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驱阶段性注入压力调整分析探讨
2017-03-05徐璐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地质工艺队黑龙江大庆163000
徐璐(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地质工艺队,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聚驱阶段性注入压力调整分析探讨
徐璐(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地质工艺队,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本文从北过一条带油层发育状况、原油物性、注采井距等特点入手,在综合考虑北过一条带油层发育好,水淹程度高,初期压力低,原油粘度高、物性差、注采井距小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北过一条带不同注聚阶段对注入压力的要求,分阶段对注入压力调整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注入压力的变化与注入能力、采出能力、见效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过渡带小井距聚驱区块注聚前、受效阶段、低值期、含水回升期不同阶段不同的注入压力调整思路,为以后类似区块的聚驱开发提供依据。
北部过渡带;聚合物;不同阶段;注入压力
1 现况调查
1.1 含水变化与注入压力呈现一定相关性
北过一条带聚合物驱2011年3月进行现场应用,注入压力逐渐上升,含水下降,见效情况整体趋势与纯油区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聚驱受效特点。2015年1月进入含水回升期,注入压力越高,含水下降幅度越大,同时含水上升速度也较快。
1.2 油层动用程度与注入压力呈现一定相关性
注入压力越低,含水回升期油层动用比例越高,12-13MPa的低压井比14.5MPa以上的高压井吸入比例高13.9%,低压井从注聚初期到含水回升期,各个阶段吸入比例变化幅度低于高压井,高压井在受效阶段剖面改善最明显,吸入厚度比例增加最多,同时,在回升期吸入厚度比例减少也最多。
2 影响注入压力变化的因素分析
2.1 聚合物注入压力与粘度的关系
聚合物驱注入压力上升是聚合物驱的必然结果,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以及聚合物在油层中的吸附、捕集是引起压力上升的根本原因。注聚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注入水的粘度,加之聚合物在油层中的吸附、捕集作用而滞留,使油层渗透率下降,流体流度降低,渗流阻力增加,因而注入压力上升,上升值与聚合物驱流体流度成反比关系,聚合物流度越小,注入压力上升值就越大。
2.2 聚合物注入压力与分子量关系
分子量越大,聚合物粘度就越大。而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其在油层中的吸附、捕集就越多,油层渗透率下降就越大,从而流度越小,注入压力上升就越大。
2.3 聚合物注入压力与浓度关系
聚合物注入浓度越高,其粘度也就越大,油层越易于吸附、捕集聚合物,注入压力越大。聚合物粘度越大,越容易被油层捕集、吸附,结果造成油层渗透率下降幅度更大,因此聚合物注入浓度越大其流度就越小,注入压力上升越大。
2.4 注采井距与聚合物注入压力关系
实验室研究表明,在一个具体油层条件下,给定注入速度,注入压力的上升值正比于l2ln(l/rw)),注入压力的上升值与注采井距的关系比平方关系还要大许多倍,注采井距越大,注采井之间的应激性越差,聚合物驱动也就越困难。
3 北过一条带聚驱特点及对注入压力的要求
北过一条带聚驱各个阶段注入压力变化呈现出与纯油区不同的变化规律,其根本原因在于过渡带油层发育、原油物性、井网布置、注采井距等与纯油区存在一定差异。
3.1 北过一条带聚驱特点
3.1.1 油层发育较好,水淹程度高,初期压力低
北过一条带东区X1组新井水淹资料表明,全区主要以中高水淹为主,分类水淹厚度比例分别为:高水淹60.0%、中水淹29.3%、低未水淹10.6%。其中葡I1~4油层高水淹比例63.2%、中水淹28.3%、低未水淹8.5%;XI5~7油层高水淹比例49.6%、中水淹32.9%、低未水淹17.5%,XI1~4油层水淹程度高于XI5~7油层。较纯油区西块注聚时高34.2个百分点,较北过试验区高20.4个百分点。良好的油层发育状况下,经过水流冲刷,油层采端存在高水淹低效循环大孔道突进,导致空白水驱注入液沿大孔道推进,注入压力低。
3.1.2 一条带原油粘度高,物性差,驱动压力高
与纯油区相比,一条带原油含蜡量高、比重大、凝固点高、地下原油粘度大,整体原油物性差于纯油区。过渡带渗透率本身高于纯油区,注入聚合物后井底周围渗透率下降很快,当地层对聚合物的吸附、捕集达到平衡后,新的流动体系建立,加之聚合物溶液粘度较纯油区大,二者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流体的渗流阻力,造成注入压力大幅上升,且一条带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纯油区。相同聚合物溶液,驱替较高粘度的原油,其改善流度比的能力减弱,驱动压力高。
4 不同阶段注入压力调整及效果
根据北过一条带聚驱的特点,从影响注入压力的各个要素入手,通过调整注入参数来调整注入井压力,改善开发效果,同时正确分析注聚压力的变化趋势,根据注入压力变化情况来确定参数调整范围及幅度,可适时调整注聚方案,使聚合物得到最佳效果。
4.1 注聚前低压井区深度调剖,预留合理压力上升空间
北过一条带聚驱注入井破裂压力15.1 MPa。空白水驱平均注入压力5.2MPa,低于破裂压力9.9MPa,区块注入压力水平偏低。根据北过试验区的经验,此阶段的合理注入压力应该为8-10MPa,从注入压力分级上看注入压力小于6MPa的井有55口,井数比例为46.9%,低压井数比例高于纯油区。
4.2 受效阶段个性化调整注入参数,保证较高驱动压力
由于有异于纯油区原油的物性,一条带原油需要更高驱动压力,在参数调整上,以调整注入量为主,提高注入压力,保证较高驱动压力,有效推动过渡带高粘原油。从数据统计情况看,该阶段注入压力在13.5-14.0MPa为宜。
(文章题目:聚驱阶段性注入压力调整分析探讨
4.3 含水回升期控制注入压力,延缓段塞突破
为减缓段赛突破,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提高聚合物有效利用率,应对高含水、高见聚井区适当控制注入压力,2015年1月进入含水回升期,适当降低浓度,注入压力缓慢下降,5-7月改为采用清水配制、深度曝氧污水稀释,及时采用污水方案,提高注入浓度,保证注入压力。
5 结语
(1)一条带聚驱在各个阶段注入压力变化与油井受效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
(2)根据北过一条带聚驱特点,从影响注入压力各个要素入手,通过调整注入参数来调整注入井压力,根据注入压力变化情况来确定参数调整范围及幅度。
(3)一条带聚驱压力调整要综合考虑小井距动态变化快特征和平面上基础井网的影响。
[1]赵长久.聚合物驱注入压力探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7,4(2).17-21.
徐璐( 1987- ),女,2010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在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地质工艺队从事注入井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