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相关因素思索
2017-03-03李建华
李建华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诊病,死亡率极高。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480例死于心肌梗塞,平均1例/min。面對该病的高发态势,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如何更好的改善其预后是我们治疗该病的基本目标,那么我们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理清影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以便早期干预。下面我总结了过去几年我们医院所救治不同预后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影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0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岁38例;50~65岁61例;<50岁22例。左室梗塞26例。前壁梗塞22例。后侧壁、高侧壁、前侧壁以及下壁梗塞73例。>2个的多部位梗塞11例。有病理性Q波46例。无病理性Q波75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清酶明显增高35例。发病后24 h以上入院19例。发病后24 h前入院102例。14例发病8 hST段抬高梗塞行溶栓治疗。住院中多次出现就性左心衰竭的患者28例,发病后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的患者17例,出现慢性心功能不全、血压偏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23例,出院后因情绪、劳动、感染、酗酒等因素死亡的患者9例,广泛左室梗塞伴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5例,住院治疗中过早下床活动时死亡的患者2例。
2 结 果
综合上述病例影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因素主要有:(1)左室梗塞面积愈大,并发症愈多,预后也愈差;(2)一般认为,前壁梗塞的死亡率高于后侧壁、高侧壁、前侧壁以及下壁;>2个的多部位梗塞者,死亡率高于单一部位梗塞者。此外,在急性期,无Q波性梗塞的死亡率虽低于Q波性梗塞者,但远期预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别;(3)其它慢性疾病的反复发作对其预后亦有影响;(4)年龄≥65岁者的病死率较高;(5)左心室容积增大者预后较差,梗塞后发生严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均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6)治疗前后重体力劳动、烟酒、情绪波动、全身感染等因素均影响其预后;(7)白细胞总数>20×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酶增高至正常的4倍以上,剧烈胸痛持续>24 h,或有持续性心动过速者,预后较差。此外,体温很高者预后也差。
3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68岁,反复胸痛、胸闷3天。患者发病后以胃痛自行购药治疗并坚持体力劳动近3天。入院时患者血压80/50 mmHg,心率101次/min、心音低钝,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广泛前壁心肌梗塞,肌钙蛋白阳性。入院后约2 h突发心脏骤停死亡。
病例2:患者男,46岁,突发胸部剧痛1 h入院。入院时血压140/80 mmHg,脉搏98次/min,痛苦面容,呼吸急促,心肺腹检查可。入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高侧壁、前侧壁心肌梗塞。第二天复查肌钙蛋白为阳性。经改善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治疗效果明显,治疗第二天晚大便时突发心脏骤停死亡。
病例3:患者男,59岁,间断胸痛、胸闷2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COPD”病史。入院时患者血压170/100 mmHg,心率90次/min、心音遥远、低钝,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20.7×109/L、N%83.7、N8.0×109/L、余项可;谷丙转氨酶121 IU/L、肌酸激酶807 IU/L、乳酸脱氢酶334 IU/L、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住院第5天突发室颤死亡。
4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1]、死亡率较高,有效的预防、及时、规范的治疗及治疗后的合理防范将直接影响其预后,通过了解上述影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可以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发人群进行宣教,积极治疗其相关基础疾病,防止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提高该类患者的防患意识,以此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对于已经出现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其特点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更加准确的评估其潜在风险,这不仅可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而且可以提前告知患方减少医疗纠纷[2-3];对于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以其影响因素为出发点来确定长期治疗方案以及告知患者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防止再发。总之,积极寻找影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相关因素对该病预防、治疗及降低发病频率至关重要[4]。本文因涉及病例有限,我想将有更多与其相关的因素有待大家进一步去总结。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
[2] 张跃铭.医疗纠纷现状成因及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5,(3):78-81.
[3] 杨 慧,闵韵霖.社会工作与行政工作:医疗纠纷处理中的超越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52-256.
[4] 黄 倩,张 倩.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5,(5):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