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
2017-03-05袁艳肖
袁艳肖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地精神疾病,其病因机理还未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患者的病前性格、心理因素、遗传等因素相关。强迫症的主要症状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冲突感,从而产生焦虑和痛苦,并且强迫症的病程迁延,持续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分析探讨有效治疗强迫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综合心理护理方式,对比分析治疗效果和Y-BOCS评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1±13.7)岁;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7.3±13.9)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和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排除伴有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氟西汀药物治疗,早饭后口服,1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良好地护患关系
强迫症患者往往存在着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安慰患者,使患者对治疗充分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之后的综合心理护理奠定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患者的强迫症状,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顺其自然,不仅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而且要给予诚意和同情。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行为之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帮助患者克服强迫行为[1]。
(3)调整患者的不良认知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往往有这样的不良认知:第一,我的病很严重,不需要治疗了。第二,我不需要行为干预治疗。第三,我必须做某些动作。第四,做想象暴露太无聊,我坚持不下去,等等。对此,护理人员应禁止患者暴露行为疗法时所具有的仪式性动作,指导患者改变其不良认知,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4)制定日常行为活动量表
强迫症患者往往因为强迫症状,而不关注生活内容。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制定日常行为活动量表,逐步使患者养成良好习惯,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的内容、学习中来。
1.3 观察指标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强迫症状进行评分,并根据Y-BOCS减分率评定治疗效果:减分率大于或等于75%为痊愈;大于或等于50%而小于75%为显著进步;大于或等于25%且小于50%为好转;而减分率小于25%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Y-BOCS评分对比
在治疗护理前,观察组Y-BOCS评分为(23.6±5.2)分,对照组评分为(23.4±5.1)分,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护理后,对照组Y-BOCS的评分为(10.1±2.1)分,观察组评分为(16.8±3.7)分,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与结论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具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虽然患者会极力抵抗自身的想法和冲动,却无法控制,因而,强迫症患者意识中同时存在着强迫和反强迫,这使得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其日常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起居。强迫症患者的原有性格多为内向和神经质个性,情绪不稳定是该种类型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不确定、易疲劳、悲观、刻板僵化、躲避伤害等,这是强迫症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内生性心理因素。
在临床上,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具有药物疗效差和治疗周期长的特点,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采用抗精神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能够缓解部分临床症状,但是总体治疗效果欠佳,仍会出现强迫症状,甚至加重的现象。而由于强迫症的成因中,有很大一部因素是因为心理状态不佳,并且在强迫症的发展过程中,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除了研究出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之外,心理护理是最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传统的护理干预比较注重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按医嘱服药等。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身心康复理念,在治疗护理患者躯体的同时,更加注重恢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认知和制定日常行为活动量等方面,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热情,尊重患者的人格,仔细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逐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诱导患者改变其不良认知,并且结合患者的身心状况和接受程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日常行为活动量表,循序渐进地改善其强迫症状。另外,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安排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治疗环境。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氟西汀治疗方法,而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前,两组的Y-BOC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强迫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农秋葵,李思珏,熊令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灸治疗强迫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7-19.
[2] 赵静华.优质护理服务在强迫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