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的地区对比

2017-03-03袁俊张萌

世界地理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旅游业

袁俊++张萌

摘 要: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集创意生产与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本文利用专业的游客点评网站收集网友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评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典型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进行对比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在积极与旅游业融合互动,但融合效果参差不齐。沿海的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已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硬件环境和软性环境建设上都亟待提升和加强。在旅游接待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购物服务、餐饮服务和旅游环境等关注度高。基于以上研究,最后从凸显文化创意旅游地域特色、营造文化创意氛围、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和加大文化创意旅游宣传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业;融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并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链以及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物质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或技术园区,是集工作与生活、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体。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深厚、创意特色突出,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欲望,开始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1-2]。英国、美国作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意识地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美国的SOHU艺术区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氛围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如今,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也被我国许多地区所采用,如北京的798艺术区、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上海的田子坊、成都的东郊记忆公园等,数不胜数。在此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也逐渐成为旅游业和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如何?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性?尤其在游客的旅游体验中,这种差异性以何种程度存在,成为文化创意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融合在旅游实践领域悄然生长,已引起了旅游学界关注与研究兴趣。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多集中于融合作用、游客旅游体验及影响因素等方面[3-8]。Strauss和 Lord研究发现个性鲜明的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中贡献越来越大;Ooi研究了创意产业园区在新加坡旅游发展中的作用;Goede以库拉索岛上的Scharloo和Pietermaai创意区为例,分析了旅游是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以上学者都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阐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和作用。还有部分国外学者对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及影响因素给予了重点关注。Prentice深入研究了工业遗产公园不同尺度的游客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Pappalespore等以东伦敦為例,采用定性访谈法,研究了创意城市地区游客的特征、动机和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意集群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Chena等以台北的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采用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忠诚度的决定因素。

与国外学者的关注点不同,我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渐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开发和利用研究。樊小兰等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经验,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旅游开发提供方法和对策[9];郑斌等从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体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可采取的旅游开发模式[1];梁福兴依托桂林山水文化,提出了桂林童话动漫旅游文化产业景观园区的开发构想[10];刘成以成都东郊音乐公园为例,研究了文化创意园区的旅游运营模式[11]。同西方研究趋势类似,近两年游客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涌现出一批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高淑娟基于体验视角,提出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12];赵良成等选择成都东郊记忆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游客的旅游质量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13];黄妍利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游客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进而提出杭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营销建议[14]。

通过对以上文献综述和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大多采用案例研究,通过对某一地区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选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或旅游者访谈、问卷调查,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科学实证的定量分析,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的融合作用、旅游体验以及旅游开发设计等。总的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视角较为局限;实证研究方面,欠缺从更宏观的全国视角上对两者融合情况的对比分析,没有达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高度。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国内典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评论,对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差异,以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体系,同时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对采集到的游客在线网络评论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把不系统的、定性的文献材料转化为系统的、定量的数据,并据此对文本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15]。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内容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研究等众多领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旅游活动与网络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不仅成为旅游信息的重要获取途径,也成为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发表旅游评论的交流平台。这些游客兼网友评论的内容往往真实、客观、量大,使得网络内容日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来源方式。基于此,本文利用专业的游客点评网收集网络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友评论进行分析来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

1.2 研究数据遴选

1.2.1 样本城市的选取

本文选取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文化创意旅游活动频繁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综合考虑到地区分布平衡问题,最后选取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武汉、成都7个样本城市。

1.2.2 样本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选取

首先,根据样本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排名、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名称在百度的搜索量(搜索量超过40万),在每个样本城市选择5个最具知名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其次,每个样本城市虽然有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但是只选取网友兼游客评论数量足够多(至少10条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样本文化创意产业园;最后,通过筛选,在7个样本城市共選择了2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具体见表1。

1.2.3 样本评论的选取

结合本研究的特点,通过TripAdvisor、蚂蜂窝、携程网、驴妈妈、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等旅游类专业网站,收集游客对各样本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评论。为了保证评论样本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每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至少一个完整自然年的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情况,我们从游客评论中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一年时间周期内的25条评论(不足25条的则从2015年1月以前不早于2014年1月的评论中选取)作为本研究的样本评论,共获得评论样本700条。

1.3 内容分析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的内容分析体系由一个三级指标体系构成:一级指标为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总体评价;二级指标共10个;三级指标共24个(表2)。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法对游客评论文本进行编码,用1到5分分别表示游客评论中的“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其中,总体评价中的旅游总体满意度指标数据直接来自于游客在线评分,其他数据则是由对网络评论进行文本分析,然后再对评分数据进行比较。在正式评分前,选取了小样本的评论进行评分试验,以使两位研究者的评分标准能相对统一。之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评价时,采用专家征询法确定评判阈值:优秀的阈值是4、良好的阈值是3.75、一般的阈值是3.5、较差的阈值是3。

2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对比分析

2.1 总体评价

表3结果显示,首先,从旅游总体满意度评价上看,深圳(4.08)、北京(4.02)的游客体验评价远高于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体验评价。其次,从旅游情感体验来看,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情感体验得分(3.2)最低,深圳得分(4.06)最高,并且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情感体验评价在标准差和低分率上都大大低于其他地区。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在积极与旅游业融合互动,但融合效果参差不齐,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已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而武汉、杭州、成都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互动融合还有待提升。

2.2 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评价

表4结果显示,首先,从各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总评上看,北京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总评平均分为4.12,且各分项得分均值均大于4,处于很满意的水平上,说明文化创意旅游已成为北京旅游的新亮点;而武汉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总评平均分仅为3.28,各分项评价只有创意景观知名度在3.5分以上,其他分项得分均值均低于3.5分,反映了游客对武汉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情况满意度不高。其次,从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各分项指标评价上看,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艺术氛围、创意景观知名度、景观特色方面,得分在3.75分以上,均处于良好水平之上;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景观规模方面,只有北京(4.09)、深圳(3.91)的得分在3.75分以上,其他地区满意水平较低;在景观美感方面,游客对北京(4.02)、广州(3.76)、深圳(4.01)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给予了较高评价,对武汉(3.3)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满意度水平较低。总体来看,我国沿海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的规划设计上普遍规格高、特色突出,游客满意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文化创意旅游景观设计和软性旅游环境(如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创意内涵)建设等方面都亟待加强。

2.3 接待服务评价

表5显示,首先,在关注度方面,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购物服务和餐饮服务关注度远远高于对园区管理的关注度。其次,在满意度方面,游客对北京(3.81)、深圳(3.98)、成都(3.79)三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购物服务满意度高,得分均大于3.75,而对武汉(3.16)、上海(3.21)的旅游购物满意度低,认为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所售卖的旅游商品或特色不强,或价格贵得离谱;在餐饮服务上,游客除了对成都(3.81)评价处于良好的水平上,对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餐饮服务均评价一般,不满意原因诸如价格高、吃饭地方少、档次低等;在园区管理上,游客对深圳(4.11)、广州(4)、成都(3.96)、北京(3.94)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园区管理认可度高,得分在4分左右,对其他地区的园区管理满意度一般,不满意原因包括停车位不多、停车费贵和旅游咨询服务不足等。最后,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各项接待服务的关注度和满意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较为明显的规律是游客对北京、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购物服务最为关注,满意度也较高;对成都、杭州、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餐饮服务最为关注,满意度评价也是各项中最高的一项;而游客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餐饮服务最为关注,满意度却最低。

2.4 基础设施和环境评价

表6显示,首先,在关注度方面,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环境感知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各项指标,对园区的旅游标志和指示性解说关注度最低。其次,在满意度方面,除上海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得分均值,处于良好水平上外(3.76分),其他地区交通可达性满意度得分较低,介于3.14~3.69之间,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位置偏远、路上耗费时间长;在园区环境卫生上,游客对上海(4.43)、广州(3.77)、北京(3.76)、杭州(3.8)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厕所卫生和环境整洁度满意度高,而对深圳(3.5)、武汉(3.29)、成都(3.66)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园区环境卫生评价一般,不满意原因诸如蚊虫多、厕所脏、周边环境差等;在园区标志和指示性解说上,除了深圳处于满意度一般的水平上,其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该项得分介于2.17~2.75之间,均处于不满意的水平上,说明我国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与旅游业互动融合过程中,普遍忽视了旅游指示标志和解说标志等硬件设施建设,存在旅游指示和解说标志数量少、解说效果差等问题;在旅游环境感知上,北京、深圳、广州三个地区的得分均值均在4左右,而杭州、武汉、上海三个地区的旅游环境感知满意度得分较低,介于3.03~3.45之間。从游客评论来看,游客对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环境感知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在于有些地区的文化创意园(如武汉、杭州)人气不足、冷清萧条,而有些地区(如上海)又人流过大、过于拥挤。

3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网络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的地区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从总体评价上看,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参差不齐,深圳、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最好,上海、广州融合效果良好,成都、杭州地区融合效果一般,武汉融合效果较差。第二,对于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沿海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与旅游业互动融合时,文化创意景观的规划设计规格高、特色突出、艺术氛围浓厚,游客满意度较高,文化创意旅游已成为当地旅游(如: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亮点;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无论在旅游硬件环境(创意景观设计、景观美感),还是在旅游软性环境(文化艺术活动、文化创意内涵)建设上,都亟待提升和加强。第三,对于接待服务及基础设施和环境,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购物服务、餐饮服务、旅游环境感知等关注度高。其中,游客对北京、深圳、成都三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购物服务满意度高;在餐饮服务上,只有成都处于较满意的水平,游客对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餐饮服务均不太满意;在旅游环境感知上,游客对北京、深圳、广州三个地区的旅游环境非常满意,而杭州、武汉、上海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由于人气不足或过于拥挤,游客对旅游环境感知满意度低;在园区环境卫生上,游客对深圳、武汉、成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园区环境卫生评价一般,不满意原因诸如蚊虫多、厕所脏、周边环境差等。另外,游客对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标志和指示性解说设施普遍不满意。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存在明显差异,而导致融合效果差异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各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氛围营造、文化创意旅游宣传力度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重视程度的差异。

3.2 对策建议

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质量,实现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针对各地区融合中的薄弱环节,重点从文化创意旅游地域特色的凸显、文化创意氛围的营造、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文化创意旅游的宣传四个方面付诸努力,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3.2.1 凸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地域性,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

创意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各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发展过程中,往往以酒吧、餐饮企业入驻为主,辅以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创意氛围,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园区功能定位雷同,非文化性日益凸显、娱乐性日益严重,使得旅游者在此无法获得满意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因此,未来我国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时,应注意打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承载当地城市的记忆和现代时尚文化艺术气息,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的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3.2.2 提升园区文化创意氛围,加强创意体验旅游产品设计

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时要充分营造园区的创意文化氛围,开发设计富有体验性的创意旅游产品。在具体创意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时,一方面要贴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文化,另一方面要强调参与性、知识性和体验性。如以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在创意产品制作环节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如让游客参与版画创作、陶瓷制作、广告设计等,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并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动漫和影视制作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让游客观摩动漫影视作品的诞生过程、学习动漫游戏的制作,进行动漫影视人物的角色扮演等。此外,园区还应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艺术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创意产品创作大赛等,以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浓厚的创意文化氛围,提升园区文化创意内涵。

3.2.3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园区功能分区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由农民房或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以前并不是旅游场所,往往存在格局混乱、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在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在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地优化园区功能分区,提高园区的旅游硬件条件。首先,依据园区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如划分为办公区、交易展示区、餐饮娱乐区、创意艺术体验区等,避免杂乱无章的商业影响艺术气息,更好地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需要;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在不影响文化创意园内门店经营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品牌餐饮服务、创意衍生型旅游购物、洗手间、旅游指引和解说标志等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加强与园区文化创意元素相吻合的创意景观的设计。

3.2.4 加大文化创意旅游的宣傳力度,加深游客对创意旅游的理解认知

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对于广大游客还比较陌生,多数游客不知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哪些旅游项目值得一去,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开发阶段没有做好宣传工作,致使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尤其是中西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尚不为游客所知晓。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急需做好文化创意旅游的宣传营销工作,如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旅游路线,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渠道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文化创意旅游,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展会活动等,打响园区的知名度,加深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游客人数。

参考文献:

[1] 郑斌,刘家明.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9):49-52.

[2] 袁俊,张萌.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构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19-20.

[3] Charles H. Strauss, Bruce E. Lord.Economic impacts of a heritage tourism system[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1(8):199-204.

[4] C.S.Ooi.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ourism in Singapore[M].Tourism, creativity and development.Routledge, London, 2007:240-251.

[5] Miguel Goede. A case study of the creative zone: Scharloo and Pietermaai in Curaca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2012, 11(39):844-858.

[6] Richard C. Prentice, Stephen F. Witt. Tourism as experience: The case of Heritage Park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1):1-24.

[7] PappalesporeI., MaitlandR.& Smith A.Presumingcreative urban areas: Evidence from East London[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2014, 44:227–240.

[8] Annie Chena, Norman Penga, Kuang-peng Hung. Examining tourists loyalty toward culturalquarter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51:59–63.

[9] 樊小兰,刘住.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开发—国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经验借鉴[J].旅游论坛,2008(2):218-221.

[10] 梁福兴.桂林童话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景园开发构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9-12.

[11] 刘成.文化创意园区旅游运营模式研究—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12:34-52.

[12] 高淑娟.基于体验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1-47.

[13] 赵良成,肖晓,等.基于ISA分析的景区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成都东郊记忆公园为例[J] .旅游论坛,2014,7(2):31-36.

[14] 黄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游客动机及行为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23-42.

[15] Sullivan T J.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M].Orlando: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2001:296-297.

Regional comparison of integration effect betwe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and tourism industry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online commentary

YUAN Jun1, ZHANG Meng2

(1. Normal College,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China;

2. Faculty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collected the comments from the web-citizens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through professional tourist review websites, and made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s on the integration effect betwe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ypical cities in China by means of content analysis. As the findings show, despite the ambitious intera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with tourism industry nationwide, huge disparity exists in the actual effect among regions. Above all, sound effec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coastal cities like Beijing, Shenzhen, Shanghai and Guangzhou, while the physical settings and intangible environments of the parks in mid and west China still have room for improvement. As for service and infrastructure, visitors are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shopping opportunities, catering service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of the park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results, this study has drawn som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highlighting the local features, creating the atmosphere for culture and creation,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intensifying the promotion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Key words: content analysi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tourism; integration effect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法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居家照护概念的解析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