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7-03-05刘芳艳
贾 敏 王 晶 刘芳艳
(四川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肺癌是全国及城市地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是导致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与生活质量[1]。CT具备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可通过对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的显像,提高肺癌诊断、分期效果[2]。本文对肺癌高危人群采用螺旋CT扫描筛查,总结了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0例,女10例;平均吸烟(16.32±4.29)年;年龄最小45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7.22±3.19)岁;平均体重(22.19±2.19)kg/m2;临床表现:咳嗽138例、咳痰115例、胸闷憋气19例、胸痛19例、咳血或痰中带血112例、发热15例。
1.2 方法
选择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 kV,50 mA,重建间隔5 mm,重建层厚5 mm,螺距2,扫描时间20~24 s。先行常规肺部胸部平扫,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膈面。再行肺部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速率2.5 mL/s,浓度300 mg/mL;对比剂注射50 s后进行扫描。原始数据在扫描机上重建为层厚1.25 mm的单能图像集,上传至西门子CT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及数据测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其直径,判定肺癌发生情况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每例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独立观察,然后进行讨论协商,意见达成一致,记录最终结果;意见不一致时,由第1位放射专家阅片提出意见为最后结果。
2 结果
2.1 CT筛查结果
在160例患者中,CT扫描80例有肺部结节,初步判断为肺癌,检出率为50.0%。结节边缘分为光滑、毛刺,结节平均直径为(7.33±1.39)mm,其中≤5mm结节40例。检出有淋巴结转移45例,检出率为28.1%。
2.2 CT筛查效果
在1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肺癌74例,淋巴结转移40例。为此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3.0%,见表1。筛查肺癌淋巴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5.8%。见表2。
表1 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例)
表2 螺旋CT扫描在肺癌淋巴结筛查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例)
3 讨论与结论
肺癌筛查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可通过对病变边缘、增强表现、邻近结构改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对肿瘤定性目前X线平片主要用于常规筛检,由于是重叠影像,但是肺癌总的敏感度较低,特别是直径小于5 mm的肺内结节评估不佳,对肿瘤定性及分期判定的效果不佳。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肺癌与炎性假瘤、结核的鉴别尚存在一定困难[3]。螺旋CT扫描是一种定量检测指标体系,部分灌注参数对肺癌病理分型具有一定鉴别价值[4]。本研究显示在160例患者中,CT扫描80例有肺部结节,初步判断为肺癌,检出率为50.0%。结节边缘分为光滑、毛刺,结节平均直径为(7.33±1.39)mm,其中≤5 mm结节40例。检出有淋巴结转移45例,检出率为28.1%。
在肺癌的局部淋巴结受累分析中,主要根据淋巴结密度、大小、边缘等形态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短径>10 mm是临床常用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的诊断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螺旋CT扫描可获得更多定量指标,实现了CT的功能成像。本研究显示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3.0%,筛查肺癌淋巴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5.8%。
总之,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检出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价值比较高。
[1] 张淑芳,卢振辉,陈美笑.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105-107.
[2] 杜玲玲,王瑜瑾.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0):79-80.
[3] 田华.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监测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3):228-229.
[4] 刘涛,徐晶晶,龚雪,等.双源CT低剂量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检出的价值探讨 [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6):6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