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以致用

2017-03-04张善存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孙悟空

张善存

不知从何时起,作文成了中学生的“三怕”之一,过去有副形容中学生是作文困难户的对联: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绞尽脑汁,愁容满面,痛苦万分,无计可施如受重刑之状,如在眼前了。

究其原因,还在于不能学(读)以致用,不能经常动笔写点什么,因而没能养成写作文的良好习惯。

怎样才能读以致用呢?下面以四大名著为例,简要说几点阅读对于作文的借鉴意义。

一、读《西游记》,明白何为成长

一部《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史和成长史,记录了他的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全过程。探求他追求自由、平等和成功的人生意义,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一,自在不成人。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猴,这一天生地长的出生注定和普通人大不一样,没有家庭束缚,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會关系,“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这就意味着他一开始就不受任何束缚,是一个摆脱一切社会关系的原生态的人。而我们任何一个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与生俱来地落入由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人组成的复杂社会关系网中,一切自由都只能是相对的,不是自在的,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任凭美猴王武艺如何高超,终究逃不脱社会关系之网,个人能耐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美猴王尚且如此,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终生与各种各样的麻烦相伴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成人不自在。孙悟空遇到唐僧,从此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其中的八十一难是必经的磨炼,凭孙悟空的本领,一个筋斗云便可到西天,完全不必这么麻烦。但八十一难是个隐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作为孙悟空修行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隐喻着一个人要想明心见性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所以小说就有了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咒”。小说交代“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意即只有把心“定”住,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要求他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正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西游记》揭示了规范和自由之间的矛盾对人一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于成长的主题,高考作文每年都不难觅其踪迹,比如近年的上海卷、北京卷考题,以及全国卷的两次漫画作文,无不包含着“成长”的主题。

二、读《三国演义》,树立历史意识

历史是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翻开《三国演义》,第一句话就亮明了一种分合循环的历史观,分—合—分—合……构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尽管这种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可能并不高明,作者把很多偶然当作必然,有其认识上的局限性,但这一历史观毕竟为读者宏观认知历史提供了一个视角,自有其独特价值。

《三国演义》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小说的情节始自“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终于“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从第一回至第八十五回,小说记叙了刘备一生的经历,其中有两个转折点值得关注:一是第二十一回,在这之前,刘备在诸侯争战中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配角,在这之后,刘备集团作为一股新生的政治势力开始与曹操集团正面对抗;二是第四十三回的赤壁之战,在这之前,刘备东奔西走,狼狈不堪,在这之后,刘备取得荆、襄数郡,并将势力发展到了西川。从第三十七回至第一百零三回,小说实际上书写了“诸葛亮传”,以赤壁之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重要情节,展现了诸葛亮惊天动地的战绩。在历史叙述中,全书的情节展开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即以蜀汉一方为中心并极力讴歌。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频频运用闲笔,比如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大喝“吾乃天子也”,与第一回刘备幼时同乡中小儿树下游戏,自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的内容遥相呼应。结尾呈现出一种对小说开篇情节的回应;历史仿佛在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它的起点。

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2011年上海卷的那道高考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刘备孙悟空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三国演义
相面
三国演义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三国演义
雷伊大战孙悟空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