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

2017-03-04毛卓圣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生命教育教育

毛卓圣

摘要:当前我国生命乱象频生,生命教育存在理论移植国外、水土不服,普通民众生命教育实践缺乏等现象。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因此将儒家文化中的生命精髓与现代生命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命教育;儒家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51-02

我国从2004年起正式开始生命教育,但从生命教育的实践来看,生命教育主要在学校开展,社会民众的生命教育欠缺。而且当前生命教育引用的理论和大量的研究结论来自国外,在我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并没能解决自杀事件不断增多问题。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尤其崇尚和关注生命,将儒家文化中的生命精髓与现代生命教育思想相结合,发挥民众中富含的儒家思想的作用,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生命”为核心理念的教育,它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一整理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超越死亡”的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内涵: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爱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生命对于人是最首要的,可是人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天灾人祸都能导致生命的结束,因此我们要正视生命的脆弱和有限,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个性;第二,生命态度教育。生命态度教育包括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往往是在挑战苦难、战胜厄运的过程中充分得以实现的。生命态度教育引导人们不仅欣赏生命的美好,而且教会人们正视人生的困苦挫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死亡意味着在当前世界拥有的一切的消逝,对所拥有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未知,导致人们惧怕死亡,避谈死亡,从而形成对死亡的错误认识。坦然面对死亡能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向死而生,达到超越死亡的理想起点;第三,生命价值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虽然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归宿,但人活着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有后天教育获得的精神生命。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提高生命的深度,我们不仅要学会“何以为生”的本领,还要探寻“为何而生”。因此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就成为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

2.儒家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提炼。我国儒家文化以生命关怀作为根本意蕴,以自然生命的久长和价值生命的超越为追求目标,强调把“自我”融合在“天入合一”的“大我”下,达到“乐天知命”的境界,充盈着生命教育的内容。

第一,爱惜物命:生命意识教育。儒家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认为整个宇宙天地是自我繁衍、浑然一体的生命系统,所有生命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面对四季轮转,百物生长,孔子认为这就是自然天道,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周易把这说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既然天地之间最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那么还有什么比爱护生命更有价值呢?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他们把生命看作是天地的恩赐,认为除了天地,没有人有资格对生灵有生杀之权。因此我们尊重和爱惜生命,首先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故意伤害、放弃自己的生命,同时还要尊重和爱惜他人,不去伤害、毁灭他人的生命。与西方生命教育相比,儒家生命观更尊崇自然之道,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处。要求我们不仅爱护同类的生命,对他类生命同样要尊重和爱护,要将对自我生命的体验延伸于天地万物,兼爱自然万物,众生平等。正如孟子说的:“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现代社会中因战争、自然灾害、车祸、自杀等天灾人祸每年有大量的人死亡,生命在这些灾难面前不堪一击。因此,要爱惜生命,就要正视生命的脆弱,珍惜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合理饮食,合理作息,锻炼身体,不自残,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当然,我们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和他类的生命,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儒家尊重自然的理念在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孔颜乐处:生命态度的教育。孔子曾称赞其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来人们把颜回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称之为“孔颜乐处”。孔颜乐处是一种不计较外在的名利得失,不在乎处境的艰难困苦,保持乐观的精神境界和豁达的处世态度。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上各种酸甜苦辣。在面对困苦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儒家生命意识的重要内容。对待死亡,儒家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知生,焉知死?”因为,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生时尽了自己的责任,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任何的艰难困苦,甚至死亡,都能坦然面对,甘之如饴。“孔颜乐处”乐的不是困苦本身,而是指超越了困苦,宠辱不惊的崇高精神境界。有了这种精神境界,哪怕境遇再艰难,也不会失却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孔颜乐处”的生命态度尤为重要。很多人因为把外在的名利得失看得太重,每天汲汲营营,浮躁不堪,忽视对精神的追求和心理的磨炼,成功就得意,失败了就一蹶不振,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有了“孔颜乐处”的生命态度,我们就能保持内心的强大,以从容的态度面对成败得失,以“乐天知命”和刚健自强的态度面对挫折与困苦,以不卑不亢和泰然自若的态度面对贫穷与富贵,不因一时的失败就自暴自弃,甚至自杀,百折不挠、奋发向上,战胜挫折与困难。

第三,立志成仁:生命價值的教育。儒家爱惜生命最终关注的是生命的价值,是期望成就名垂青史的功绩。对儒家来说,只要能实现生命价值,他们愿意放弃生命。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荀子说:“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因为在儒家看来,人的个体生命自有死亡和腐朽之日,但是生前若能在道德、功业、言论等方面有所建树,对国家民族、社会民生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就能超越死亡,向死而生。儒家理想中的生命价值是“仁”,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立志成仁就成了儒家的最高追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仁。”当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发生冲突时,儒家毫不含糊地选择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来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当前在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人生价值取向的理解趋于多元化,且带有较浓的功利性色彩,许多人受此影响不顾道德底线去追求金钱、权力、社会地位。如果我们能像儒家一样树立“仁”的理想,提高自我修养,关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追求“为人民服务”的最高生命价值,我们就能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在这浮躁的世界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强大,生命的质量得到提升,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二、儒家文化视域下进行生命教育的路径

这一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为中国人的生命寻求一方安歇之地。

第一,家庭生命教育:以“亲亲”为核心,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起点,重点是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生命意识,构建和谐乐观的家庭。当前儒家伦理思想还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扩充、提炼,融入儒家生命观,使之成为家庭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开设家长学校,进一步发挥家长会的作用等方式返本创新对家长进行儒家生命教育。

第二,学校生命教育:以生命知识为基础,系统内化生命哲学。学校生命教育是我们现在做的比较多的,不需要另起炉灶,可以采取专题活动与学科渗透结合的多元形式,引导全校共同参与。具体的做法可以采取:其一,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其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相关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其三,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生命教育情境。

第三,社会生命教育:直面生命矛盾,提升生命质量,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在全社会推行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营造良好的环境,巩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次,合理运用现代网络资源,建立资源丰富共享、方法灵活创新的儒家传统文化生命教育网络平台,传播儒家生命思想,并在网上进行互动和答疑,发动网友建立网络生命教育检测和预警系统,对社会生命教育进行保障;再次,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组织讲座、专家答疑、开设儒家文化生命教育工作室以及进行文艺汇演等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儒学的生命观。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生命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