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2017-03-06陈培瑶吴余青

湖南包装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化产业产品

陈培瑶 吴余青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陈培瑶 吴余青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定义、分类、特征和价值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当前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价值与特征研究很丰富,但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比较薄弱,为此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为未来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意识到文化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新时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为了社会的热点,现阶段学术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品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但李向民认为中国早就存在文化创意产业,因为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生产、消费与当代所提出的文化产业一致[1]。王涛也认为中国古代有一类具有创意性、实用性、美观性、文化性的器具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都是以文化为基础,因此可以视为同一概念[2]。从整体而言,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在2007年后逐渐增多,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主要以国内文献为主,国外的文献也是由国内学者撰写为多,且篇数很少。本文主要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献进行探讨。

1 各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举措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规范化管理。(2)制定法律法规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3)建立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发展文化产业并进行宣传。

美国1959年发表《美国版权产业的规模》用版权产业代指创意产业。英国1990年开始制定《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1992年英国首次将文化与相关部门结合成“国家遗产部门”,1997年将“国家遗产部门”更名为“文化媒体体育部”简称 DCMS,负责提升和推广英国创意产业。日本在1996年发表《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的战略的确立。2006年9月中国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正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2009年9月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文化产业的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我国各大城市也相继响应,如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其经济的支柱。上海和深圳也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等。

2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定义

文化产业最早被称为“文化工业”,是1947年特奥多尔·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尔共同撰写的《启蒙辩证法》中创造的术语[3]。20世纪 70 年代一些西方的经济学家阐述了“文化”与“产业”的联系,“文化工业”逐渐演绎为“文化产业”。芮佳莉娜·罗马认为文化产业具有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两层含义[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按照工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5]。

英国在199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将其定义为:通过个体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利用知识产权,将文化转换为利润的产业。有的学者认为,是通过加入创意手段来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如英国的尼古拉斯·加纳姆认为创意产业能够利用工业化生产模式来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逐渐代替“文化产业”存在[6]。斯图亚特·坎宁安认为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超越[7]。目前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不同阐述,没有统一的定义。在英国称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为内容产业,德国、加拿大、荷兰、韩国等国则称为文化产业。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近年来才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在2004年中国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提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05年9月文化部重新定义认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的行业统称为文化产业。2006年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在重要文件中正式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称呼,在中国香港地区称为创意产业到2005年才改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包括台湾地区在内,中国大多数省份都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和国外文献或实际操作中,人们还是将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视为一物,概念之间也相互替换,不做详细区分。特别在国外的文献中提及更多的还是创意产业而不是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将文化内容创意地转化为设计元素,将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等相结合,产生符合现代人审美与精神需求的新产品。文化创意产品不仅仅只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艺术衍生品。在文化创意产品中文化是产品的内涵,创意产品是表达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其意义在于促进文化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是:具有传达意见、符号与生活方式的消费物品。文化创意产品与普通产品的最大区别就是包含有文化与创意两个层面的产品。肖瑱认为文化创意产品是通过产品设计创新传递文化内涵,传承文化精髓创造文化认同[8]。李鑫认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本质是创意的生成,需要将文化创意产品创意理念基于文化层面,并开发出经济产业链,以知识带动经济[9]。周雅琦则认为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转换为创意后加值于产品,根据文化内涵、设计概念、配合产品特性形成具有创造利益的商品[10]。

3 文化创意产品的不同分类

由于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不统一,不同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也不相同,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丰富多样,从大都市的产业集群、高雅艺术、时尚潮流,到中小城市的特色产业、遗产传承、文化生活,再到广大乡镇和农村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等。对于文化创意产品分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设计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将文化创意产品具体分为工艺品、设计、新媒体、视频媒体、表演艺术、出版物、视觉艺术这七大类。郝凝辉认为文化创意产品仍然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所以将文化创意产品分为:艺术衍生品、动漫电影衍生品、旅游纪念产品、博物馆产品、特定主题纪念产品、传统符号文化产品[11]。周琳琅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应该分为:感官层文化创意产品、技艺层文化创意产品、内涵层文化创意产品[12]。颜曦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分为:原生态文创产品、手工艺文创产品、工业化文创产品、地方性文创产品、艺术衍生文创产品[13]。姚林青等将文化创意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型、公共资源型、私人产品型、自然垄断型[14]。马亚杰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分为:出版物类、复仿品类、创意纪念品类、民间工艺品类[15]。

4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特点

近期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研究者开始从不同方面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特点进行细致理论研究,以提升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科学认识和驾驭能力。

4.1 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特点:

凯夫斯认为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设计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创意产品需要多种要素,创意产品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创意产品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等特点[16]。魏鹏举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生产成本的复杂性、创新性、需求的不确定性、流通过程的共享性和重复利用性特点[17]。此外张迺英还列举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确定性、应用过程的增值性和知识产权保护性[18]。

4.2 从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特点:

焦斌龙认为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现实的利益来源也就具有了(1)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排他性并存,(2)消费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并存,(3)逐步获得产权的部分交易性,(4)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并存的特点[19]。李东进等认为根据消费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不同尤其是设计才智,消费者面对同样产品设计的识别、分类和评价产品设计的感知和反应不同[20]。

4.3 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艺术设计特点:

智婉莹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差异性、文化创意产品在风格、基调、艺术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装饰性和娱乐性[21]。 颜曦认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具有:文化性、创新性、情感性、功能性、艺术性、可行性的特点[13]。江天若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者角度来说,认为文创产品有:文化性、创新性、品牌性、宣传性、教育性的特点[22]。

5 文化与经济价值并存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品价值构成持有多种观点,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上。经济价值上来说,包括对产品的功能性、社会的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价值。文化创意产品必须使消费者愿意为某种文化属性支付费用,具有消遣性和营利性,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使用需求及产生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方面,包括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性、以及艺术审美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价值,文化创意产品必须符合消费者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需求,以提高消费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5.1 经济价值

通过研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根据其特点分析经济价值可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带动文化创意产品发展及经济发展,并直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1.1 促进经济增长 刘勇利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属于产品,应遵循一般的价值规律[23]。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能将文化资源、创意概念承载到产品设计中,转换形成物质化的东西,通过售卖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增长。

5.1.2 附加值的增加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智力劳动、生产营销等环节对产品产生附加值,提升产品自身的价值。谌远知认为文化、创意、知识产权相结合,三者相结合其附加值增加,其中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价值实现,也是国家知识产品设计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24]。

5.1.3 实现产业价值,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能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产品和服务提供加值增长,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5.1.4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陈丹妮认为将文化创意产品结合生活的衣食住行乐,融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减轻人们生活的压力,让生活充满趣味,提高消费大众的生活品位和质量[25]。张迺英认为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适应其个性需求的产品,消费者则需要用心体验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价值[18]。

5.2 文化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除了需要满足产品功能上的需求,还需满足特殊的认知、审美等方面的需求。文化创意产品中文化的价值是消费者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重要途径。

5.2.1 传承文化唤起人们的文化意识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利用创造力与产品文化附加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利于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文化内涵以及文化魅力,延续文化传统,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使消费者达到内心的自我升华。高静静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使用户直观而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了解到更深层次的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加深他们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理解和尊重,促进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26]。

5.2.2 继承并发展文化脉络 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最直接,最快速的传播文化。文化创意产品流通,不仅促进了商贸的发展,还带动了不同区域文化的传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去了解不同产地文化、工艺技术水平。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不同时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所呈现出的视觉形式与反映的社会文化形态也不同。

5.2.3 提高艺术审美 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挖掘和提升生活文化,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设计传达艺术审美。修旭等认为消费者在体验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会感受到设计者的主观色彩[27]。高静静认为文化创意产品除了要带给人实际的功能,还应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价值。产品的造型要能触动消费者的内心[28]。杨艺认为通过在创意性产品中运用文化元素,实现人们对民族文化人性美和艺术美的追求[29]。

5.2.4 扩大文化影响力塑造人文环境 文化创意产品利用全球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在坚持文化差异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本土的文化特色,消除文化误读。提高公众对文化的认知度,建立世界文化认同,扩大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张振鹏提出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承载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传输国家的意识形态、把握文化发展脉络,反映现代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建立世界文化认同等价值[30]。

6.总结

6.1 创意产品设计研究应融入多学科,增强科学性。

现阶段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主要以描述性的概念性分析为主,多集中在文化创意产品定义、性质、政策等方面,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涉及面十分广泛,若能从经济学、统计学、传播学、文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去展开,将客观地有效地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6.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应增加生态理念的研究,以增强与自然的和谐性。

当今社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未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中,应更多地注意与生态理念、绿色设计相结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必须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化设计,将科技、人文、绿色三大理念融合开发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将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6.3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需增强品牌的发展意识,加强可持续性。

高度发达的科技和快速传播的信息使产品的技术及管理模式容易被模仿,因而创意产品设计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中,应加入品牌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理论研究。以文化为核心资源,树立消费认知,构建文化专属品牌产品即文化衍生产品,形成文化品牌,可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6.4 增强可持续化的发展平台的建设研究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外形上的创意设计,它涉及产品质量管理、审美设计、品牌塑造、服务、创新人才、创新环境以及产业链等深层次的问题,包含了对各种设计、文化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以及对产品经营、营销策划等相关战略的整体规划与部署。将教育、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消费等领域有机结合,理顺整个文化产品设计开发渠道,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得到可持续化发展的机会与平台。

[1]李向民.中国文化产业史[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王涛.巧器——中国古代的文创产品[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05(00):289-292.

[3]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芮佳莉娜·罗马.以盎格鲁—萨克逊方式解读文化产业[C].2002年第二届文化政策研究国际会议,2002.

[5]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http://en.unesco.org/

[6]Nicholas Garnham.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pproach to Arts and Media Policy 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15-29.

[7]斯图亚特·坎宁安.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涵义(载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肖瑱.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56-157.

[9]李鑫.浅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表现[J].美术大观,2016(8):140-141.

[10]周雅琦.北京民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01.

[11]郝凝辉.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J].工业设计,2016(9):73-76.

[12]周琳琅.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6,05.

[13]颜曦.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浅析[J].艺术品鉴,2016(11):2-3.

[14]姚林青,卢国华.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性质与外部约束条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 学报),2012,34(5):106-110.

[15]马亚杰.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博物院为例[D].郑州大学,2014,05.

[16]凯夫斯著,孙绯译. 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新华出版社,2004,05.

[17]魏鹏举.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与特征[J].文化月刊,2010(8):51-53.

[18]张迺英.文化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分析[J].社会科学,2012(11):59-66.

[19]焦斌龙.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二卷)——文化资源的产权属性演变以及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07.

[20]李东进,李研,武瑞娟.产品设计领域的消费者审美体验[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2):336-346.

[21]智婉莹.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22]江天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为例[D].陕西科技大学,2016,03.

[23]刘勇利.文化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10):180.

[24]谌远知.文化创意产业中商品化权与知识产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2.

[25]陈丹妮.文创产品设计发展在生活语境中的价值体现[J].艺术科学,2016,(29)10:268.

[26]高静静.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心理学透视及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151.

[27]修旭、蔡维.社会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自觉性表达[C]2015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10.

[28]高静静.浅谈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J].中国包装工业,2015(17):65.

[29]杨艺.创意产品设计融入文化元素的研究分析[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2):75-78.

[30]张振鹏.中国文化创意产品优秀特质及实现[J].求实,2012(10):73-76.

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6GYMS09)。

陈培瑶(1994-),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E-mail:343904456@qq.com

2017-01-06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文化产业产品
智能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