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探究
2017-03-04杨宪伟徐量崔艳丽
杨宪伟徐量崔艳丽
(1.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2.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
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探究
杨宪伟1徐量1崔艳丽2
(1.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2.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
目的:探究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方法:将4-OH-6-CH3-2-吡喃酮作为原料,合成(2R)-2-[(4-羟基-6-甲基-3-吡啶)甲酰胺基-2-(4-羟基苯基)乙酸,然后将其与(6R,7R)-3-[(-甲基-1H-四唑-5-基)硫基]-7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进行反应,进而得到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结果:该工艺最终反应总收率达到19.53%。结论: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总收率高,可以在药物制备中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第3代头孢;抗菌药物;头孢匹胺;合成工艺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匹胺具有极强的杀菌力与抗菌谱作用,广泛应用于由各类致病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治疗中。近年来,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其合成工艺与产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次研究结合实际生产,探究了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
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微机熔点仪型号为MP300,由江苏国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红外光谱仪型号为Frontier,由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提供,JNM-ECX型核共振仪由深圳市仁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4-OH-6-CH3-2-吡啶-3-甲酸制备
在三颈瓶中加入44.0g尿素、60.0g4-羟基-6-甲基-2-吡喃酮以及280mL无水乙醇,在80℃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在其中加入160.0mL三乙氧基甲烷,经过回流、冷却、抽滤,并给予减压干燥处理,最终得到83.6g淡黄粉末缩合物,其为粉末状态,熔点在212℃左右。在反应瓶中计入30mL氨水、80mL水、40.0g缩合物以及40mL40%的二甲氨水溶液,在4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4h左右的反应,此时得到的为橙色溶液,然后进行减压处理,对残留的氨和二甲胺进行去除,将浓缩液置冰浴,加入适量浓盐酸使PH值保持在2.0左右,经过搅拌、抽滤、水洗等得到5.3g4-OH-6-CH3-2-吡啶-3-甲酸,其熔点为262~264℃,产率达到72.36%。
1.2.2 (R)-2氨基-(4-OH苯基)乙酸乙酯盐酸盐制备
室温环境下,在反应瓶中加入80.0g邓氏盐、200mL水以及200mL乙醇,均匀搅拌后,使用盐酸将其PH值控制在5.0~6.0之间。经过多次搅拌可析出白色颗粒状晶体,经过冷却、抽滤、干燥等相关处理,可得到30.0g(R)-2氨基-(4-OH苯基)乙酸,熔点在215~220℃之间。在500mL饱和盐酸乙醇溶液中加入80.0g(R)-2氨基-(4-OH苯基)乙酸,将其置于60~70℃温度下反应4h左右,析出晶体,并冷冻处理3h,经过抽滤、干燥处理,得到40.7g(R)-2氨基-(4-OH苯基)乙酸乙酯盐酸盐,熔体在184~186℃。
1.2.3 2(R)-2-[4-羟基-6-甲基-3-吡啶)甲酰胺基]-2-(4-羟基苯基)乙酸制备
在200mL三角瓶中加入4.6g吡啶酸,并依次加入35mL二氯甲烷、4.2mL三乙胺,将其进行搅拌直至澄清位置,然后在其中滴入2.1mL二氯亚矾,反应80min左右,加入6.4gD-(l)-4-OH苯基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在其中滴入12.0mL三乙胺,室温条件下反应3h,加入冰水,将PH值调至2.5,经过搅拌、抽滤及水洗反应等,可得到8.7g侧链酸。
1.2.4 头孢匹胺的合成
将20mLDMF-甲基COOC4H9-n(1:1)混合液加入到4.4g7-ACA-MMT中,冰盐浴环境下搅拌30min左右,加入4.8mL三甲基氯硅烷与5.4mL三乙胺,经过20min搅拌后进行为期2h自然升温反应,得到7-ACA-MMT混合液,将其置入侧链酸混酐中,反应8h放置冰箱中,加入200mL水,将其PH调至3.5,经过抽滤、减压,得到8.0g粗制头孢匹胺。在所得粗品中加入40.0mL甲醇,在15℃条件下加入1.8mL三乙胺,搅拌溶解后加入50mL四氢呋喃,当呈现混浊时结束搅拌,室温条件下放置30min左右,在冰箱中过夜。经过洗涤、干燥等处理,将干燥品在60mL水中溶解,调整PH,析出黄色固体物质,在滤瓶中加入55mL异丙酸,加热搅拌后再加入55mL水,在室温状态下放置,可析出结晶,经过抽滤、干燥处理,得到头孢匹胺4.2g。
1.3 结果
经过六步反应,该工艺最终反应总收率达到19.53%。
2 结语
头孢匹胺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体外抗菌活性与洛美沙星相仿,但半衰期明显较洛美沙星为长。该药1985年在日本上市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细菌感染,取得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以往采用酰化方法制备头孢匹胺,其侧链酸活性脂产率低,这很大程度上是侧链酸稳定性差造成的。此次研究在头孢匹胺合成工艺中,三甲基氯硅烷、四甲基肌羟基能够对中间产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低,能够增加反应收率,值得参考借鉴。
[1]裔照国,刘红月,丁哲等.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问卷的调查与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4,15(2):144-146.
[2]殷福东,姜福元,卢言建.头孢匹胺中间体7-ACA—MMTZ的合成工艺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5(33):71-71.
[3]肖荣钦,徐斌.头孢匹胺关键中间体(F)的合成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