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特征分析

2017-03-06李中慧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申请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

李中慧

(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我国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特征分析

李中慧

(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以我国知识产权局公布的1985-2012年度国内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登记数据为依据,选择每部分专利申请量占比最大的部分,逐层深入。通过对研究机构单独或与其他机构合作申请专利的数量、类型、区域、技术领域等信息的研究,发现:研究机构总体专利申请量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研究机构单独申请量占研究机构总的申请量比例最大,并且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量快速增长;在研究机构单独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数量多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研究机构申请发明专利中,东部申请能力最强,申请量最大;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中,化学类的申请量占比最大,接近50%,但电气工程类的申请增长最快。

研究机构;申请数量;发明专利

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机制的加强,我国研究机构的体制改革已不可避免,并正在自发进行中。同时,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FDI(外商直接投资)使得国内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的竞争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使其立于不败之地,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更加重视[1]。企业寻求与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以求在创新竞争中取胜。研究机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的主要机构,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专利申请的方向,以求盈利的同时也加强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2]。因此,研究机构作为代表着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最重要主体之一,了解新形态下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研究机构对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愈加重要,然而很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对相关研究机构专利申请问题的研究却相对比较局限。现有文献对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与研究机构或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利比较研究、管理体制、R&D投入绩效以及政府资助激励机制等方面[3],鲜有对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使用了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公布的研究机构申请专利的数据信息,选取时间起点为1985年专利法正式实施。由于2013年研究机构专利申请日截至10月31日,全年信息不全,所以本研究仅统计1985-2012年度的数据。本研究前期对相关研究机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了大量处理工作:1985-2012年我国研究机构申请专利共326 371件,排除申请人来自我国港澳台和国外的专利41 421件,最终形成284 950件申请专利,即284 950件样本作为本研究数据分析的依据。在整理申请专利特征信息时,由于数据缺失,有244件专利缺少技术分类的信息。

通过研究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状况的特征,一方面有利于了解我国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机构掌握目前专利申请的有关信息,从而提高专利申请的效率。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政策制定与实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国情[4],在所研究的每个特征中,选择专利申请量占比最大的部分,逐层深入,对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状况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政府、企业更好地了解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现状,以便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完成以上数据筛选和处理过程后,由于本研究在特征分析时数据涉及区域划分,所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即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5]。

一、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特征分析

为了较好反映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特征,选取每个特征中专利申请量占比最大的部分,逐层深入,从研究机构总体专利申请状况,到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类型、区域、技术领域等作为变量,研究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特征。

(一)专利申请总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研究机构申请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机构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鼓励创新活动的相关政策。研究发现,1985年我国正式实施专利法时,研究机构771个,申请专利数量1355件。截至2012年12月31日,研究机构数量增加至3286个,平均每年增长5.31%;研究机构申请专利量增加至28 767件,平均每年增长11.53%,超过研究机构数量的增长率。由此可见,研究机构申请专利的能力在不断增加,见图1。这符合我国近年来支持科研投入以提升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如2006年研究机构专利申请量增长趋势突增,恰逢2006年我国颁布了《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为了更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层次[6]。

图1 研究机构1985-2012年度总体专利申请量变化

(二)单独或合作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

图2 1985-2012年度研究机构单独或与其他机构合作申请专利变化情况

研究机构单独或与其他机构合作申请专利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因素影响研究机构本身体制改革[1]。在1985-2012年间,研究机构的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分化和重组,使得自身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下求得生存[7]。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使得国内竞争环境更加严峻,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维持竞争中的地位,便开始选择与研究机构合作。本研究发现,1994年以前,研究机构很少与其他机构合作申请专利,且自身申请专利数量也不多,1985年仅1142件,1994年也仅有2217件,平均每年增长6.8%。此时,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量占研究机构总申请量的84.3%,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量占比仅为11.9%。1994年之后,研究机构专利申请量开始逐渐增加,这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密切相关。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增加,共同申请专利量开始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2165件增长至2011年最高16 353件,平均每年增长率20.2%,占当年研究机构总申请量的38.8%。且研究机构也在与企业合作中获利,有更多的资金去开展其他创新活动,单独的申请量也开始大幅增长。2002-2012年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5.3%,由于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增加,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量占比比1985年有了明显下降,最低为2011年的53.7%,见图2。

(三)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最快

专利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机构申请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4]。为了研究研究机构本身专利申请的特点,本研究再次选取了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情况为变量,其组成情况见图3。

图3 1985-2012年度研究机构申请专利总量的类型组成

图4 1985-2012年度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类型变化情况

由图3数据计算可知,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占总申请量的65%,显著高于1985-2012年全国平均发明专利所占比率23.85%。其次是实用新型专利,占总申请量的32%。两种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外观设计专利(3%),主要是因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量、市场价值一般高于外观设计专利,研究机构相较于其他企业拥有更高的科研能力获取这些价值,提升创新实力从而获得有利竞争地位。

由图4可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年的申请量有显著且快速的增加。1985-2012年,我国研究机构单独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1985年的1205件到2012年的13 829件,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9.1%,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则从1985年的仅1件到2012年的6657件,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36.9%。

按照地理区域,本研究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从区域的视角分析造成1985-2012年度总体专利类型分布与变化趋势的原因。统计得知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地域分布,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中,东部的专利所占比率高达71%,这就说明东部专利申请的特征是影响科研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类型和数量总体特征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从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情况入手,分析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总体趋势。图5为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类型组成情况。

表1 1985-2012年度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总和的地域分布情况

图5 1985-2012年度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总和的类型组成情况

由图5可知,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最大,为64%,远高于实用新型专利的31%和外观设计专利的5%。由上文数据可知,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中,东部的发明专利所占比率高达75%,这就说明东部发明专利量的影响对整体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量的影响最大,超过了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量占其总体比例64%的影响,所以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总体趋势中,发明专利的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由于发明专利着重点在于其本身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且需要实质审查,申请难度大,申请周期长[8];而实用新型专利则更加注重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其技术水平较发明专利而言也相对要低一些,并且不需要实审,这就减小了申请难度,缩短了申请周期:所以我国研究机构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量的增长率也有了明显上升[9]。

(四)化学类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占主导

由上文分析可知,发明专利申请量对于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总体特征影响最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机构单独申请专利的特征,本研究从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来分析总体专利申请的特征。专利技术的性质、行业特征以及相应的技术发展状况可以通过专利的技术领域较为准确地反映。根据200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专利报告》在FHG/OST/INPI对照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将所涉及的申请专利划分为5个大技术领域30个技术子领域,以方便研究国外在不同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见表2。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5个大技术领域的数量变化趋势及组成情况,见图6。

表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领域分类

图6 1985-2012年度研究机构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变化趋势

图7 1985-2012年度东部研究机构申请发明专利总量的技术领域组成

由图6可知,化学类发明专利的每年申请量明显超过其他4类,且化学类申请量从1992年起显著增加,而机械工程、工具和电气工程类的申请则在2002年后才有了显著的增加。由计算结果发现,虽然电气工程发明专利总的申请量远不及化学类,但近年来增长迅速,每年平均增长率达11.6%,排在第一位。工具类申请量也有大幅增加,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9.6%,仅次于电气工程。由此可知,东部对于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的特征影响最大。因此,本研究将从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分析研究机构整体单独申请发明专利的特征。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组成如图7。

由图7可知,东部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组成情况为化学(49%)、工具(20%)、电气工程(18%)、机械工程(10%)、其他(3%),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这符合前文所描述的东部对整体的技术领域组成影响最大。1985-2012年度东部研究机构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情况,见图8。

图8 1985-2012年度东部研究机构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

其中,申请量排名前四位的地点是北京(57 185件)、上海(19 636件)、江苏(10 292件)、广东(10 266件),四地占总量的75.7%。因此,这四地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组成是影响总体组成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四地化学类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很大。从五大技术领域的子技术领域所属行业可以看出,工具类中的环境技术和电气工程类的电气机械设备及电能均属于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行业,而计算机及半导体均是核心、高附加值的行业,声像技术和通信则是广东等省份的支柱产业。因此,电气工程类和工具类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近年来增长迅速,增长率名列第一(11.6%)、第二(9.6%)。而机械工程中,其子技术领域中的发动机、机床、热处理等都是我国技术不成熟、未能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并且原子核航天类的行业因为投入巨大,技术攻关难,所以机械工程整体申请的增长率(7.3%)不及其他类别。从化学类的子技术领域可看出,大多行业目前均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成熟,因此申请量大,但随着我国技术重心的转移[10],化学类的增长率(9.0%)逐渐减小。

二、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从研究机构申请专利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1985-2012年度研究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申请专利以及申请专利的数量、类型、区域、技术领域等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机构总体专利申请在1985-2012年间能够稳定持续地高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2];(2)研究机构单独申请量占研究机构总的申请量比例最大,并且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量近年在快速增长;(3)在研究机构单独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数量多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这有别于企业专利申请的特点,但类似于各类机构平均的专利申请特点;(4)研究机构单独申请发明专利中,东部申请能力最强,申请量最大,这与东部经济发达、产业转移等因素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6];(5)研究机构申请发明专利中,化学类的申请量占比最大,接近50%,但电气工程类的申请增长最快。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得出以下启示:第一,继续积极推进研究机构专利申请,提高专利申请的综合能力,促进各区域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均衡发展。虽然近年来研究机构申请专利的数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国研究机构在经历一系列制度上的改革后,新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架构会使研究机构面临新的适应性问题,研究机构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均衡其内部的发展[11]。第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研究机构申请专利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其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更加体现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由于我国目前尚处在转型经济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力物力充裕,并且外商直接投资又为其创造了更多的竞争机遇,因此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要明显强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但是,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创新活动的鼓励政策以及加大对落后地区研究机构的投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会显著促进其专利申请的增长。第三,我国研究机构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不均衡,近一半集中在化学类,而真正高附加值、核心技术所集中的行业申请量还有待提升,因此我国需要加大技术重心转移的力度,鼓励发展技术尚不成熟的领域。

[1]闫金秋,董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3种专利申请量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73-176.

[2]栾春娟,侯海燕.中国“拜杜法”对中国学术机构专利申请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0):128-129.

[3]李娟,任利成,吴翠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 (20):103-108.

[4]范柏乃,余钧.资源投入、区域环境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基于1994-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56-1662.

[5]王元地,胡谍.中国企业质押专利特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8):108-112.

[6]栾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J].科学学研究, 2007,25(z1):57-59.

[7]王元地,朱容娇,祁云茹,等.基于技术知识属性的中国企业外部技术选择的现状和特征识别[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0):77-84.

[8]饶旻.高等院校专利申请状况对比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2):164-167.

[9]郭东妮.中国高校技术转移制度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3,34(6):27-28.

[10]王元地,柳美君,马倩雯,等.我国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许可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7(4):130-138.

[11]王珍愚,纵刚,汪正虎,等.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成因与改进[J].科学学研究,2012(10):1488-1493.

G306

:A

:1671-9476(2017)01-0116-04

10.13450/j.cnkij.zknu.2017.01.26

2016-07-17;

:2016-09-26

李中慧(1991-),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及知识管理。

猜你喜欢

申请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Joseph F. Engelberger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便携式热解炉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