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成因初析及反思
2017-03-03母瑛
母瑛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助手。高职大学生作为智能手机使用的活跃人群,由手机引发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显,手机上网成瘾、病理性使用手机已经严重干扰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学校教学秩序,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多方面探讨手机上网成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成因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随着集通信、娱乐、支付功能为一体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改变生活,作为时尚信息敏感人群的当代大学生更是成为手机上网的集中体验人群。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不分时间、场合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现象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干扰教师教学,导致学生学风不振,学业水平下降,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善这一现状,笔者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选取683名高职大学生,通过心理问卷测试进行手机上网现状、上网成瘾原因测试,并对测试数据通过心理学专业软件进行汇总、筛选、分析、评定,试图找到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与性别、出生地域、经济条件、原生家庭、自我效能、学习效能、人格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关联度,从而真正了解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复杂原因,为从实践上解决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为改善高职院校的学风、教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一、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家庭因素分析
1.问卷设计
针对当前缺乏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一手调查数据,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状态,尤其是手机依赖与家庭因素的关联性,本文采用正翔2013编制的手机依赖问卷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18~20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通过抽样,提取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683人,发放问卷683份,收回有效问卷64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4.4%。645名调查对象中,其中男生255人,女生390人;农村学生397人,城镇学生248人;来自经常争吵家庭学生20人;来自三人正常家庭成员人数的学生214人,来自多成员家庭人数的学生416人,来自家庭成员不足(3人以下)的学生15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的手机依赖测量工作根据正翔于2013年编制的手机依赖问卷改编而成。原问卷中关于大学生发电子邮件的达3项,所以删除“我发送很长的电子邮件”一项。对其他个别选项做了语言上的修改调整。修订后的问卷包括持续性、冲突性、戒断性、技术性和突显性五个因素,共19个项目。持续性指不间断地使用手机;冲突性指使用手机后对个体工作学习上的负面影响;戒断性指被迫离开手机时或无法正常使用手机的功能,出现负性情绪反应;技术性指手机媒体功能操作过程中的习惯行为;突显性指从使用手机对个体自身的重要性入手,考察手机使用对个体的重要意义。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记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说明过度使用手机症状越明显。对修订后的问卷分析显示,问卷的α系数为0.85,各维度的α系数为0.52~0.72之间。
3.结果
(1)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为了解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本文统计了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等,具体情况见表1 。
表1 显示,高职大学生在持续性因素上得分高于理论均值,在其他因素及总分上的得分都不低于理论均值。
(2)不同性别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为了解男女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对男女学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 2。
表2显示,女生的手机依赖情况总体上高于男生(p<00.05),女生在持续性和戒断性两因素上也显示高于男生(分别为p<00.05,p<00.01)。
4.讨论
(1)虽然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状态与家庭气氛、家庭结构关系不大,与目前的一些研究不太吻合但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量本总量不多以及取样代表性不够有关。
(2)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除在手机依赖性指标超过均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和均值差距不大,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与高职大学生学业压力不大,学生空闲时间较多,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较大关联,这也是高职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尽管高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指标高但戒断性、冲突性、突显性指标与均值差距不大的原因所在。
二、高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
1.问卷设计
为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上网成瘾与家庭的关联性,本文采用我国台湾心理学研究者陈淑惠等人(2003年)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18~20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通过抽样,提取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683人,发放问卷683份,收回有效问卷64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4.4%。645名调查对象中,其中男生255人,女生390人;农村学生397人,城镇学生248人;来自和睦健康家庭的学生474人,来自偶尔争吵家庭学生151人,来自经常争吵家庭学生20人;来自三人正常家庭成员人数的学生214人,来自多成员家庭人数的学生416人,来自家庭成员不足(3人以下)的学生15人。
3.结果
(1)高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情况。为了解高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情况,本文统计了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等,具体情况见表3。
表3显示,高职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各因素和总分上得分都低于理论均值。
(2)不同性别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为了解男女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本文对男女学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
表2显示,女生的网络成瘾戒断反应高于男生(p<00.05),在其他因素和总分上,两者差异不明显。
4.讨论
(1)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網瘾大小与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关系不大,甚至家庭结构完整的学生网瘾数据高于缺损家庭,与已有心理测试结果有所冲突。令人欣喜的是高职大学生网瘾的整体数据和各方面因素低于理论数据,这与高职院校得力的管理、教育措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小的竞争压力都有关系。
(2)从生源地来说,来自乡镇的高职学生网瘾数据最高,戒断性反应最大,而农村学生各项指标最低,戒断性反应最小,两者差异较为显著。这与农村学生经济条件有限,智能手机占有量和话费低有一定关系,客观上不能支持高消费;也与农村学生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的个人品质有关。乡镇学生网络依赖性高与其兴趣爱好单一、中学时代接触网络少、家庭教育不到位都有一定关系。
三、总结与反思
以上分析表明:①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在高职大学生这个特点人群中的表现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严重,与高职教师在学生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的主观感受有较大出入,这恐怕与教师本身缺乏对社会其他人群的了解及接触导致结论不客观有很大关系。②高职女大学生是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我们应对这一特定人群加强预防、教育和引导,多开展一些女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学业中来。③坚持系统论的指导思想,政府、学校、网络运营商、学生四方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净化网络环境,扬长避短,刚性和柔性举措相结合,共筑校园网络生态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 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 27.
[2]毕 玉,苏文亮,孙雅峰,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