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爱与严
2017-03-04林小红
林小红
【摘 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班主任的爱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同时班主任的严也是学生成长的指示灯。唯有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使得师生关系融洽,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爱;严;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失去了师德尊严,就是管得太严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的“爱”与“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爱”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教育不能缺乏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时,无论是耐心的劝导,还是严肃的批评,学生都乐意接受。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有正确的教育目标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班主任若给予学生适当的爱,则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相反,班主任若给予学生不适当的爱,那就会造成反效果。班主任对学生不适当的爱表现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家长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往往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己和虚荣的基础之上。主要表现为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若学生稍不顺从,班主任就批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显然,这种爱很难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2. 保姆型
在班級管理中,这类班主任过于溺爱学生,对学生缺乏基本期待和严格要求,事事包办,从不轻易放手。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则认为这是班主任对其锻炼机会的剥夺。
3. 暖水瓶型
这类班主任心里爱学生,但表现得如暖水瓶一般“外冷内热”。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这种“暖水瓶型”的班主任,往往难以做到师生情感上的交流,结果是学生对班主任“敬而远之”。
4. 势利型
这类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生的爱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于差生,则完全忽视。这种爱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班主任的“严”是学生成长的指示灯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存在严重的误解,把“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得学生的人格、自尊、上进心都倍受打击。真正的“严”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必要的。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让学生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严厉却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畏缩的心理。久之,学生将失去自己的特性,并对班主任产生依赖性。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 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要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要严而有格。班主任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能统一用简单草率的批评了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批评学生,势必会造成反效果。
三、把握“爱”与“严”的尺度是班主任工作艺术所在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爱与严”观念,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漠视甚至歧视另一部分学生。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拖班级的后腿,而且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且艰难的。做后进生工作最能体现班主任的“爱”与“严”。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经验谈谈正确把握“爱”与“严”的几点做法。
1. 尊重学生自尊心,避免对抗心理的产生
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尊心,后进生往往表现得更强烈,更偏激。教师如果不重视后进生甚至轻视他们,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之间关系僵化,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难以展开。教师必须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的对抗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笔者接手担任三(2)班班主任时,班上有位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赖书军,他每次测验成绩总是二十多分。据前任班主任反映,该同学在上课时总折纸飞机还到处乱扔,弄得整个教室乱七八糟。教师找他谈话,他就以长时间的沉默与蔑视的表情对抗。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仔细分析该学生的行为。一天,笔者把他叫到草坪中,并拿出事先折好的纸飞机送给他。他瞪大眼睛表示不解。笔者故作神秘地说:“你不是想当一名飞行员吗?老师想看着长大以后的你在蓝天上飞翔。”他疑惑地问:“你怎么会知道我的想法?”笔者晃晃手指说:“我会掐算。”笔者与学生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随后,笔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解说当飞行员应具备的条件——文化素质要高,思想纪律要好。之后,赖书军同学不知不觉中改掉坏习惯,成绩进步也很快。
2.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
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实际上并不存在“差生”,存在的只是教师没有发现学生本身的“闪光点”,不会因利诱导,不会用“爱”感染学生,不会用“严”教育学生。
班上有位女同学,成天把自己打扮成香港歌星的样子,坐在教室里不是照镜子,就是身体动个不停。该学生成绩还很差,许多科任教师都向笔者反映情况。中段考后,笔者要准备学生家长会的资料。笔者决定淡化该生的考试分数,着重在家庭报告书上下功夫。笔者对她的评语是:“你聪明、美丽,是我们班上的文艺明星,老师非常高兴。‘六一节快要来临,我们期待你精彩的节目。”几天以后,她果然找到了笔者并展示其编排的舞蹈,笔者帮她修正了几个动作,并旁敲侧击希望她在“六一”文艺会演上拿第一名。她果然拿到了名次,笔者抓住这次获奖的契机,要求她提高成绩。该生之后有了进步,成绩提高了,纪律好转了。
3. 建立严格、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除了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因素外,还必须建立严格、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以点带面,面向全体,使后进生在不知不觉中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从而达到转化的效果。
新学期开始,笔者便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订好本学期的学习计划,认真审查后进生的学习计划,要求不能太高,要循序渐进。每施行一阶段以后,就找学生了解情况,对照计划,再制订下一目标;开展“每天一读”活动,利用早读课或活动课2-3分钟时间,诵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一帮一”活动,要求班干部定时开展主题班会,每人帮助一名后进生。
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学生,“严”与“爱”双管齐下,可以使教育的效果更加凸显。那么,班主任如何运用“爱”与“严”的技巧与学生进行谈话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师生谈话的“共鸣点”。学生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长大,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思想、气质、性格的人。因此,不同的学生表现为不同的接受心理,教师要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的戒备点、对立点、反抗点,就必须设法找出学生容易接受的话题,使学生产生共鸣,在“爱”与“严”的氛围中完成转化的工作。
其次谈话要注意谈话场合。教师与学生谈话除了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对症下药”外,还要注意谈话场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摸透学生心理,旁敲侧击地直捣病根。一见学生有问题,气呼呼地指着学生的鼻子,不分场合就当众责骂,这种做法根本要不得。
再次教师与学生谈话还要选择恰当方式,有利的时机,并附以尊重、热情、谦逊的态度。与学生进行说话要选择恰当方式,因人而谈,因事而谈,既有和风细雨,又有刚正硬朗的作风。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另外,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关系有一定的距离。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唯有做到宽紧适度、严爱统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