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教育在汉语教学中开花结果
2017-03-04千颖
千颖
【摘 要】各学科的教学,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德育的相通性。因此在各学科中的课堂教学都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关键词】德育渗透;汉语教学;思想性教育;贯穿;发挥
各学科的教学,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德育的相通性。因此在各学科中的课堂教学都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汉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此项工作如何开展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汉语的德育功能贯穿在汉语教学过程始终,让德育与智育水乳交融,让知识与品德同时提高,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要通过阅读名著名篇来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汉语教材本身就是一本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许多课文大都是名家的名篇,特别是文学作品,不光是因为优美的语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其爱国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能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俗话说,读一本好书,能让人走上正路;读一本坏书,能使人误入歧途。所以,汉语教学要充分利用“读”的功能,有选择的引导学生去读一些名著名篇,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要利用成语、寓言所蕴含的思想性来教育学生
汉语教师标准的普通话朗诵,通俗的课文解说,幽默的情节叙述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都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如:成语、典故、诗歌、寓言等所蕴含的思想意义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在教学《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时,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做事不能心存侥幸,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的人生道理;《拔苗助长》这则寓言则又能让学生知道 “违反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就会事与愿违”的道理。
三、要通过读写结合,突出学生的思想性教育
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去教它,效果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渗透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德育渗透到知识中,就会德智双收的。比如在教《忆江南》这篇古诗时,我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爱去朗读,用浓浓的情去感悟,就会觉得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论是自然界形成的,还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都是美丽可爱的。然后再把课文的生动描述融入学生的感情之中,让学生写出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来,学生感觉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这样的读写结合,学生们既在“读”的当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在“写”的同时抒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怀。
四、要把德育贯穿到备课和讲课的全过程
首先,汉语教师头脑中要形成德育渗透的自觉性,自始至终地把德育有机地穿插在全部教学的内容中,比如,我曾听过一位汉语老师讲《人生能有几次搏》一课,她把容国团为国拼搏的精神当做讲课的主线,她鼓励大家:“体育健儿们,为国家荣誉,冲锋陷阵,面对艰难困苦,视同泥丸,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这样的讲课,就把德育与智育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了。
其次,汉语课的德育渗透,不能在课文内容讲完之后再灌输思想意义,那就显得枯燥乏味,也不便学生接受。而应把德育融进课文的内容中,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德育。事实上,在现行的汉语教材,大部分课文都包含着一种使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情操,一种催人奋进的人格力量,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组织,只要很好地将这些融进了课堂内容,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比如教《学会合作》一课时,我给学生渗透了“小合作有小成功,大合作就有大成功”这样一个宝贵的人生道理:。讲《蜜蜂》一课时,我向学生渗透了“劳动创造幸福”的做人道理。
总之,我们的汉语教学要贯彻德育思想,在一篇篇的课文教学中寻找德育渗透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