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野资讯

2017-03-03

中小学德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场域班级生命

动态

38万册《璞石成玉的秘密》读本进江苏校园

9月20日是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璞石成玉的秘密——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编读本进校园新闻发布会。该读本是一本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力求向他们既通俗生动又系统深入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性读物,为全国首创。

该读本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现实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层面12个关键词设计篇章,全书以小角度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让小主人融入大时空。把抽象的理念变成鲜活的人和具体的事,力求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多方位、立体化的解读和阐释。

江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向全省近4000所小学免费赠送了38万册《璞石成玉的秘密》省編读本,供师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循环使用。

江西:地方艺术进中小学美育课堂

江西省近日就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年起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开足开齐上好美育课程,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音乐、美术课各不少于2节。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每周要增设1课时如舞蹈、戏剧以及赣剧、采茶戏、傩舞、陶艺等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

江西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要因地制宜组建学生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艺术俱乐部,开展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以及手工作坊等多种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全省每三年举办一届省级大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各市、县(区)每三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市、县(区)级艺术展演活动,各大中小学校每年或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活动。

声音

马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路认为,从教育的规律上讲,艺术教育和其他类型的教育差不多,但也有其相对特殊的地方,就是比较强调感受性和创造性。尤其是绘画,讲究眼和手的配合,眼睛是用来观看和获得信息,再通过手把看到的信息画出来,所以这两点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感知,后者是操作。但是现在我国的艺术教育,甚至是整个中国的教育都相对保守,或者说过于程式化,这种教育方式把“我教给你”看得很重要,但在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方面比较欠缺。例如,学校里的美术教育,往往是给学生东西照着画,而且老师会传授一些方法,教你怎么画才能非常像。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学生画的都是相同的。到最后,往往会把绘画变成一种技能,而不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要改变这种学生擅长“模仿”而不会创新的困境,我们需要作出改变:首先是更新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即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和分析力,如此才能让学生主动贴近社会,形成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其次,老师要学会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调查

调查:75%受访者坦言很多家长因孩子青春期焦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9%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很多家长因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而焦头烂额,反感家长说教(76.0%)、与家长顶嘴(65.4%)、莫名情绪烦躁(49.6%)被认为是这时期孩子的典型特征。75.6%的受访者认为尊重孩子、多倾听孩子想法对调整孩子逆反心理有效。

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介绍:

“叛逆期是孩子成长重要、必要的阶段。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人格会逐渐完整,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心智发育的重要特征。”他同时表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这个时期,“与家庭教育有关,如家庭教育氛围很好、健康自由,孩子从小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而束缚、管教、希望式的教育,孩子成长时会潜意识地想去挣脱”。

观点

刘铁芳:在爱的生命体验深化与智识空间的扩展上开展教育

刘铁芳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育乃是基于爱的交往的自我丰富,爱与丰富构成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日常教育实践正是在爱的生命体验的深化与智识空间的扩展两个层面展开,前者构成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后者则是教育实践的具体内涵。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爱与丰富两个层面展开都不够充分,由此导致学生个体爱的体验肤浅与智识空间狭窄,最终结果是教育不足以为未来具有持续而深度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个体奠定健全的生命活力与开放而活跃的心智基础。因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切实甄定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低龄阶段重点培育爱,爱中渗透丰富;中学教育阶段重在理智世界的扩展,丰富中渗透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需要以积极的交往来扩展、提升教育之爱的维度,二是需要以理智世界的充分拓展来提升教育的丰富性,由此培养生气蓬勃、视野开阔、富于生命情怀与社会关怀、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个体。

张祥兰: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

张祥兰在《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8期《班级文化场域建构:价值选择与关系调适》中提出,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借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学校文化场域与班级文化场域中的特有要素构成、关系冲突、价值规范,尝试以场域冲突与关系调适的视角,将班级置于学校文化场域中加以关注,对班级文化场域关系冲突及其根源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厘清学校与班级、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遵循学校育人的价值立场建构班级文化,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生长需要,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

班级文化场域中学生发展和群体学生惯习的系统生成,内含学校文化场域、社会及家长对孩子品质与行为的价值期待,呈现了学校育人价值观。可以说,班级文化场域有意识地塑造学生的惯习生成,使其具有教育文化场域的独有育人气质。个体惯习的内化生成,需要个体经验的自我生成与主动形塑。尊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生命成长,是班级文化场域内所有关系主体的统一价值观。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场域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追求。

域外

法国:巴黎学校班会主打“私人订制”

巴黎的学校对家校结合非常重视。在每学年的三个学期中,每学期都要开一次班会,类似中国的家长会。这个班会会邀请校领导、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会上,班主任除沟通班级中的问题外,还会对班里的每一名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当然主要是分析学习中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不管学生成绩如何,老师都对他们充满期待,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写下的评价多以激励为主,比如,“他在XXX方面还能做得更好!”而且,写A学生的评价和写B学生的评价绝不雷同。

因为老师要在班会前对每个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评价,所以会前只有做了大量的准备,会上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可以说这样的班会真正是为学生“私人定制”。此外,家长也会对学校提出要求和希望,双方都很坦诚,往往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

猜你喜欢

场域班级生命
班级“无课日”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