比赛实战操作方法与技巧。

(3)《时装画技巧进阶》,由原创自由表现进阶为主题创作。

(4)《专业大赛全程指导》,在日常课程基础上融入特色教学,将国内国际大赛布置为专业课题,以赛带学,根据比赛类型,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微信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力图将师生的才能与设计作品转化为可应用成果,并在理论基础上与实践教学交替渗透, 使学生懂得如何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 增加设计的附加值,增强对设计项目或参加专业大赛等实战应用能力。

(5)其他课程如《市场考察与设计研发》、《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与制作》、《立体裁剪》等,均通过循序渐进式实践活动开展教学。

3.2 校内外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产学研相结合是对服装专业校内教育模式的补充,工作室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通过实际项目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和先进实训设备的整合优势,提供学生与本地多家单位建立实习关系,体验不同品类服装服饰的设计、生产以及公司文化[2]。例如工作室与大连新合盛皮草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教师和学生都在皮草设计大赛中获奖(http://www.eeff.net/wechatarticle-13579. html)。同时激发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引导工作室更多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专业实践技能与自我特色的能力开发。

3.3 区域内外学习考察

在校内课程学习之余,工作室师生尽量利用节假日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展览,参加时装周活动,到北京服装学院、清华美院、东华大学、中国美院、苏州大学等国内一流专业院校参观毕业展,交流学习,使学生在工作室的二次教学中开阔视野,提高设计创新及应用能力,转化为设计能动性。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服装专业设计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4 工作室制教学培养模式的主要创新点

4.1 开放与自主教学

工作室制对比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开放,教师在教学进度、形式、时间、内容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也会在教学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导师工作室制的推行,更关系到校企合作企业方面的直接经济利益和教师自身的声誉[3],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展开务实授课。

4.2 真题真做,多层次互动教学

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必须围绕项目、课题或比赛项目,务实展开多层次教学,科研课题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作业内容,教师通过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引导,以互动交流,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设计专题项目,考验徒弟们的实践进度和能力,实现真题真做,最终达成工作室制教学的成果与目的。

4.3 艺术与技术并重,开展全方位教学

围绕工作室教学平台建设,为培养更专业的服装设计人才,建立学教并进的教学模式,将艺术与技术并重,全方位地培养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努力塑造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塑造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特色品牌课,构建新形势下的课程内容体系。

(2)加强专业基础训练,端正专业课堂素质教学培养方向。

(3)根据不同的师生特点,围绕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摸索工作室特色教学方法。

(4)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的特色平台。

创造与完善专业工作室特色教学方式,设立效果图拓展训练、时装画基础班与提高班、国内外服装设计专业大赛提升班等教学内容,逐步将课程训练环节转化为与专业比赛、市场需求相关课题,多方位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专业成果大幅度提升。

4.4 工作室组织架构

工作室制教学的责任直接落在导师身上,具体需要在已有工作室场地、设备基础上,建立并明确组织架构,明确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引领专业研究方向,指导具体的研究活动,并负责推广工作室研究成果,通过论文、专著、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和研究[4]。工作室的常务教师要组织学生定期检查设计任务进行情况,制订每学期目标与计划,确定每位成员阶段工作目标,督促检查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定期总结经验,分享取得的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5 研究结论

21世纪,在信息时代巨大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核心之一就是创新,衣食住行的龙头行业--服装行业与市场,需要大量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一个优秀人才的设计价值和生产价值,应当超过普通人才的许多倍。市场亟需相关高校的服装与设计专业培养更加有能力的创新人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与对话的教学方式,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供有力渠道,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将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实现了校企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能够产生“双赢”的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作者所在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立相关专业服装工作室,开展多层次教学实践活动,自2011年至今,在导师的辛勤授课与培育下,取得课题与比赛获奖等教学成果200多项,谨以此文,希望对高校服装专业工作室制建立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1]姚思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8):275.

[2]徐强.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探讨[J].艺术教育,2012(3):151-151.

[3]刘咏松.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J]. 新西部,2010(8):175-175.

[4]导师工作室规章制度.江西教师网http://www. jxteacher.com/column4.html.

辽宁省一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JG14DB053);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UPRP20140686)。

张红宇(1970-),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E-mail: 763863221@qq.com

2017-01-17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