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现状研究

2017-03-05伦凤霞田华何金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入海海域环境监测

伦凤霞,田华,何金林

(1.上海市水文总站 上海 200232;2.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上海 200232)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现状研究

伦凤霞1,2,田华1,2,何金林1,2

(1.上海市水文总站 上海 200232;2.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上海 200232)

上海市海域开发利用强度大,海洋环境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机构改革后,上海市探索陆海统筹的管理新体制,海洋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发展。文章总结了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测体系不够健全、近岸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危化品风险源监管不足、有机污染物环境本底不清,以及对外来生物入侵重视不足等,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建议尽快完善监测体系,优化监测布局,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海洋环保事业。

海洋环境污染;危化品风险源;外来生物入侵

上海市地处长江口,南临杭州湾,所辖海域为长江口的大部分和杭州湾北岸。根据《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上海市海域西起徐六泾,东至我国领海外界,北邻江苏,南及浙江,海域面积约10 754.6 km2[1]。海域海洋自然环境复杂,既有年径流量达9 142亿m3,年携带泥沙4.8亿t的长江冲淡水入海[2-3],又有东海沿岸流、台湾暖流等外海水团汇流[4]。同时,港口、航道、围填海、桥梁、风电等大型海洋(海岸)开发利用活动强度大,致使该海域成为我国近岸海域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

1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

1.1 开展的主要工作

2009年,上海市海洋局探索陆海统筹的管理新体制,在原职能扩增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海洋环保、海域管理等相关部门,逐步建立起上海市海洋环保管理体系。在上海市水文总站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履行海洋环境监测职责。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积极谋划本市海洋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确立了“部分委托、积极参与;平稳过渡、联合开展;完善条件、独立承担”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了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平稳过渡。编制了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筹建市级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和海洋监测船,谋划未来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海洋科研,开展了“长江口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标筛选”“上海长江口水域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无机氮检测方法研究”“上海沿岸主要危险化学品风险源识别与检测技术研究”等课题,以科研带动监测技术的提高。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的目标[5],国家海洋局和环保部就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对沿海省市开展考核工作,预报中心以此为契机,优化监测站位布局,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1.2 上海市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状况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海洋局每年对上海市及邻近海域开展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大,受此影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海域面积达60%以上,其他监测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重金属等均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6]。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等多数站位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6]。海洋生物种类、数量、生物多样性等处于动态变化中,长江口生态监控区处于亚健康状况[6-7]。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测体系不够健全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并未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独立开展的既定目标,中心实验室尚在规划中,现有的分中心实验室工作量几近饱和。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为主,监测业务延续部分委托的方式。区县监测机构处于空白状态,监测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尽管上海市海域面积不大,但开发利用强度大,海洋功能区复杂,风险源多,溢油等突发事件风险高。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区两级监测体系,对于积极主动的开展本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和有效应对各类海洋突发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近岸海洋环境污染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长江口内、杭州湾北岸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大,“十二五”期间,长江、黄浦江和上海市陆源入海污水处理厂每年入海水量平均为8 864亿m3、167亿m3和19亿m3,年入海化学需氧量平均为658万t、23万t和5.2万t,年入海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平均为237万t、7.0万t和2.6万t[6]。海洋垃圾问题逐渐凸显,全球每年大约有640万t垃圾入海[8],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市海滩垃圾密度处于较高水平,对生物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9],海洋垃圾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尽快将垃圾监测覆盖到每一沿海区县近岸。

2.3 危化品风险源监管需要加强

2012年,上海市科委组织开展了“上海市沿海化学危险品风险源识别与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宝山区、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县5个沿海区(县)危险化学品风险源共计234个,建立起危险化学品信息系统[6]。随着生产活动的开展,危险品风险源的信息也在不断变化中,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更新。只有准确掌握危险品风险源信息,发生突发事件时,才能及时、有效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2.4 有机污染物环境本底不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特征在不断变化,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问题不断出现[10]。而目前,每年开展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多围绕常规监测项目,如化学需氧量、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项目较少。2015年8月天津发生大爆炸,发生爆炸的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危险品仓库存放了上百吨氰化钠等危化品。事故发生后,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人员在周边海域检出氰化物和挥发酚[11-12]。2016年,国家海洋局要求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水质监测增加氰化物和多环芳烃。上海市海域地处长江口,作为长江流域的纳污水体,点源、面源、流动源众多[13],海洋环境压力大,然而多数有机污染物指标却本底不清,特别是新型有机污染物组分,一旦发生污染事件,检测工作将面临很大问题。

2.5 外来生物入侵重视不足

入侵生物不仅严重影响原有土著生物的生存,对入侵地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同时,携带的病原生物对人类健康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文件,从政府层面主导外来生物入侵管理[14]。在我国,大米草、沙筛贝以及棕囊藻等一些微型藻类已经引发了一些典型案例[15],但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缺少完善的评估、治理、预防机制。上海港作为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每年会接纳大量的船舶压载水,港口生物入侵的风险形势严峻。

3 未来发展建议

3.1 完善监测体制

“十三五”期间,国家海洋局将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监测机构的职能定位,优化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布局,以此为契机,上海市将积极构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环境监测业务需求。“水十条”指出,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2017年底前,长三角建成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5]。应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发挥环保、海事、海洋等机构各自的特长,全面监控入海污染物来源和海洋环境影响情况。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加强对敏感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切实保障海域环境安全,为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 优化监测,覆盖全海域,监控重点区域

进一步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测。根据2014年入海污染源普查结果,全市年向海排放污水超过1万t的污水处理厂有16家,2015年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但是,对入海河流的监测,仅对黄浦江开展监测。根据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陆域入海河流中有6条市管(含黄浦江)、10余条区管河道汇入长江口和杭州湾,这些河道的入海水质多为Ⅴ类或劣Ⅴ类[16],下一步,需尽快推进对市管乃至区管河道入海口水质开展监测,全面了解入海污染物的情况。

覆盖全海域,保障重点区域监测。“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及邻近海域布设站位70个,基本实现对所辖海域的全覆盖,2016年,监测站位进一步加密,新增32个站位,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基本实现对所有海洋功能区的全覆盖,但是服务对象针对性不强,工作量大,下一步需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筛选监测指标,各有侧重。另外,应尽快在环境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以及重大工程区布设在线监测设备,时刻关注水质变化情况。

3.3 摸清本底,提高警惕,应对突发事件

为了保障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海洋监测从业人员需要对海上突发事件保持高度警惕,目前比较迫切的工作是要摸清近岸海域有机污染物含量,熟练掌握沿海危化品风险源涉及的危化品种类在海洋环境中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敏等筛选出卤代烃、苯类、酚类、重金属及化合物等68 种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17]。近年来,穆景利等研究筛选出我国近岸海域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20种[18]。结合危险品风险源项目研究成果,上海市应尽快开展海洋环境中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普查,以免突发事件发生时,环境本底不清,监测经验空白,无法有效应对。

鉴于港口生物入侵风险的严峻形势,海洋生物入侵监测需要提上日程。“水十条”中也提到“航行于我国水域的国际航线船舶,要实施压载水交换或安装压载水灭活处理系统”[5],对压载水实施监测,是将这一行动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下一步,首先从压载水的抽检做起,研究快速检测技术,拟定压载水生物排放标准,降低生物入侵风险。

4 结语

近年来,上海市海洋监测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下一步,将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承担起海洋环境监测的重任,结合长江口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努力做出特色,为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1]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2012.

[2] EISMA D.Intertidal deposits:river mouths,tidal flats and coastal lagoons[M].CRC Press,Boca Raton,Florida,1998:459.

[3] CHEN Xiqing,ZONG Yongqiang.Coastal erosion along the Changjiang deltaic shoreline,China:history and prospective[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1998,46:733-742.

[4] 樊安德.第一章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区概况[J].东海海洋,1995,13(3-4):8-14.

[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R].2015.

[6] 上海市海洋局.2011—2015年上海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Z].上海:上海市海洋局,2011-2015.

[7] 国家海洋局.2012—2015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Z].北京:国家海洋局,2012-2015.

[8] 许林之.我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J].环境保护,2008(19):67-69.

[9] 国峰,李志恩,秦玉涛,等.上海市海洋垃圾分布、组成与来源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1(9):110-113.

[10] 王亚韡,王宝盛,傅建捷,等.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3,76(1):3-14.

[11] 高悦.争分夺秒的应急监测战:国家海洋局系统应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纪实[N].中国海洋报,2015-09-01(001).

[12] 蔡岩红.事故海域氰化物暂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专家就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对海洋环境影响答记者问[N].法制日报,2015-08-20.

[13] 余国安,王兆印,谢小平.长江口水质空间分布现状评价[J].人民长江,2007,38(1):81-83.

[14] 庞淑婷,刘颖,朱志远.国内外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5,5(12):99-103.

[15] 刘芳明,缪锦来,郑洲,等.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海岸工程,2007,26(4):49-57.

[16] 刘晓涛.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总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28-35.

[17] 周文敏,傅德黔,孙宗光.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确定[J].环境科学研究,1991,4(6):9-12.

[18] 穆景利,王菊英,张志锋.我国近岸海域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1):114-117.

The Status Quo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Shanghai

LUN Fengxia1,2,TIAN Hua1,2,HE Jinlin1,2

(1.Shanghai Hydrology Administration,Shanghai 200232,China; 2.Shanghai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enter,Shanghai 200232,China)

The sea area of Shanghai is located in Yangtze estuary and adjacent to Hangzhou Bay.The situa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as not optimistic,due to the in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this area.Shanghai was exploring an integrative management of marine and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from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in 2009,and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use had been developing gradually.The main issues of monitoring status in Shanghai were concluded,which focused on the imperfect monitoring system,the intensive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insufficient supervision on risk sources of hazardous chemicals,the blank background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and the short attention to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monitoring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the monitoring layout should be optimized,and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effectively should be improved.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Risk sources of hazardous chemicals,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2016-07-20;修订时间:2016-11-29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5DZ1202500);上海市海洋局科研项目(沪海科2016-04).

伦凤霞,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电子信箱:lun93@126.com

X834;P714

A

1005-9857(2017)01-0097-04

猜你喜欢

入海海域环境监测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遗落海域
在塞班岛“上天入海”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上天入海我主沉浮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