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及提升策略

2017-03-04杨勇孙淑萍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率

杨勇?孙淑萍

摘 要 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背后隐藏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某信息类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接受调研的334名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为:初次就业率达86%,相对较高;初次就业区域流向较优;毕业生的就业成就感比较高;毕业生起始薪酬比较高。但也存在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发展平台较低等问题,从而提出信息类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等策略。

关键词 信息类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9-0054-04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对本科院校而言一再飙高,自2006年起稳定在95%以上,从年度质量报告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均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然而,高职高就业率背后隐藏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一、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

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既与就业者的就业状况、主观感受相关联,又与就业数量有着直接的联系。衡量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通常要通过具体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本研究在常州某国家级示范高职的二级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2013级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由能力素质、生存工作、感受反映和发展进步四个指标体系,从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就业成就感、用人单位满意度、发展空间等八个维度进行研究。

(一)基本情况

采用对毕业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运用“问卷星”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客观准确地把握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真实现状。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网通学院)2016级应届毕业生中,有334名毕业生接受问卷调研,他们分别来自安全与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问卷所设计问题主要与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人才培养因素相关联,以多维度、多角度、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时,结合高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实际,秉承提高问卷效度和信度的原则,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希望得出客观、真实、可信和有價值的结论。

(二)调研结果

1.初次就业率相对较高

本次接受问卷的学生均是回校参加毕业典礼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实际“就业”状态是顶岗实习,需拿到毕业证后才能跟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调研数据来看,网通学院2016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较高。调研的334人中,已经就业287人,占85.9%,还未就业45人,占13.47%。

2.初次就业区域流向较优

工作环境是相对于工作主体而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环境要素的总和,工作环境影响工作主体的状态和效率,毕业生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当用人单位及环境所提供的条件,能够满足毕业生的最主要需求、最大限度地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产生吸引力时,毕业生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最大的效用(这种效用有经济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因此,不同区域的基础环境、发展机遇以及薪酬水平等成为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外部拉力。显而易见,毕业生工作所在城市的规模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重要物质环境。调研的334人中,就业区域分布见表1。

3.毕业生就业成就感比较高

毕业生的就业成就感是就业质量主观方面的内容,对工作是否满意是其在工作中能否产生成就感的重要表现。毕业生就业成就感越高,往往表现出对工作评价越好、满意度越高。调查显示,网通学院2016级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接受调研的毕业生中,给自己的职业声誉打5分的比例高达40.72%。对自己的职业声誉选择1分或2分也就是不及格的比例不到10%,详见表2。

4.毕业生起始薪酬比较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起始薪酬是反映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就业薪酬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流向和职位层次。在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比较中,薪酬是非常关键的衡量数据。2016年常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770元,网通学院毕业生起始薪酬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中工资低于2000元的仅有9.88%,4000元以上的占13.46%,70%以上集中在2000~4000元,见表3。

二、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问题

(一)就业满意度不高

毕业生对工作是否满意是其在工作中能否产生成就感的重要表现,毕业生就业成就感越高,往往表现出对工作评价越高、满意度越高。调查显示,网通学院2016级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是很高。毕业生对“我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进行评价过程中发现回答“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各占6.29%,回答“一般”的最高,达到51.5%;仅有33.63%的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9.88%)和“满意”(22.75%)。个别访谈中,毕业生表示满意度不高的理由主要有更换工作频率高、获得职务晋升的机会少、接受培训时间有限、劳动安全保障不高(五险一金)等。

(二)就业稳定性不强

问卷数据表明,网通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高,毕业生就业中专业“完全相关”“基本关联”“有关联”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21.56%、27.84%、26.64%,三者相加占到被调查者的76%,占到毕业生的绝大多数。由此看来,网通学院毕业生有其专业性特点,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高,有利于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是就业质量呈现良好态势的重要体现。

(三)发展平台较低

毕业生工作所在企业的规模是毕业生工作的大的物质环境。毕业生之所以青睐单位规模大的单位,根源就在于这些单位发展平台更高、工作更稳定、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规范。调查发现,网通学院2016级毕业生工作在3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的人数最多,占47.9%,单位规模1.5万人以上的只占到被调查者的3.29%。

三、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策略思考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作为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组成部分的信息类高职院校同样具备这样职能,其中“人才培養”是其首要职能,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信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信息行业、产业建设的人才需求是信息类高职院校存在的根本与学校系统运行的重要目的所在。

(一)准确办学定位

在信息类高新技术行业,虽然不像传统行业那样产能过剩就业萎缩,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信息类毕业人数猛增,就业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低迷,致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仍非常大。

基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信息类高职院校应该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承担主要的责任,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其功能定位,依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要求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过程中形成整体思路,以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并保证其坚持正确的方向。学校的办学定位,简言之,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1]。一般来说,应该涵盖:一是目前学校的存在状态;二是未来学校的发展状态。学校总体的办学定位可通过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面向定位和规模定位等各个具体方面的定位表现出来。办学定位既有助于学校明确办学努力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学校确立自己的现实身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还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就业能力高的合格人才。因此,对于信息类高职院校来说,只有明确其自身的办学定位,才能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培养社会需要就业能力高的毕业生。

具体说来,“信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有以下要求:一是从层次上来看,信息类高职院校既不是本科院校,也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是属于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院校,也即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院校。可以说,普通高等教育着重点在“工程”,高职教育落脚点在“技术”,中职教育突出“应用”[2]。因此,信息类高职院校的这一层次定位决定了其办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IT产业、以技术应用为主的信息类专门人才和技术人才。二是从类型上来看,信息类高职院校属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行列,而非“高等专科学校”。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信息类高职院校也应该以“职业技术”为重,找准并把握其人才培养的重点,真正培养能够直接为地方或IT和DT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优秀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

信息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信息类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信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完善的培养制度为保障,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信息类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3]。就信息类高职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的主体模式应该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既能遵从市场需求,又能考虑个人发展意愿,还能紧跟专业发展水平。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信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要提高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改革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具体说来,一是需要考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方式,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求信息类高职院校对应信息类行业的岗位群进行专业设置,积极关注行业发展,针对发展要求灵活调整专业;基于行业标准,积极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也职业能力、专项能力及其他能力要素。二是要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信息类高职院校在培养信息行业需要人才的过程中,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精英班项目合作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保证信息类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尽可能创造与信息行业发展“零距离”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完善就业指导

调查问结果显示,信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由于学校就业指导不力导致的。所以,信息类高职院校必须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加大力度,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真正做好全程性的就业指导。全程性的指导,是指信息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一年级就开始,贯穿其学习的整个过程。因为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择业就业往往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并且他们终生从事一项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面对多种甚至多次职业选择的时候,学生的应试、面试技能技巧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学生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不可能仅仅通过毕业前的几次就业指导就实现,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加以重视,长期实施,贯穿整个学生生涯。所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内容,且因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还必须将其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具体说来,信息类高职院校应该对刚进校的学生就开始实施就业指导,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具体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为,最终落脚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是有效实现就业指导内容的全面性。虽然就业指导的主体内容重在职业、就业,但其具体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就信息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来说,既包括与学生择业就业直接相关的内容,如信息行业相关岗位的情况,用人单位对信息从业者素质的要求,相关的信息类企业就业信息和政策、信息行业的求职技能技巧以及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也包括与学生择业就业间接相关的内容,如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指导以及部分学生的升学指导等,这些就业指导内容都应该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学生而加以实施。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编号:GH201606,主持人:杨勇)

参 考 文 献

[1]蒋华林,等.办学定位: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J].高等建筑教育,2005(1):31-33.

[2]徐元俊.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EB/OL].[2011-01-0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07/22/328090_84864987.shtml.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确定与要素解析[J].成才之路,2015(15):30-36.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就业率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