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探析

2017-03-04罗依尹建平陈柏书

环球中医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安胎气血

罗依 尹建平 陈柏书

·学术论坛·

《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探析

罗依 尹建平 陈柏书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进行探析:立足于本,补肾益精为主;主次分明,健脾益气为辅;动静相随,补血活血为要;巧以酒制中药助其药势;妙用任督之穴以平衡阴阳,总结其遣方用药之意,另辟蹊径取其外治之法,实为论治灵活,用法巧妙。并结合“预损培元,未病先防”等治未病思想的指导,辨证用药,临证配穴,为诸多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生育机会,易适用于临床及推广。

外治寿世方; 薄贴; 补肾; 安胎; 治未病

薄贴之名,清代《医学源流论·膏药论》有云“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类。膏药之用,简、便、效、廉、毒副作用少。清代邹存淦的《外治寿世方·续编》以膏丹立目,收外治膏丹约八十余种,囊括古人膏药之精华,所治甚广。各代医家对胎动不安、胎漏的治疗,大多以补肾安胎之汤药为主,鲜用中医外治之法,而《外治寿世方》的“安胎主膏”和“专保小产膏”不仅弥补外治法之用,其补肾益精、健脾益气、补血活血、调和阴阳的遣方用药,更加丰富了外治法的辨证思路,正如《理瀹骈文》所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现浅析《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结合“预损培元,未病先防”,孕前孕后分期调理等治未病理念,以飨读者。

1 原薄贴方所载

安胎主膏[1]:熟地三两,党参、酒当归各二两,酒条芩、白术、淮山药各一两五钱,酒川芎、苏梗、酒芍、陈皮、杜仲、续断、贝母、香附各五钱……下血者,加桑寄生、阿胶各五钱。

专保小产膏[1]:生地八两、当归炒、益母草、黄芩各一两,白术、续断各六钱,酒芍、黄芪各五钱、甘草三钱……红缎摊贴丹田,十四日一换,将产一月一换。又以熟地二两,生地、杜仲、续断、桑寄生、地榆、党参、当归、砂仁、阿胶各一两……

2 立足于本,补肾益精为主

纵观古今安胎之法,补肾为第一要义,故原薄贴方承袭古代医家之意,立足于本,重用熟地黄补肾益精,生髓养血为主,配以桑寄生、杜仲、续断以补肾填精、固摄冲任而安胎,佐以阿胶滋阴补肾,养血育胎,正合张锡纯“寿胎丸”之意,《灵枢·经脉》有曰:“人始生,先成精。”清代傅青主主张种子需善调四脏,尤重补肾,创养精种玉汤;近代医家罗元凯教授亦认为肾为中医生殖、封藏之本,安胎当以补肾益精固摄为法[2];海派中医妇科流派各家安胎之法,补肾安胎为其根本[3]。此外胎儿的发育秉承父母之精,张景岳的《妇人规》以调补母体、滋养父气来未病先防[4],对于“数堕胎”者,亦强调预培其损,培补养胎之源以安胎。因此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在补肾培元的基础上,预损防病,可于备胎之时,男女双方可按“十四日一换”贴以此方进行预防调理。另外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该类药物具有调节和增加实验动物体内孕激素含量[5],抑制动物子宫平滑肌收缩[6],稳定子宫内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滋养胎盘以固胎的效果[7]。

3 主次分明,健脾益气为辅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原薄贴方辅以党参、白术、黄芪、山药来健脾益气、固摄安胎,是取其脾肾双补之功效,以后天养先天,生化气血以化精,先后天同补,有加强安胎之功。酌古沿今,各家对脾脏有其独具特色的理论指导,傅青主善运五行调脏腑,通过抑木扶土、暖火生土,创开郁种玉汤和温土毓麟汤,以生化气血之源,助胞宫受精得孕,正如《丹溪心法》所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五行归土,禀受万物而化生气血,胎于腹中,犹万物始萌于土,现代医家尤昭玲教授常采用健脾养膜法以助孕,益气摄托以固胎[8]。又因脾主统摄之功,脾胃健旺,能益气养血以固摄胎元,夏桂成教授治疗胎动不安五法中,倡导健脾气以安胎动[9]。脾土之养,需于不湿不干之地,此四药合用,补益中气,燥湿而不干,润土而不生湿,脾土得以健运,气血充沛,胎有所养,胎元自固。研究亦发现,白术对子宫平滑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10];黄芪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显著增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孕妇抵抗力而降低胎动不安的危险因素[11]。

4 动静相随,补血活血为要

血者属阴,其运在阳,故于大量补肾养血药物中配以活血温通之品,如当归、川芎、益母草以补血活血,调经固冲而养胎。仲景之时早已深谙补血活血之要,成为其辨证论治养胎、安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有云“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胎无苦疾”,其桂枝茯苓丸更是开活血化瘀以安胎养胎之先河。笔者认为先补血之源,后活血之路,则周流不息,营运正常,经脉调畅,脏腑安和,便身无病扰;若瘀血阻滞,新血不能下注胞宫,胎元失养,甚则迫血妄行,均可导致胎漏或堕胎;久病体虚之人,耗伤气血多成瘀,加以现代之清宫术,损伤胞络,则加剧瘀血为病,清代王清任亦倡祛瘀活血以安胎。故原膏方注重补与通的结合,以静寓动,动静相随,并无动胎之弊,正如《黄帝内经》所述“有故无损,亦无损”,使冲任调达,胞脉得养,血海充盈,胎元得以濡养而自固。且当归中所含的挥发油对子宫平滑肌具有双向作用,不仅能够抑制多种机制引起的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具有促进透皮吸收的作用[12],更适用于薄贴方的药性,从而发挥从外透内、直达病所的疗效。

5 药性之变,巧用酒法炮制

邹存淦沿古代医家炮制之法,重视药物性能变化,巧用酒法炮制当归、川芎、白芍、黄芩等。在《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中几乎所有药物都有炮制要求,酒法最为常用。酒早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酒乃性温大热之品,味甘苦辛,气味芳香,入心肝肺胃经,能升能散,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酒能溶百药,药借酒力,酒助药势,故无经不达,使药物充分发挥其效力,如:酒当归、酒川芎能增加其活血化瘀、通络行气之力;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酒白芍所含主要成分白芍苷,通过物理学改变,使其组织内结构和性状产生变化,加速分子的运动,改变了细胞壁的通透性,能在水煎剂中大量增加,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效率,增强了药物的疗效;能引药上行,缓和药物之苦寒之性,如酒黄芩,酒炒后专注于清上焦血热而凉血安胎。此外酒能舒张体表毛细血管,使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6 调和阴阳,妙用任督之穴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原书膏方多取任督二脉之穴,安胎类薄贴方尤甚,妙用命门、丹田以补肾温阳,益气养血而行安胎之效。任督二脉皆起于胞中,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阴中纳阳,阳中涵阴,气血互化,胎元得以自安。督脉阳气不足者或经气壅滞时,则易导致胞宫失于温煦或气机失于疏导,致女子摄育失权而不孕,遂选命门穴以补阳。而胎又以血为主,阴血不足则不能育胎,血不能自生,而又以气为帅,故选用脐下三寸益气养血之大主下丹田穴,今谓之关元穴,《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阴阳本为一体,气血的互根互用,正如阴阳的互根互用,需注重阴阳之间的贯通,使阴血得阳气的推动而布散全身,阳气得阴血的濡养而封藏于肾与命门,成其“稚阴稚阳”之体,故调治阴阳重在平衡,而非单补峻补其一。古今医之大者穷极一生之力,实为达阴平阳秘也,辨证论治如此,处方选穴亦如此,万物无所逃也。合《内经》所说“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自和,邪不可干,胎儿可成,胎元自固。

7 小结

综上所述,《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经过补肾益精,健脾益气,调养气血,阴阳相合,最终达到育胎固胎之功;同时外用之法又兼顾了孕妇和胎儿敏感之体,且取汤药之长,弥其损伤胃肠之短,疗效确切,使其胎稳母健至“瓜熟蒂落”。但不可否认,安胎类薄贴方有其辨证用药和临证取穴的局限性,秉承景岳之明训“安胎之方不可执,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13],且通过总结提炼古今医家安胎之法,主张在补肾培元为本,调和气血阴阳为要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临床取穴虽以任督二脉为主,但不拘于此,随证加减。辨证用药:虚证者,多加甘辛之品以达温补或润补气血之效,实证者,多加苦辛及芳香之物以畅脉络。临证配穴:以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气血互补的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来进一步激发一身之阴阳,调和周身之气血,待阴平阳秘、气血充足之时,胎孕自成,从而弥补此类薄贴方的不足。如偏肾阴虚者加山茱萸、女贞子、菟丝子,配以肾俞、太溪;偏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肉苁蓉,配以肾俞、腰阳关;偏脾胃虚寒者加砂仁、干姜,配以脾俞、胃俞,偏气血不足者加人参、何首乌,配以足三里、中脘;夹血瘀、癥瘕加桂枝、茯苓、桃仁,配以膈腧、三阴交;夹血热加牡丹皮、地骨皮,配以大椎;夹血寒加吴茱萸、艾叶配以神阙;夹肝郁加柴胡、佛手配以膻中等。

现笔者团队外治法工作室已独创补肾助阳、引火归元之扶元膏,治疗肾阳亏虚、阳气外泄之男子遗精、女子不孕、腰膝酸冷、耳鸣耳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补肾温阳、养血活血之种子膏,治疗女子胞宫虚寒冷痛、男子精亏血少之不孕不育,均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为诸多不孕不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这两种膏药,着重于孕前调理,且论证局限于肾阳不足及胞宫虚冷的患者,而《外治寿世方》中的安胎类薄贴方,论治范围宽广,通过辨证用药及选穴,适用于临床各种类型的胎动不安,并在“预损培元,未病先防”等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提倡孕前与孕后分期治疗,即孕前夫妻双方共同调理,孕后调养母体与胎儿,使夫妻双方乐于接受简便效廉的薄贴方法。因诸多因素影响,《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少有用之,其灵活巧妙的遣方用药与薄贴之法,结合未病的防治,更是值得作为新的切入点应用于临床。下一步将对此类薄贴方进行临床研究,验证其安胎之效。

[1] 邹存淦. 外治寿世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95.

[2] 罗颂平. 封藏之本,静以制动——论罗元恺教授安胎的思路与方法[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5):363-365.

[3] 张静,谷灿灿,胡国华.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安胎特色与经验浅述[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2):1640-1642,1646.

[4] 蔡晓彤,郭瑞华. 探析《妇人规》妊娠病论治特色[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270-271.

[5]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85-1790.

[6] 龚晓健,季晖,王青,等. 川续断总生物碱对妊娠大鼠子宫的抗致痉及抗流产作用[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9(6):459-461.

[7] 张思虎. 实用临床中药手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1-96.

[8] 曾倩,尤昭玲,章刚,等. 衷中参西论尤氏种子安胎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7-149.

[9] 张晋峰. 夏桂成教授治疗胎动不安五法摭拾[J]. 中医药学刊,2001,19(2):104-130.

[10] 周海虹,徐兆兰,杨瑞琴. 白术提取物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12(4):39-40.

[11] 聂紫雯,魏强华.黄芪免疫调节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8):103-105.

[12] 杜俊蓉,白波,余彦,等. 当归挥发油研究新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00-1406.

[13] 张景岳. 景岳全书[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9-633.

518133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罗依(硕士研究生)、尹建平、陈柏书]

罗依(1992- ),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未病。E-mail:547367864@qq.com.

尹建平(1957- ),本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未病。E-mail:1503322949@qq.com

R222.16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9.024

2016-07-17)

(本文编辑: 王馨瑶)

猜你喜欢

安胎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气血不足我来看
徐瑞荣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妊娠合并再障验案举隅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