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女孩的内心呼唤:何处是我家?
2017-03-04海贝
海贝
一个心碎母亲的来信
这是一个心碎母亲的来信。信中她简单介绍了孩子的情况,表达了自己的焦急心情,并迫切地希望得到帮助。
下面是她的叙述:
我女儿小芸今年16岁。她出生后一个月到小学三年级,一直在乡下由外公外婆抚养;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随舅舅舅妈在县城生活和读书;从初一起至今随我们在城里生活和读书。
在乡下时,因某些原因,曾有人骗她说警察要抓她,所以每当有陌生人迎面走来或者听到摩托车、汽车的声音时,她都会感到非常惊恐,想马上躲藏起来。
10岁那年,她离开乡下,来到县城随舅舅舅妈生活。舅舅舅妈都不喜言谈,很少跟孩子沟通。小芸上学、放学都是自己独来独往,看到同学们都有家人接送,她很羡慕,常打电话给我,说舅舅舅妈不疼她,不接送她,而她的同学们都比她命好,能得到大人的疼爱,有钱花,穿戴也很漂亮。她认为自己长得不好看,父母因此才不爱她。不过,她读书比较用功,成绩一直很好。
在小学五年级时,她出了点事——在学校赛跑时摔断了右手。虽然被及时送往医院,但因手术失误,导致五根手指失去了知觉。她很伤心,打电话给我哭诉自己残废了,手不能拿笔写字,没有办法学习了。为治好她的手,我带她到北京、上海等地求医。她坚强地挨过了3次手术,没掉一滴眼泪,还坚持针灸治疗了大约8个月,终于慢慢恢复了健康。
她的手治好了,成绩却一落千丈。她无法接受现实,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都不相信自己就考这么点分。这对她是个不小的打击,导致她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到了小学六年级,她学会了上网,常去网吧玩。舅舅知道后批评她,她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玩得更厲害了。
舅舅见管不住她,就给我打电话。我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为让她好好读书,她上初一时,我把她接到了身边。开始几个星期,她很听话,学习也认真,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她又去泡网吧。老师得知后,把她泡网吧的事情告诉了她爸爸。她爸爸自然教训了她,结果本来就不好的父女关系,从此之后更差了。
后来,她又想住校,说住校才有学习气氛,更利于学习。我们不同意,她又哭又闹,说如果不同意她住校,她就不上学了。我们只好依她。不出所料,住校后她常利用自修课时间跑去上网。老师发现后又告诉了她爸爸。她爸爸忍无可忍,打了她一顿。我们还减少了她的零花钱,想从经济上限制她上网。
谁知道,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没钱上网,她就偷同学的钱,结果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了,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还叫她上讲台作检讨。从那以后,她再也无心读书,以前是晚上上网,现在大白天也泡在网吧里。
由于长时间上网,又没钱给网费,网吧老板曾关了她三天三夜。最近,她还离家出走了20多天。我们伤心欲绝,找遍了整个城市,都没找到她,最后她自己回来了。因为旷课时间太长,学校怕出事担责任,劝她退学。我们只好把她转回老家读初一。
在老家的半个学期,她住在她堂哥家,开始时表现还不错,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演出,并得了奖。毕竟在城里待过,老师、同学都夸她多才多艺,她很开心。但是她太在乎自己的长相,不久之后她告诉堂哥堂嫂,说她每次走在校园里背后总有人议论她,说她长得丑,走路难看等。她不想在老家读书了,让我们接她回去。
就这样,去年9月我们又把她接了回来。前几个月她的表现还好,期中考试还得了全班第一名,这中间还获得了作文比赛第一名。但就在期末考试前几天,她又突然旷课一星期,泡在网吧里。怕我们知道,她总是利用上课时间去上网,放学准时回家。如果不是老师打来电话,我们还蒙在鼓里呢!期末,她有两科考试没参加,放寒假时,她又常常几天几夜泡在网吧里。
我感觉,小芸任性、孤僻、冷酷、自私,而且自尊心、虚荣心特别强。从老家回来后,她同她爸爸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不在一个桌上吃饭。她整天与网友联系、写日记,发泄对亲人的仇恨。她拒绝别人的教育,每当有人企图教育她时,她都表现得非常烦躁,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大喊大叫。
为了上网,她偷钱、离家出走,视亲人的规劝为粪土,自己任意而为。为此,我万分痛苦。但是我再怎么痛苦和悲伤,也无法打动她的铁石心肠。在痛苦和悲伤中,我总是不断地想: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会生养下这么一个孩子?
如今,我走投无路,请您一定要帮帮我。
她从小就被无助感所纠缠
读完来信,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小女孩哭着、跑着,努力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她一脸的彷徨与无助……
美国临床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对幼儿来说,父母无条件的爱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那就是父母无条件地关注孩子,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谴责他,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呵护他,无论他有什么缺点。
如果孩子能够得到父母这样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父母的爱就是安全岛的基石。有了父母的爱,他就会有自信去探索世界,建立关系,受到伤害也不会特别害怕。因为他深信如果他受伤或者遭到了别人的拒绝,那么他就可以回到安全岛上,有爸爸妈妈爱他,支持他,接纳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幼年的安全感会逐渐沉淀为一种潜意识。具有这种潜意识的人会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不会随便猜疑别人。而一旦有明确的理由告诉他,此人不值得信任,他会坚决地离开这个人,不做蠢事。他会受伤,但伤口会很快愈合。
然而,小芸不仅没有获得这种安全感,相反她从小就被无助感所纠缠。
小芸的妈妈后来承认,她在信中讲的“某些原因”是因为小芸是二胎。因为头胎是女孩,当时她丈夫特别想要一个男孩,结果有了第二胎。如果第二胎是男孩,他们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会把孩子留在身边。没想到,第二胎还是女孩。失望之余,他们在小芸满月后将其送到了乡下。
总拿“警察要抓她”吓唬小芸的,不是别人,正是小芸的亲人。他们担心小芸的身份暴露,所以每当乡干部进村,他们就会把小芸藏起来,不让她露脸,并吓唬她“别哭,一哭警察就会把你抓走”。每年回老家看小芸,爸爸妈妈都给她带很多礼物。小芸知道他们是爸爸妈妈,但她只能叫他们“叔叔阿姨”。
可以想象,当年的小芸是多么无助:坏人来了,没人保护我。我有爸爸妈妈,但他们不承认是我的爸爸妈妈。如果我是男孩,爸爸妈妈就要我。姐姐虽然也是女孩,但她长得漂亮,爸爸妈妈要姐姐不要我。外公外婆对我挺好,但他们毕竟不是爸爸妈妈。舅舅舅妈管我吃住,但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虽然小芸的身边并没有断了大人的照顾,但是“没人爱我”的无助感贯穿在小芸生活的16个年头里。
手术成功了,但是她失败了
小芸之所以一开始学习不错,不是因为她爱学习,而是因为这是她争取爱的手段。她知道,如果学习好,爸妈就会对她好;如果学习不好,爸妈就会对她更失望。她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赢得爸妈的爱。
这样看来,小芸也有一个安全岛,但这个岛的基石不是爸妈无条件的爱,而是她的好成绩。当她的学习成绩好时,无论遭遇什么挫折,只要好成绩还在,她就暂时安全了。
但是赛跑事故摧毁了这个脆弱的岛屿。她向妈妈哭诉“一辈子不能上学了”,实际上是担心自己再也得不到爸妈的爱了。因为她认为,爸妈爱她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好成绩。所以,为了能够上学,她以一个孩子罕见的顽强意志去承受痛苦的治疗。
疼痛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但是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哭出来,因为哭也是一种信任。哭的孩子知道,只要他一哭,爸妈就会来安慰他呵护他,这样就會减轻痛苦和不安。但小芸不哭,因为她认为父母爱坚强的她,而不是脆弱的她,她一旦表现出脆弱的样子,父母会因此嫌弃她。
手术成功了,但是小芸失败了。她的学习一落千丈,她赖以栖身的安全岛垮掉了。别的孩子在成绩下降时也会难过,但很少有人像小芸一样,毕竟这是她获得安全的唯一途径。如果这时妈妈能够在她身边不断地让她确认:“宝贝,我爱你,无论你怎样,你都是我心爱的女儿。”情况将会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妈妈更多的只是在电话里安慰她。当她伤心,觉得天要塌了的时候,没人拥抱她、理解她、接受她,只有人远远地教育她、指导她。于是,她去了网吧,因为网络上会有人无条件地支持她,听她倾诉,而且对她没有任何要求。
从母亲的来信中可以看到,她对这件事情是多么不安。她担心女儿的成绩会越来越差,于是把女儿接到身边。小芸终于回家了,终于和爸妈团圆了,但这也让小芸再一次确信,妈妈不是因为爱她才把她接回来的,而是担心她的成绩变差,才不得不把她接回来的。也就是说,爸妈对她的爱还是有条件的。
回家前,小芸做梦都想回家,可以说对父母抱着很高的期望。但是回家后,她的幻想迅速破灭。因为她发现妈妈关心她的学习胜于关心她。至于爸爸,根本不爱她,因为爸爸嫌弃她不是男孩。
可以这么说,所有与父母分离过的孩子,对回家都抱着很高的期望。如果父母能够明白和重视这一点,在孩子刚回家时,给他特殊的待遇和关爱,也许孩子就不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行为乖张。但小芸的父母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小芸发现她的期望只是幻想,真实的父母远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这进一步摧毁了她内心的安全感。于是,刚回家不到一个月,她又逃到了网吧里。
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小芸和父母对彼此的失望都达到了顶点。父亲打了她,断了她的零花钱;而小芸逃到了学校,但学校也不接纳她。她为上网偷同学的钱,班主任要求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道歉,这对小芸来说,无疑意味着老师、同学也抛弃了她。
既然家和学校都不能接纳她,小芸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彻底逃到网络中,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安全岛。于是,她开始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里。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小芸已经16岁了,但是她还不曾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岛,她不断寻找又不断失望,她彷徨又无助……
信中的后面一部分也验证了这一点。
再次回到老家,小芸参加文艺表演拿了奖,赢得了师生一致的称赞。遗憾的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积攒得太多,小芸已经很难把这种社会支持变成自己安全岛的基石了。相反,她变得异常敏感,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她丑。这不难理解。童年时,小芸就认为父母之所以不要自己,是因为她长得丑。一般来说,安全感强的人不太关注别人的消极信息,但小芸的安全感太低了,所以她变得非常敏感,比别人更容易接受消极信息,而且每个信息都让她有再次被遗弃的猜想——“我太丑了,爸妈不要我,别人也不要我”。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很少获得安全感,长大后他就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安全岛。而没有安全岛的人,他的内心就无法强大,小芸的情况正是如此。
在爸妈的眼里,小芸已经16岁,是个大孩子了,于是,他们把她当大孩子看待,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可是,小芸的内心仍然停留在四处寻找安全感的小女孩状态,要让小芸告别网吧,双方都要付出努力。小芸要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有勇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小芸的父母要知道,小芸的心理仍停留在幼儿时代,他们必须给予她无条件的爱,让她获得安全感,从而才有力量戒掉网瘾,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