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2017-03-04阴明钢雅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四川雅安625000
阴明钢(雅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四川雅安625000)
探讨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阴明钢(雅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四川雅安625000)
在高层建筑中,随处可见电梯设备,它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交通建设,而且开拓了建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了高层建筑。本文笔者主要依照自身经验,浅要剖析电梯检验过程易忽视的问题,希望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电梯;检验过程;忽视;问题
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自身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其常规检验至关重要。研究相关安全规范可知,检测人员务必要仔细检查各个项目。然而,随着使用面积的增大,检验人员的工作总量也有所加大,为能够有效、如期检验电梯,通常会简化并省去某些不重要项目,致使安全隐患遗留。(按照电梯检验相关规范的要求,B类项为必须检验项目,C类项为可抽检项目,但高层房屋越来越多,电梯的保有量也随着增加,检验人员增加相对较慢,有的检验员为节省检验时间,对C类项不抽检,对B类项进行抽检,致使留下安全隐患)本文首先剖析电梯性能检验必要性,然后探讨检验过程易忽视问题。
1 电梯性能检验必要性
电梯技术检验即面向电梯设备主要零部件和分支设备系统等进行综合性检验与系统评估,并在具体的检验活动中,提早发现并有效处理各种故障问题,让电梯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电梯技术检验可以维持设备稳定,切实保障生命安全,而且能够促进电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并做好电梯性能检验工作。
2 检验过程易忽视问题
2.1 超载报警装置预设参数检测问题
为防范电梯超载现象的出现,配设超载报警装置至关重要,所以,科学设计超载报警装置预设参数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电梯额定载重与超载报警装置预设参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即便看似安全,却可能无法实现长期运行。如果电梯额定载重明显超出超载报警装置预设参数,则电梯运输效率将显著降低,同时,在乘坐电梯过程,如果人多,将听见超载报警声。例如,某单位电梯载客约18人,待其下行运动至三楼时发生溜梯现象,此时,安全钳马上制动,于二楼和三楼部位立即制停电梯,致使轿厢内乘客近乎被困三十分钟。通过多位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与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超载装置失效为根本引发因素。针对上述问题,应考量检测超载报警装置。
2.2 电梯速度检测
运行速度为电梯性能的基本指标,还是电梯检验的核心内容。我们只有科学测量运行速度,方可判断电梯整机性能。电梯技术规范中清晰指出:若电源处在额定电压和频率条件下,且轿厢载重为额定载重一半大小时,其向下运行速度应高出92%额定速度,且不应超过105%额定速度。这一条款表明,一定要让电梯自身的运行速度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另外,无论在电梯上行或下行过程,轿厢载重和额定频率等均可能影响电梯的基本运行速度。即便电梯技术经由长期发展,其调速系统趋于成熟,外加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减小,然而不难发现,电梯出厂时期预设的额定速度和投入使用过程的具体运行速度之间存在出入。我们应将轿厢限速器自身的动作速度控制在正常范围,且上限动作速度需考量所用限速器的实际类型,保证下限限速器类型是115%额定速度。
2.3 反绳轮检验
现阶段,绝大多数电梯的曳引比都为2:1或者更大,所以这类电梯均应用反绳轮。一些电梯甚至把反绳轮整合到对重测及轿厢侧,以此来有效减小曳引钢丝绳自身的受力,还可控制电动机功率。然而,对于反绳轮检验,不管在检验检查过程,还是维护保养中均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例如,某办公楼客用电梯,因电梯在长时间投入使用后,并未得到有效的保养,致使润滑道堵塞,同时,反绳轮润滑口面向内端,进而引发了反绳轮润滑滞后、轴瓦和轴内部发生干摩咬合,如果长时间累加,锁紧销存在断落的危险,使得电梯轿厢发生坠落。待自由直落至超出地面6cm位置时,限速器、安全钳可让电梯轿厢马上停止坠落,然而,令人惋惜的一点是,在拉杆和钳块之间的焊点部位,安全钳断开,致使轿厢滑落至缓冲器。由此可知,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均存在失效问题,为让电梯稳步、规范运行,一定要强化反绳轮检验。
2.4 平衡系数试验
平衡系数试验为C类项,试验过程复杂,花费时间较多,故很多检验员选择按照安装单位自检报告的数值进行填写。
而实际上平衡系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电梯选用电动机的功率余量较小,如平衡系数取值不合适可能会造成电梯启动后出现倒拉、发生溜车或者冲顶的事故,增加平衡系数就是增加对重的质量,会带来电梯启、制动加速度的减小,以至启、制动困难。故平衡系数的选取要兼顾空轿厢上升和满轿厢下降,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
2.5 以细节为切入点,强化检验管理
电梯使用单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保证健全和可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件,安全警示标志与乘客注意事项应醒目、清晰,电梯维保单位应依据规范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作业指南开展维护保养工作,维保管理机制及质量控制规范等应详尽、完善,公共场所电梯应采用安全服务透明的管理模式,每一项管理体系与安全职责均应认真记录,有效存档,商场与小区物业公司之间应编设应急预案,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如果电梯检验人员不遵守操作规范,出现配合失误、仪器应用不合理等问题,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另外,责任体系不成熟,在检验过程还可能出现漏检等不良问题,严重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为此,应从上述层面着手强化管理。
3 结语
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使得电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但电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对人民群众带来巨大危害。近几年,电梯安全事故逐步增多,且事故引发原因具有多样性特点。对电梯进行综合监管已成为规避电梯事故的主要手段,并有利于生命财产的维护。
[1] 王婧.探讨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J].福建质量管理, 2016,(1):196.
[2] 赵敏剑.探讨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J].科技尚品, 2016,(7):111.
[3] 张书辉.探讨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J].中国化工贸易,2017,7(2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