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膜研究进展探析

2017-03-04付思娅李娟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与医学美容系四川成都610103

化工管理 2017年26期
关键词:面膜提取物功效

付思娅 李娟(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与医学美容系,四川成都610103)

面膜研究进展探析

付思娅 李娟(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与医学美容系,四川成都610103)

1 面膜概述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面膜因其携带方便、效果明显等优势,成为深受爱美人士欢迎的护肤产品。面膜作用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面膜通过阻隔肌肤与空气的接触、抑制汗水蒸发,保持面部皮肤充分的营养和水分,增强皮肤的弹性和活力;其次,面膜中大量水分可以充分滋润皮肤角质层,使角质层的渗透力增强,使面膜中的营养物质能有效地渗进皮肤,促进上皮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再次,面膜具有黏附作用,当揭去面膜时,皮肤污物(表皮细胞代谢物、多余皮脂、残妆等)随面膜一起粘除,使皮肤毛囊通畅,皮脂顺利排出[1]。因此,只要科学合理使用面膜,便可有效改善皮肤缺水和暗哑,减少细纹生成,延缓皮肤衰老,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祛除斑和痘的功效。

面膜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照面膜功效可将其分为保湿面膜、美白祛斑面膜、抗皱面膜、祛痘面膜、清洁面膜、紧致毛孔面膜等;按照面膜的剂型分类可分为剥离型面膜、膏状面膜、粉状面膜和湿布状面膜;按照面膜载体材质可分为贴式湿布状面膜和非贴式面膜;按照理化性质可分为软膜和硬膜[2]。

2 面膜功效性成分研究进展

市场上有各种功效性面膜,如美白祛斑类面膜、保湿类面膜、控油祛痘类面膜、清洁类面膜等,这些面膜成分中含有大量功效性成分。

2.1 保湿面膜功效性成分

保湿面膜要想很好的发挥保湿功效,需要模拟皮肤天然保湿系统来保持皮肤水分,包括加入油脂以在皮肤表面形成封闭薄膜,可延缓皮肤水份蒸发;加入能与水分子结合的吸湿剂,可保持皮肤角质层水份;加入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修复剂,以恢复角质层屏障功能;加入能促进人体皮肤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的物质。

面膜中常加入的油脂有矿物油、角鲨烷、硅油、羊毛脂、羊毛脂醇、胆固醇、卵磷脂、甘油三脂等,常添加的吸湿剂有甘油、蜂蜜、乳酸钠、尿素、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糖醇、吡咯烷酮羧酸、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等,常用的皮肤角质屏障功能修复剂有神经酰胺、尿囊素、烟酰胺、维生素E、泛醇、维生素A、维生素C等,能促进人体皮肤水通道蛋白AQP3物质有筋骨草提取物、南美洲植物蛇藤属阿那豆果提取物、甘油基葡萄糖苷、三色堇提取物、百合提取物[3-6]。

2.2 美白祛斑面膜功效性成分

皮肤的颜色主要由黑色素决定,黑色素是由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合成并转运到角质层细胞中,包括真黑色素和褐黑色素两种,真黑色素表现为深棕色,褐黑色素表现为黄色到红褐色的相对变化。

美白祛斑面膜主要是通过以下功效性成分发挥作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 IFN)、内皮素拮抗剂、壬二酸、熊果苷等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增殖来发挥功效;4,5,7-三羟基黄酮醇、槲皮素、苦参酮、白藜芦醇、熊果苷、芦荟提取物、曲酸、安息香酸、壬二酸等是通过抑制黑色素合成酶(主要为酪氨酸酶)活性来阻止黑色素生成;烟酰胺、N-烟酰胺、天然酵母提取物、维A酸、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WJ-50353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是通过抑制黑素小体从基底层转运至角质形成细胞的方式发挥功效;亚油酸、乳酸、甘蔗汁中的羟乙酸、全反式维A酸和羟基乙酸是通过促进角质层脱落来达到美白祛斑效果;维生素C、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是通过将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多巴醌、5,6-二羟基吲哚、5,6-素二羟吲哚-2-羧酸等中间体还原成无色的多巴和多巴色素,从而抑制色素颗粒的形成[7-10]。

2.3 抗衰老面膜功效性成分

皮肤老化是随着个人年龄增长逐步发生的细胞以及结构损伤的积累,目前抗衰老面膜主要通过以下几类功效性成分发挥作用:

第一大类是保湿剂,皮肤衰老的原因之一是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导致皮肤锁水能力降低,皮肤变得干燥而出现皱纹。因此,抗衰老面膜中常加入具有抑制水分蒸发功能的油脂(如神经酰胺、角鲨烷、卵磷脂等)和小分子吸湿剂(如甘油、丙二醇、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乳酸盐、尿素等)以恢复皮肤屏障功能,保持角质层水份。第二大类包括新陈代谢促进剂、抗氧化剂、DNA修复剂以及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诱导剂,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新陈代谢减慢,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细胞的老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使皮肤中老化细胞增多,进一步导致皮肤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能力下降,胶原纤维变粗,出现异常交链,导致皮肤弹性下降,皱纹增多;同时过多的老化细胞对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过量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的DNA使细胞受损伤和氧化皮肤脂质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产生细胞老化标志的脂褐素积累于细胞内。因此,抗衰老面膜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果酸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入榉树芽提取物、柚子籽提取物、维生素c诱导体、维生素A诱导体、苦参提取物、生姜提取物乳清成分和灵芝提取物可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加入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a-硫辛酸(LP)、维生素E、辅酶Q10、胡萝卜素、单宁、咖啡酸诱导体、芦丁、木脂素和石榴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咖啡果提取物等成分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超氧自由基,加入DNA糖苷键酶、DNA甲基转移酶能有效的修复DNA损伤。第三大类为皮肤免疫力修复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族以及锌、铁、铜、硒等矿物质成分。第四大类为美白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皮肤发黄是亚洲人的皮肤特征,除了黑色素增多以外,皮肤发黄的原因还有真皮蛋白质的糖化与甲醇羰基化。熊果苷、曲酸、杜鹃花酸等能减少黑色素的产生,艾蒿提取物和橄榄叶提取物等成分能防止真皮蛋白质的糖化与甲醇羰基化,从而使皮肤恢复健康色泽[11-14]。

2.4 祛痘面膜功效性成分

青春痘是由多种因素单独或相互作用引起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性反应,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等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目前祛痘面膜主要通过以下五大类功效性成分发挥作用:

第一大类为角质处理剂,如水杨酸(安全使用浓度为0.5%-2%)、α-羟酸(甘醇酸、乳酸、柠檬酸)、白柳提取物、壬二酸、木瓜蛋白酶等成分,以祛除表皮多余的角质细胞,疏通毛孔。第二大类为皮脂分泌抑制剂,如锌盐(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酸锌、吡啶硫酮锌)、硫磺、维生素B6、维生素B3、烟酰胺、大豆异黄酮、丹参酮提取物,这些成分能减少或抑制皮脂的过度分泌,防止毛囊阻塞,避免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第三大类为杀菌剂,常用的杀菌成分有锌盐(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酸锌、吡啶硫酮锌)、硫磺、壬二酸、青蒿挥发油、丁香精油、迷迭香精油、茶树精油、蜂胶、辣椒素、抗菌肽,能迅速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螨虫、糠秕孢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寄生菌群,防止细菌原体浸蚀而发炎长痘。第四大类为消炎剂,常用成分有茶树提取物、飞燕草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等,能抑制毛囊内的炎症因子,避免丘疹、脓疱、结节严重青春痘产生。第五大类为美白剂,以祛除青春痘残留的疤痕,常用美白剂有熊果苷、壬二酸及其衍生物、葡萄糖胺、甘草提取物、亚油酸、维生素C衍生物、维生素E衍生物、绿茶提取物等[15-17]。

2.5 舒敏面膜功效性成分

敏感性皮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皮肤疾病,也不是一种皮肤类型,是一种描述对多种因素易感而诱发的主观感觉症状的皮肤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皮肤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感觉。敏感性皮肤发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现主要认为是以下几方面:角质层较薄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神经神经传导功能增强、免疫反应增强和毛细血管扩张及某些炎症介质释放。目前舒敏面膜主要通过以下五大类功效性成分发挥作用:

第一大类为保湿剂,以提高皮肤的保水能力,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常用保湿性剂有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吡络烷酮羧酸钠、透明质酸、乳酸、乳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甘甘油酯、葡萄糖酯类及胶原蛋白类等。第二大类为舒敏剂,以减少敏感性皮肤的过敏反应;常见舒敏成分有甘草酸二钾、α-红没药醇、月桂酰胺二丙酸二钠维生素E磷酸酯等。第三大类为皮肤修复剂,以修复皮肤的屏障功能,常用成分有尿囊素、月桂酰胺二丙酸二钠维生素E磷酸酯、表皮生长因子(EGF)、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C、绿茶等多酚类抗氧化剂、酶Q10等。第四大类为消炎剂,以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常用成分有茶树提取物、飞燕草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蓝蓟油等。第五大类为神经系统稳定剂,如反式-4-叔丁基环己醇可抑制TRPV1过度表达,具有镇定皮肤神经过度反应的作用,从而有效舒缓肌肤[18-20]。

3 面膜载体材质的研究进展

面膜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非贴式面膜和贴式面膜,非贴式面膜的成膜材质主要为水溶性增稠剂,贴式面膜成膜材质包括无纺布、蚕丝、生物纤维、天丝和竹炭纤维等。

3.1 贴式面膜载体材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贴式面膜载体材质包括无纺布、蚕丝、概念隐形蚕丝、水凝胶、纯棉纤维、生物纤维、粘胶纤维、天丝和竹炭纤维[21]。无纺布与皮肤亲和力不佳,吸水性不好,透气性一般,使用时如同白色面具,视觉感差。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不属于环境友好型产品[22]。纯棉纤维由棉花为原料,通过交叉铺网法制成的水刺不织布结构,具有吸水性好、拉伸力强、贴肤性好等优点,但棉絮易引起皮肤过敏。蚕丝面膜基布轻、透、软、薄,因此贴肤性好,隐形效果佳;同时,蚕丝是多孔性纤维,吸水性强,渗透力佳,保湿度是普通面膜的5-10倍。但蚕丝面膜基布拉伸性差,易破、成型不佳且成本高,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概念隐形蚕丝面膜是全天然纯绵的材质,是无纺布的升级品,与蚕丝面膜基布一样具有吸水性强、渗透力佳,贴肤性好,隐形效果佳;而且拉伸性强,可以根据不同脸型拉伸调节,使之覆盖到肌肤的每个角落,具有蚕丝的光泽和丝滑感,所以被称为蚕丝面膜,是目前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面膜材质之一[23]。水凝胶面膜是以亲水性凝胶作为面膜基质,对皮肤无刺激,内部可以注入各种功效性成分(如熊果苷、维生素E、烟酰胺、谷胱甘肽等成分)而制成功能性面膜,同时贴肤性强,不易蒸发、干燥,其退热舒缓的效果对急性皮肤损伤(如过敏、长痘、擦伤)有良好效果,也是目前比较畅销的面膜之一。生物纤维素面膜由葡糖醋杆菌发酵制成的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兼具生物可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贴肤性和韧性,能贴入皱纹与皮丘深处,因此较一般布织面膜更具提升和紧肤效果。由于具有不被人体排斥的特性,在医学界被用来作为心血管修复与人造皮肤使用。但目前生物纤维面膜基布生产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要求严格、面膜灌装工艺困难等缺点[24]。竹炭纤维面膜是采用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煅烧毛竹,然后再将其煅烧产物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因而竹炭纤维面膜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清深层清洁功效。天丝是粘胶纤维的升级版,以木浆为原料经溶剂纺丝方法生产的一种崭新的纤维,具有棉的"舒适性、涤纶的"强度"、毛织物的"豪华美感"和真丝的"独特触感"及"柔软垂坠",无论在干或湿的状态下,均极具韧性。

虽然市面上面膜基布种类很多,但人们还在不断寻找更新型的面膜基布原料和生产工艺。如李杨等研发了四种可用于“隐形面膜”的基布,与市场上常见的隐形面膜基布做对比,面膜基布干湿态物理机械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透气性,而且“隐形”良好,完全能适应市场“隐形”面膜的要求,且采用短纤维经水刺加工,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好,透光率高,成本较低[25]。吴旭君针对我国现阶段细菌纤维发酵技术落后、产品应用领域狭窄、附加值低等现实问题,建立生物纳米纤维素面膜工程化生产体系,从发酵生产、结构调控、原位复合等角度,开发生物纳米纤维素及功能化面膜系列产品[24]。

3.2 非贴式面膜载体材质

非贴式面膜成膜材质的选择是面膜制备成功的关键,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成膜材质主要包括4大类水溶性增稠剂:有机天然水溶性聚合物、有机半合成水溶性聚合物、有机合成水溶性聚合物、无机水溶性聚合物[26]。有机天然水溶性聚合物包括植物性胶质类和动物性胶质类,其中植物性胶质类有淀粉、黄耆胶、阿拉伯树胶、黄原胶、果胶、鹿角菜胶、琼脂、褐藻酸钠、白芨胶浆和瓜尔豆胶等,动物性胶质类包括明胶、壳聚糖、胶原蛋白等。有机半合成水溶性聚合物有改性纤维素类(如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瓜尔胶及其衍生物、改性淀粉类(如辛基淀粉琥珀酸铝)。有机合成水溶性聚合物包括乙烯类(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甲基醚及其共聚物)、聚氧乙烯、聚乙二醇。无极水溶性聚合物包括胶性硅酸镁铝、胶性氧化硅、硅酸镁钠、膨润土[2]。这些水溶性增稠剂是面膜功效性成分的良好载体,通过成膜作用减少皮肤水分蒸发以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同时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无毒性反应,因此深受化妆品配方师和消费者喜爱。

综上所述,目前对面膜的研究集中在功效性成分、面膜载体材质方面,如配方师们不断将化妆品中的各类功效性成分添加到面膜中以制成多种功效性面膜,不断寻找新型的、吸收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的功效性成分,不断开发持液能力强的、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面膜载体材质以及分析各种面膜载体材质对面膜功能的影响(如透气性、柔软性、带液率、渗透性、保水性能、拉伸性能等)[28],但是鲜有研究各类面膜在人体皮肤上的真实功效,所以今后应加强面膜与人体皮肤相结合后功效研究,以给消费者选择提供参考。

[1] 徐晶,商硕,王庆松.中药面膜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617-1621.

[2] 黄丽娃.美容化妆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邹鹏飞,刘志河,路万成,等.皮肤自身保湿系统和保湿护肤品设计思路[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35(1):18-20.

[4] 王华英.保湿剂及保湿护理品的配方设计[D].江苏:江南大学,2009.

[5] 李楚忠,高红军,丛琳.天然植物保湿成分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概况[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4,37(7):24-26.

[6] 余丽丽,朱雷,余佳丽.保湿因子与保湿化妆品[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9,(4):84-95.

[7] 鄢又玉,赵春芳,李三杰,等.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日用化学工业,2009,39(6):423-427.

[8] 孙蓓,李潇.影响皮肤黑素沉着的美白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2):82-85.

[9] 官兴丽,罗理勇,曾亮.天然产物的美白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432-436.

[10] 马秋华,汪峰,周春英.壬二酸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3):215-216.

[11] 李欣,李爱国.皮肤的抗衰老机理及护理[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36(4):18-21.

[12] 李想,胡君姣,李琼,等.抗衰老化妆品及其功效评价[J].香精香料化妆品,2013,(5):58-62.

[13] 杨永鹏,董萍,丁克祥,等.抗氧化再生网络体系及关键元素在延缓皮肤衰老产品设计和研制中的应用——Qipa美白功效纳米乳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J].中国化妆品(行业版), 2011,(4):54-61.

[14] 高桥元次.日本抗衰老化妆品技术的发展[J].中国化妆品,2011,(6):102-111.

[15] 殷迪,牛松青.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3):166-169.

[16] 周丹丹.药用植物提取物结合抗菌肽去痘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2015,(2):780.

[17] 唐月英.浅谈祛痘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与研发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0,(9):34-35.

[18] 樊琳娜,贾焱,蒋丽刚,等.敏感皮肤成因解析及化妆品抗敏活性评价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5,45(7):409-414.

[19] 李庆春.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3, 35(5):264-265.

[20] 于天浩,陈萍,周敬,等.天然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展望[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38(6):37-39.

[21] 钟春燕.细菌纤维素凝胶面膜:中国,CN1872022 [P].2006-3-29.

[22] 曹光群.8种面膜的配方与制备工艺.日用化妆品科学[J].2015,38(4):50-52.

[23] 刘丽仙,蒋丽刚,申奉受,等.面膜配方技术和面膜布材质概述[J].2015,38(6):6-10.

[24] 吴旭君.生物纤维素面膜的制备及其功能化产品开发[D].上海:华东大学,2014.

[25] 李杨,陈韶娟,杜西超,等.新型“隐形”面膜布的开发与测试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6,45(1):20-23.

[26] 董银卯.划转品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7] 苏婷婷,殷保璞.面膜基布材料分析与性能评价[J].上海纺织科技,2014,42(8):32-36,49.

Exploration on facial mask’s research progress

Fu Si-yaLi Juan(Polus International College,Chengdu,Sichuan 610103)

综述面膜的作用机制和分类,详细介绍面膜功效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各类成分的作用机理,阐述面膜载体材质的研究进展。

面膜;功效性成分;面膜载体材质;进展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facial mask’s research progress from three aspects∶the effect mechanism and classification;the present state of effective compositions research and effective mechanism;carrier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facial mask,effective compositions,facial mask carrier material,progress

付思娅(1985-)女,汉族,四川人,讲师,硕士

李娟(1976-)女,汉族,四川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面膜提取物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雾面膜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面膜里的新乾坤
哈哈镜 面膜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