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SI模式:专业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与实践创新

2017-03-03段庆华

云南教育·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性基地法治

段庆华

笔者从教的艺术类院校中,经过多层级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二级学院经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专业性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经验是“课程+基地+专长+工具”(curriculum+base+specialty+instrument,简称“CBSI”模式),即开设符合专业需求和兴趣发展的体系化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建立的“政产学研用”基地,充分发挥不同门类和专业学生的专长,鼓励师生实施专业技能和法治宣传相结合的项目,让法律成为师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工具。

一、构建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体系化课程

我院二级学院根据各个专业实际和培养目标,利用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在第二课堂开展法治教育。

专业性院校法治教育课程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教法上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上课时要将传统授课方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改变法律课堂严肃枯燥的教学氛围,营造轻松活泼的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选择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新观点、新案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法律知识和案例结合在一起,防止教学语言枯燥乏味。二是注重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及时反映这些学科专业的新动态,适当运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回应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在教学中兼顾专业学科的研究进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不同观点的争鸣。三是课程考查方式的科学性、灵活性。例如在期末考试采用非书面形式,运用模拟法庭和小组辩论形式完成考试,或者采用书面考查形式,题目由案例讨论、话题论述等题型构成,力求多角度考查学生水平。

二、“校地校企合作基地+专长”凸显法治教育现场感

突破专业性院校的范围限制,校园内外紧密结合拓展教学场所,在专业实践基地或者作品设计环节等完成法学教育,让法律成为“活生生的法”,让学生时刻浸润着法治精神。

专业性院校可以发挥优势,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实际,通过举办主干专业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丰富多彩活动来普及法律知识,例如,创作和法治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等,用形象化、生活化的方式更多地开展法治教育。

专业性院校一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设立相应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社会实践基地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实践基地的导师可以将社会实践和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手把手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并且将课堂中学到的法律理论知识和自身专业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结束后进入社会教育阶段,将更多地投身到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强化法律保护的意识。

三、增强法治意识,将法律转化为维護学生权益的有效工具

对于专业性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当他们关注法律时,往往是自身权益已经受到侵害或者本人已经触犯法律,而且往往到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情形时才意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专业性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知之甚少,面临提高基本法律素养的现实紧迫性。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学校可以尝试将法学实效模块的课程和学生创业指导、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就业指导等环节交叉开展。这样的实效课程以专业学生为基础,形成和其他课程的理论体系完整衔接。这门法律实效课程以校外法律援助和律师事务所的参与作为学生实习实践的协助力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开设知识产权学术咨询、学生安全事故和纠纷法律辅导课堂、大学生常见合同风险化解、法律图书阅读与分享沙龙、法律逻辑思维常规训练、常见法律小文书写作指导等版块,成为学生喜闻乐见、自身成就感和参与感强的新课程。

通过法律实效课程的开设,专业性院校的毕业生将结合社会发展背景,在专业服务、产业经营和管理等中积极运用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化解法律纠纷、降低风险,使法治校园建设、培养知法守法的人才目标得到最终实现。

猜你喜欢

专业性基地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