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

2017-03-03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凤林车工火药

耿家盛的故事:一名车工的大师风范

耿家盛,瘦高个子,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以自己32年对车工职业的坚守,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名技能大师的风采。

1984年,耿家盛进入昆明重机厂当了车工。当车工第一件事是学磨刀。“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在我眼里,车刀、产品都是一种艺术品,一定要认真打磨。”耿家盛说。

技校毕业的耿家盛对车间里的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

耿家盛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没有变。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连续亏损,耿家盛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其实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但都被他拒绝了。

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王庭虎:他的耳朵能“找”出钢轨裂纹

耳目神技,让40余万零件万无一失。

王庭虎可以用耳朵听出钢轨的毫发裂纹。他找到钢轨接头处,蹲下,检查锤敲下去,“梆……”,同时松开手柄,感觉锤的弹跳和钢轨的回声。王庭虎解释说:“这就是好钢轨,回音响亮、持续,弹跳长而均匀;如果表面有裂纹,或者内部有伤,声音发木,弹跳短而不匀。”

2015年3月8日,王庭虎就是靠这把小锤,在巡道中“听”出了一处道岔尖轨的细如发丝的裂纹。“道岔尖轨,位置很关键,如果断裂,列车过来会出大事故。”巴山工务段车间书记魏尚宪说。

王庭虎的眼睛也特別厉害,趴下身子目测钢轨的水平度、弯道的平滑度,一眼看出去几十米、上百米,毫厘之差都逃不过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测的结果再用轨尺测量确认,几乎没有走过眼。轨距,钢轨内侧的距离,全路以1435mm为基准,大6mm、小2mm,都是合格的;但王庭虎的标准是“1435mm±1”。“就是只允许有1毫米的正负误差,这比国家标准严格多少倍的标准,是在基础特别差的山区铁路上实现的。”巴山工务段车间主任莫志明说。

在享乐主义盛行的当下,王庭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屑做,几十年如一日,终于练就耳目神技,让国家财产万无一失。

徐立平: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的航天人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但是徐立平雕刻的火药药面误差却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面对火药整形这一世界难题,徐立平一次次“亮剑”,经过近30年的锻造,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太空。

工作中,徐立平还不断琢磨,大胆创新,针对不同的发动机药面,他先后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立平刀”。

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厂房里都难熬。工作的时候必须敞开“生命通道”的大门,夏天还能靠电扇,但对毒力极强的蚊子毫无办法,“闻了火药的蚊子战斗力就是强。”徐立平苦笑着,冬天更是没办法,长时间一个姿势会让冻僵的双手麻木,只能放在暖气上烤烤再重新拿起刀具。

更多的时候,工作时每个车间的人数最多不超过两个人,戴上护具开始工作后,徐立平说感觉世界和时间都停止了,只听见挖药的沙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

“刀刀保精细,丝丝系安全;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对于徐立平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几句话是要求,是写照,更是梦想。他们用生命助力中国人的航天梦。

高凤林:火箭“心脏”焊接人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水泡。

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

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种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对工作本身的精神上的悦纳值得我们深思。

猜你喜欢

凤林车工火药
炼丹的意外收获
数控车工应用探讨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高凤林:为工匠代言
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
“火药弟弟”
车工实训车间现场星级管理方法研究与探索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人 物
断送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