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 致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纪略
2017-03-04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 文、图/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历史的丰碑 致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纪略
□ 文、图/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Historical Monument, the Precious Weapon to Win The Brilliant Record of Uniting Front of CCP
核心提示: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一大创造、一大智慧,因党而生、伴党而行、随党而兴,在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政治智慧和致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靠统一战线赢得人心,赢得江山,也必将赢得未来!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1921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年份—就在这一年,肩负民族解放和复兴重任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有了希望,人民有了希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7个月后,在中共二大上就响亮地提出了“民主联合阵线”的政治主张。从此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一大创造、一大智慧,因党而生、伴党而行、随党而兴,在中国民主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统一战线思想的提出及法宝地位的确立
1.联合战线的最早提出
1922年5月23日,陈独秀在《广东群报》上发表《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第一次使用联合战线概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ITED FRONT),才免得互相冲突,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
2.中共二大提出“民主的联合战线”思想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第一次提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所以在民主的战争期间,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与附属与合并,因为民主派不是代表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一方面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旗帜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
3.“统一战线”概念的最早使用
瞿秋白是最早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8月18日,瞿秋白在《向导周报》第125期发表《“五卅”后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前途》,文中提出了“反帝国主义的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事实。所以‘五卅’以后反帝国主义运动确已进了革命行动的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也已经不仅是宣传上的口号,而成了群众斗争的实际目标了。”
4.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通俗解释
延安时期,毛主席就统一战线与胡耀邦进行探讨并指出:统一战线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5.统一战线法宝地位的确立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中共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
1.民主联合战线(1922年—1927年)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的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尊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民主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年—1937年)
“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指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当时将其称为“下层统一战线”,中共党史和史学界称其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国民革命后期离开了革命队伍,也由于党内“左”倾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看成是最危险的敌人,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945年)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时把致公党等进步团体列入“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海外华侨团体爱国热情的重视与肯定。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要战胜中国人民的公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共产党员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参加与领导一切群众的、民族的与阶级的斗争。这里,主要关键是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广泛的统一战线,一方面是在集中最大的力量,去对付最重要的敌人,另一方面,是在使广大的群众根据于他们自己的政治经验,来了解党的主张的正确,争取他们到党的旗帜之下。”同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9年1月16日,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根据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作为党中央向国统区及部分沦陷区派出的领导机关,最重要、最常见的工作为统一战线工作,即争取中间党派、国民党左派及地方实力派,对工商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文艺界的统战工作,开展华侨、宗教界及国际统战工作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年—1966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但国民党仍然坚持内战和独裁,中共和民主党派围绕和平与民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为代表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逐渐结成民主联盟。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提出: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要坚持“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制止内战危险,努力促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1947年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对党内指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提出要建立没有蒋介石反动派参加的,“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
1949年7月6日,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概念,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依靠人民解放军,依靠农民、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所形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在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写道:“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同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宣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应当遵循的方针。
1976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将“两个万岁”思想概括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并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革命统一战线(1966年—1978年)
“革命统一战线”是特殊时期的统一战线提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一战线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不能开展正常的活动和工作,期间对统一战线的提法叫革命统一战线。粉碎“四人帮”后,统一战线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提法仍然是革命统一战线。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团结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革命统一战线。”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978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我国第二、三、四、五代领导的探索,统一战线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1)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
1979年6月,邓小平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决议》把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1982年,邓小平同志又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后面加上“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强调“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从此,“十六字方针”成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遵循的方针。
(2)江泽民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作了《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基本任务为:“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3)胡锦涛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
胡锦涛在2006年《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4)习近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发展
2015年5月,全国第21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统战工作的原则问题等进行了理论性的发展。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条例》明确了统一战线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方向原则,全面规范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工作、港澳台海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统战工作,是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传承统战文化、弘扬统战传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是我党长期革命工作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党始终把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和制胜法宝;统一战线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凝聚力量的基本方式和配置力量的基本手段。在95年的历史中,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创造性地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理论探索,也进行了极为丰富的伟大实践,既有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对重大挫折和失败进行总结。
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植根于我国土壤,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和谐、开拓、奋进的良好局面。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南,把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地位在思想上立起来、在实践中用起来,真正把这个法宝用足用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政治智慧和致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靠统一战线赢得人心,赢得江山,也必将赢得未来!
位于中国重庆渝中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大厅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