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杂技的创作思维及现代转型(续)

2017-03-06董迎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杂技与魔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杂技舞台

◎ 文︱董迎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论杂技的创作思维及现代转型(续)

◎ 文︱董迎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三、现代艺术:从审美到审智

杂技剧是近些年国内外比较重视的一种舞台实践与形式探索,也是现代杂技的转型方向之一。现代观众慢慢地从杂技的特殊审美开始向更为复杂与多维度的情感世界与生命主题转型与思考。从观看的趣味性、娱乐性到精神性、思想性的共鸣,转向“剧”所追求的审美情感与主题构思的关注。检验艺术最好的尺度之一,就是现代受众需求这种生命思考(沉思性),它将成为未来舞台艺术的创作趋势。为了满足市场与观众的这种多角度、多层面的情感与体验,杂技剧或主题杂技秀,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杂技发展趋势,也是中国杂技国际化接轨与走向之一。

“剧”的灵魂离不开艺术的情感性、思想性的展示与流动,离不开舞台上各种媒介语言的形象表达。不同语言组合的艺术性、哲理性的表达,让杂技由以往重视身体展示的沉默观看空间,转向了多维与立体的“审智”沉思。

“审智”的现代艺术构成舞台的重心。艺术从本质上讲是审美的,审美是所有艺术普遍的规律与艺术创作的动力与功能。杂技表演艺术的剧烈、动荡氛围,满足了现代观众丰富、在场的观看体验。一个成功的舞台作品不仅让体验与想象处于剧场与在场,而且也通过舞台作为媒介触发现代受众的文化记忆与哲理反思。在技术层面上的休止、节奏、意味、张力,使现代艺术从经验审美走向内心凝视与深刻反思,其审美自然性地过渡到“审智”,这就使艺术作品中的人性与灵魂关注成为创作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关怀。

杂技艺术从“审美”走向“审智”。艺术作品的细节、情感等元素的合理处理,引导观众的情感记忆与命运沉思,这种内心化、哲理化的追求,拓展了现代舞台的表现张力,审美的艺术空间延向无限内心的观照与反思。审美也由现代舞台剧场的、在场的视觉体验转向更为复杂与多思的“审智”追求。

四、杂技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杂技本身的特殊性与现代舞台艺术的融合创新,让杂技艺术从可观的视觉冲击走向了综合审美、审智体验。普及化、市场化的杂技艺术,代表了中国杂技的走向之一。其作品实践成就了杂技不仅是一种技巧、杂耍,也是与舞台的深度联结、融合,使其成为真正的综合舞台艺术,更是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的艺术。

第二,(1)现代化舞台设备的综合使用。现代杂技表现出强烈的综合性、混杂性,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征。以人的形体为中心的现代展示,既是观赏的需要,也是深化与引导现代观众更高精神思考的审美空间。(2)现代艺术的想象力与编导能力。现代杂技创作,一方面满足现代受众的审美与认知需求,另一方面对编导的思维与水平提出了挑战。(3)最重要的是,杂技的现代情感展示,即形成一种现代情感诉求的创作理念与艺术思维。艺术召唤人们对自我体验、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沉思。关注生命意识的流动与播撒,嵌入现代情感与主题,现代舞台展示的情境、画境、心境、梦境,更是“人境”的精心布局与关怀。(4)加强杂技的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重新发现传统杂技的魅力与智慧。中国杂技既是一部鲜活的劳动娱乐史,也是一部性灵智慧史。钻研中国传统杂技中渗透的中国哲学与智慧,将对现代杂技的创意与编导有帮助。

第三,剧场经济与审美营销。杂技因其自身艺术的高难性原因,今天的杂技明显地滞后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表现出“曲高和寡”。但是,艺术的审美与消费使其与市场、资本结成纽带,为剧场经济与市场突围,找到了创意与传播可能。资本市场与杂技艺术的融合,为舞台艺术的审美营销提供可能。

第四,重构艺术家的主体身份。好的艺术家时刻找寻美、创造美,艺术家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智力劳动。西部战区文工团李西宁团长的一系列杂技节目,正是体现了这个时代向“心”转型与造“梦”的时代意义。艺术家本身与艺术创作、身份认同形成一种合一的仪式与能量。这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也保证了艺术产品移情与救赎的功能。艺术家个人的情怀与修为则变成这种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为更多优秀的舞台艺术生产提供保证。

从杂技本体元素与形式之“技”出发,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与经验,从特殊的审美走向综合审美,将情感嫁接现代杂技艺术,其实践抵达与满足受众需要的“审智”体验与沉思。研究杂技,就是认识艰苦、克服懒逸,专注与空灵。现代杂技的丰富与发展揭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质地与心灵光圈。中国杂技理论研究与杂技艺术探索在现代艺术这把“大火”中,慢慢烧出质地与灵魂,烧出愿景与光芒。(完)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杂技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老鼠演杂技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