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 “正念”

2017-03-04周世恩

师道(人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重点中学一瓣正念

周世恩

教育的 “正念”

周世恩

越南高僧一行禅师教修行的居士吃橘子:剥橘子时,心无旁骛,眼睛盯着橘子,感受它的色彩;手摸着橘子,感受它的滑腻;剥开橘子时,感受它刹那间射出的汁液,闻它散发于空中的清香;然后取一瓣橘肉,放入口中,缓慢地咀嚼,全神贯注地体验门牙咬断它、臼齿磨碎它、舌头搅动它的每一个动作,直到它完全液化,被吞咽下去为止。

一行禅师告诉修行的人:即使是一瓣普通的橘子,如果专一地吃,认真地吃,你就会对一瓣橘子有全新的体验。原来,橘子的皮那样的芳香迷人,橘子的汁那样的酸甜可口,橘子的肉那样嫩滑无骨;原来,吃橘子这样的普通的事,经过仪式般的过程后,如此地神圣、美丽,感觉如此地奇妙、快乐。

佛家修行,讲究 “正念”。

所谓正念,就是专注地活在当下——走路,专心走;睡觉,专心睡;吃饭,专心吃;活在今天,认真地活好今天,不执著于过往,不忧患于未来。专心投入一事、一物、一天,你才能从平凡、朴素中,感受到快乐、奇妙、美好,新奇!

思量对比,我们好像都没有活在当下——工作时,我们吃着饭;吃饭时,我们聊着天;聊着天时,看着电视;看着电视时,却玩着手机……我们无可奈何,如滚滚社会洪流之下裹挟的泥沙,疲于奔命,求于发展,汲于名利,浮躁而功利,奔跑而不看眼前路,遗忘了一瓣橘子、一缕阳光、一片草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快乐,也忘记了一天一时一刻,皆有美妙,一粥一饭之处,都有神圣、惊喜和美丽。

无可奈何之间,我们缺失了生活的 “正念”,而麻木、焦躁、迷惘,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缺失 “正念”的,不仅仅是生活,教育何尝不是?

“你读书是为什么?”

“我读书是为了考上重点中学!”

“你考上重点中学是为什么?”

“考上重点中学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

“考上重点高中是为什么?”

“考上重点大学!然后赚钱,赚很多的钱。”

这是一段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看起来有点像笑话,却是目前教育现状的写照,也是教育缺失“正念”的写照。

君不见,幼儿园的孩子活在了小学,学拼音、练数学,生怕输在了起跑线上;君不见,小学的孩子生活在了初中,为了选报知名培训机构名额有限的课程,家长们争先恐后,下载app,定闹钟,蜂拥而至。为了考进重点中学,孩子们耗费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但他们所学的,无非是应付一时的考试技能,将来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很多学校、教育部门活在教育的 “目的”里,轻视教育的过程,重教育的结果,将分数、升学率作为教育的唯一标准;无数的家长则生活在未来,盼孩子成龙成凤,而自己忙工作、忙未来,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独缺少了陪伴成长的父母。

缺乏 “正念”,让我们的教育始终处在集体焦躁状态,只见 “未来”,却没有了 “当下”。

不可否认,教育需要追求结果。毕竟,教育需要用一定的指标去评价。但过分地强调分数、升学率、进步、结果,忽视过程,矫正过往,必然会破坏受教育者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同时,也会破坏施教者——教师教育的乐趣。广而化之,它还会制造一个社会的焦躁,家长活在孩子的未来里,劳碌奔波;老师活在分数的目标里,匠气十足;孩子活在忙碌里,灵气尽失。而不在 “当下”的教育,必定缺乏生气,暮气沉沉。

教育需要追求结果,但不是一味强调结果,而更应该重视过程。这种过程,是缓慢的、快乐的、神圣的,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需要鼓励、等待、期盼。宛若栽植一棵树,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只能静静地给它施肥、浇水、培土,让它的树叶和阳光缠绵,让它的树根深入到泥土中,让它与风雨雷电抗争。教育,是等待一棵树的成长,而这棵树,从未想着参天,却匍匐于大地之上,而栽树的人,从未想过树郁郁葱葱,它却顶天立地。

只有活在这段教育过程里,我们的孩子、家长、老师,才能享受这段过程,领略到教育传递出来的幸福、美丽。生活在未来,生活在别处,只能开出枯燥的花,结出焦躁的果。

为什么很多孩子和老师享受不了教育的乐趣?

因为我们不在教育的过程里,我们把教育的 “正念”丢了。学生学,不专注于学的过程,不专注于当下,不专注于学习中精神的满足和快乐,而是直奔目标、结果,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成了痛苦、负担;教师教,太看重于结果,太着眼于分数,而丢失了自我,丧失了精神,为无休无止的检查、评比而劳心劳力,为及格率、优秀率、生字、单词、语法、作文、阅读肢解文本,何谈施教的乐趣?而活在分数指挥棒之下的孩子,全部的生命时光从小就被作业、训练所淹没,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在为 “有用”而努力、忙碌,何谈幸福?

不可否认,这一切没有乐趣的背后,皆有其客观原因——我们无法不奔跑,因为那是我们赖以生计的砝码,实现梦想的桥梁;我们都很忙,因为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就在那儿,高企的房价就在那儿。而教育,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就划在那儿,不管你考与不考;别人班级的孩子的均分就比你们班的高上一截,不管你看与不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各类培训班里呆着,不管你报与不报。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这个染缸里,谁也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你得马不停蹄地奔跑,为生活买单、奔波、冲刺;你得随大流,听分数指挥棒的调度,直面结果。

是的,生活也好,教育也好,都是社会洪流中裹挟的沙粒。有些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即使是沙粒,我们也可以在滚滚洪流中活得恣意些、尖锐些。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可以改变自己。

譬如,在教授完一段枯燥的定理后,和孩子们聊聊生活、谈谈人生;在考试完后,不谈分数,只说习惯;把教室变为游乐场,只为让孩子的童年有一个真正的儿童节……

教育同样需要 “正念”。 “正念”,要求教育者活在当下,也要求施教者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需要教育慢下来的当下。

教育不是标准化的流水线,“学生”的生产没有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处在教育之中,其改变是极其缓慢、细微的。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从来就是 “慢活”、 “细活”,也是一段生命被另一段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为师者 “润物细无声”的润泽,需要为师者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容,更需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才能 “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活在当下,也是需要教育多一些 “无用”的当下。

身为教师,不要让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每一句教诲,都指向一个目标: “有用”!每一位学生,莫要让所有的学习都指向分数、升学、重点初中、重点大学。教师也好,学生也罢,都需要学点 “无用”的东西,看一本闲书,对考试或许无益,但对滋养心灵有用;邀三五知己,荡游山野,与未来无关,但慰藉生活,滋润灵魂;养几盆花草,当孩子一样伺弄,与升职晋级无关,与考试升学无关,但颐养善良,灵动情趣;发发呆,任时光匆匆从指缝间溜走,也是一种生命的美好。音乐、美术、建筑、设计、哲学、遐想、爬树、垂钓,发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支撑了人类世界的美好。

正是这些 “无用”的东西,才让我们真正感觉是活在当下,并且享受着眼前的一切美好。

丰子恺曾经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如此,安好。”安好,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活在当下,让时光慢下来。因为,慢下来,你感受幸福的能力才会提升,你幸福的沸点才会降低,你才能从日常的一切感悟、体察幸福,而不是把幸福放在纠结的过去,放在遥远的未来,从一粥一饭中,体会吃的幸福;从阳光、清风、树叶的歌唱中,感受活着的幸福;从一句关心、一句祝福中,感受亲情、友情的幸福。

花和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它们,只顾自个儿长着长着,就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生活如此,教育也应该这样。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实习生 谢绮靖

猜你喜欢

重点中学一瓣正念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心意
童心一瓣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鞍山市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书之井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
身乘一叶舟,心绽一瓣莲
一片落花一瓣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