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蓄与股权筹资的关系分析
2017-03-05宋博雅
宋博雅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面临下行的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暴露;相反,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牛市繁荣。我国高储蓄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投资难的问题,而且以股权换债权,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坏账的难题。
【关键词】股市牛市 储蓄因素 股市筹资额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改革“深水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呈现。由于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及其我国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大量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实体经济面临着“疲软”的危机。同时,随着我国“影子银行”隐性金融风险逐渐显性化,我国商业银行坏账率不断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危机的概率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掀起了一大波强劲的牛市。一级市场上,不断有新股以较高的溢价增发。近期,新股发行一浪接一浪。同时二级市场上也近似于“疯狂”,首先,上证指数不断开创新高。另一方面,创业板市场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牛市盛况,创业板400多家公司总市值逼近6万亿,平均每家近130亿的身价,创业板如果已经成为巨无霸,主板反而成为袖珍小盘。创业板市值逼近深圳主板。因此,中国股市已经存在了很为严重的泡沫。
二、理论分析
1.我国股市牛市的物质基础——居民高储蓄率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中形成的财富也一定程度构成了我国金融运作的物质基础。而储蓄作为我国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之一,对我国金融的繁荣和发展构成了重要的支撑。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储蓄做了丰富的研究,李扬,殷剑峰(2007)指出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高储蓄的构成了我国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的物质基础。宏观经济学原理:I=S,如果S>I,S-I=XM那么即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的表现特征为,我国存在大量的貿易顺差以及高额的外汇储备。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外汇储备,说明了我国形成了大量的储蓄财富,以作为我国金融运作的物质基础。张曙光、张斌(2010)介绍了中国高贸易顺差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而导致了中国高储蓄的现状。贾德奎、施红俊(2003)指出,中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各收入阶层同时存在着强制性储蓄行为。并认为,我国可供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还相对匮乏,而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居民偏好于银行储蓄,从而导致了资金迅速向银行集中的现象。刘煜辉(2007)认为,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居民出现大量预防性储蓄;金融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困难重重,国内储蓄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有效的投资,从而储蓄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总之,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下的高储蓄形成了我国大量的金融资源,而储蓄流向投资缺乏相应渠道,因此中国储蓄形成了“堰塞湖”,近年来股市呈现牛市的现象部分原因可以解释为,大量储蓄脱离银行投向股市的“集体行为”。
2、我国股市牛市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以股换债
由于我国企业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现象,因此消化企业产能过剩的办法存在如下:一、加速企业的存货销售,以市场交易的方法减少产品的方法;二、继续申请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长期贷款来偿还即将到期的短期存款;三、股权融资,以股权置换债券。但是,由于世界经济萧条,我国经济进入低速运作,通过实体经济以市场交易的方法来消化产品的方法存在极大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坏账率不断高企,因此通过间接融资的渠道来消化产能的办法也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只有通过第三种渠道(股权融资置换债权融资)来消化经济中所存在的产能过程问题。张昌彩(1998)指出储蓄向投资转化称为融资,融资的方式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指出,在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企业主要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并分析了间接融资导致的企业负债杠杆率高企将会增长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增加企业破产的可能性。李扬(2012)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负债占GDP比重已经到了107%,超过了警戒线90%。20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下,地方政府以行政的方式催促银行对企业放贷,造成近年来大量银行坏账。中国银行高级经济师梁兆基(2014)指出:“四万亿”低成本贷款条件下,企业高负债运营造成企业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并认为银行进一步让利国企帮助降低负债水平和消化产能过剩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因此,“软约束”产权的国有银行存在大量坏账,以及国有企业存在大量产能过剩,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在该背景下。银行信贷渠道已经僵硬,惜贷慎贷现象严重,社会贷款量收缩,而且部分资金已经“金融脱媒”。因此为了帮助企业渡过产能过剩,急需开拓另一条融资渠道。
三、结论及其前瞻
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社会闲置资金较多,形成“投资难”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负债率又较高,严重的产能过剩又导致企业贷款困难的“融资难”。以上现象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金融结构不合理(诸如:国有银行,间接融资)存在相关关系,本文理论和实证验证了,中国股市可以作为搭建“投资—融资”渠道,解决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的中介,即是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源。从而,利用增大股权投资可以合理解决中国高产能、高负债现状。尽管储蓄不是推动股市高企的原因,但是股市与储蓄、企业股权筹资与储蓄的联动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即一方面股市可以吸收社会资金提高银行存款,解决银行流动性,分担银行压力;另一方面,股市可以解决企业贷款窘境下的股权资金支持,分担企业压力,即股市是一条很好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11).
[2]布莱恩·霍华德.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张曙光,张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经济后果[J].经济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